第24章 仙家弟子的禦用詞匯
作者:姚瑤      更新:2020-12-15 02:16      字數:2404
  第24章 仙家弟子的禦用詞匯

  “蠟燭燒完了?”江禦竣摸摸自己的後腦勺。

  躊躇了片刻之後,突然想到:蠟燭不是已經用完了嗎?

  不!

  好像還有一根!

  想到這裏,他馬上走到放有蠟燭的盒子中旁邊,開始了翻箱倒櫃。

  幾分鍾過後,終於有一支蠟燭被翻了出來。

  他拿出火柴把它點燃!

  尉遲恭對火柴很感興趣。

  “少年郎,你剛才點蠟燭用的是什麽物件?”

  “你不認識嗎?”

  江禦竣簡直無語了。

  按理說他們這個年紀,不會還有人沒有見過火柴,這太匪夷所思了!

  不過現在的經濟飛速發展,好多00後估計也沒有見過火柴。

  在古代,一般點火都是用火折子。

  火折子是用很粗糙的土製紙卷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後再把它吹滅,這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就像灰燼中的餘火 ,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

  就是因為磷以及一些易氧物質,氣溫高的情況下,用嘴吹,或者快速甩,它就會與氧充分接觸而起劇烈反應而燃燒。

  火鐮子、火石、火折子是一套,火折子是易於攜帶之簡便照明和取火用具。

  “沒見過,真不認識!”

  尉遲恭也很無奈。

  少年郎這裏的好多東西他都沒見過。

  他是神仙!

  神仙的東西又豈是一個凡人能見到的。

  “你們呢?!你們也沒見過?!”江禦竣抬起自己的右手微微扶額。

  “朕不曾見過!”

  李世民作為皇帝,自認見過不少好多東西,但是這個物什他真的沒見過。

  近幾年來,唐朝的經濟文事迅猛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也有不少國家來進貢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從未見過如此簡易助燃效果極強的物件。

  火柴是根據物體摩擦生熱的原理,利用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化學活性,製造出的一種能摩擦發火的取火工具。

  一方麵采用易燃的木材做成小棒(稱火柴梗),在其一端蘸以蠟油和含氯酸鉀的藥料(稱火柴頭),製成火柴;另一方麵在包裝盒上塗以含赤磷,白磷的磷麵。

  使用時,將火柴在磷麵上擦劃,即能引燃,極為方便。

  長孫無忌在唐初的時候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宰相。

  宰相管理的事物很多,各種大大小小的東西他都接觸過。

  據他所知,最早的“火柴”是在南北朝時期發明的,當時戰事四起,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做飯都成問題。偶然之間,後妃和一班宮女將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於火種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陰火引發為陽火,就這樣發明了取火的工具。

  “那它是怎麽製作的?”

  雖然已經被江禦竣懟過好多次,尉遲恭還是開口問道。

  “這就是火柴,你們也別管火柴是怎麽製作的?一副從深山裏出來,什麽也不認識的樣子?”

  “21世紀了,別如此Out了 !”

  “跟不上時代說的步伐遲早會被淘汰的!”

  江禦竣對這三個傻子的智商也不是第一次懷疑了。

  平靜接受就好,他真是太難了!

  唐朝三個大佬一臉懵逼。

  深山?

  21世紀?

  這難道又是仙家弟子的禦用詞匯嗎?

  他們知道火折子。

  火折子是以白(紅)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幹,加硝、硫磺、鬆香,樟腦等,折成長扁筒或擰為繩,晚間燃之似無火放在竹筒裏,用時取出一晃即燃。

  “這個火柴的效果如此之好,摩擦一下立馬就著了!”

  “火折子吹火星的時候是需要技巧的,技巧不到位,有時候點火都是問題。”

  “仙人,你這個火柴究竟是應用的什麽原理?”

  “……”

  江禦竣聽著他們一個個的問題,感覺自己頭皮發麻。

  “閉嘴!老子不想聽你們叨叨了。”

  “你們是野人嗎?什麽也不懂不懂,什麽也要問。”

  聽到江禦竣的話,三人齊齊低下了頭。

  要說之前聽到江禦竣如此蔑視的話,尉遲恭一定會毫不猶豫,上前砍下他的頭顱。

  此少年郎,文才兼備,智謀過人。

  能預知後事,通曉五行。

  仙人說話,他豈敢違背?!

  三人對視一眼,眼睛裏閃過相同的想法。

  李世民作為皇帝,在這一刻,他竟感覺自己的心裏沒有不舒服。

  此少年郎本領奇多,全身充滿了怪異,但又莫名的和諧。

  如此大才,堪當國之大用。

  江禦竣看著幾人低頭對視,然後又互相進入沉思的樣子無語了。

  “你們仨,別傻愣著了!”

  “蠟燭快沒了,趕緊做一些蠟燭出來。”

  “做蠟燭?”

  尉遲恭以為自己聽錯了。

  “對呀!一起做吧!”

  在他呆在島上的這四年來,始終沒有找到製作發電機的合理方法。所以,隻能自己製作蠟燭。

  剛開始,他用油脂做蠟燭,由於裏麵有甘油,燃燒時火焰帶煙,氣味難聞。之後他采用之前在書上看到的方法,改用硬脂酸做成蠟燭,燃燒時不僅火焰明亮,而且幾乎沒有黑煙,不汙染空氣。

  用強堿把油脂皂化,再把得到的肥皂用鹽酸分解,擔取出硬脂酸。這是一種白色物質,手摸著有油膩感,用它製成的蠟燭質地很軟。

  在蠟燭即將凝固之時,放進適宜的燈芯,燈芯隨著蠟燭一起凝固。

  長孫無忌納悶,這個少年郎竟什麽都會。

  “需要怎麽做?”

  “你們就照著我做的樣子模仿就好了!”

  “將硬脂酸及微量化學物共置於鋁鍋中熔化,澆入預先塗有油質及已經配好燭芯的機模中,澆入前,先將蠟燭機水箱灌滿冷水,並使其循環,促其冷凝。凝結後,剪斷燭芯即可。”

  幾個時辰過去了。

  蠟燭也終於完成了。

  長孫無忌發現,唐朝當時的時蠟燭燭芯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於無法燒盡,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

  而江禦竣製作的蠟燭則沒有這個問題。

  此少年郎不得了呀!

  “天東日出天西下,雌鳳孤飛女龍寡。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遠甚蒼梧野。凍壁霜華交隱起,芳根中斷香心死。”

  “浪乘畫舸憶蟾蜍,月娥未必嬋娟子。楚管蠻弦愁一概,空城舞罷腰支在。當時歡向掌中銷,桃葉桃根雙姊妹。”

  “破鬟矮墮淩朝寒,白玉燕釵黃金蟬。風車雨馬不持去,蠟燭啼紅怨天曙。”江禦竣隨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