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燕月
作者:冰道      更新:2020-12-15 00:58      字數:2184
  “劉教授所言極是!楊真那小子,即便真有些本事,也隻長了一張嘴,怎可能同時吹奏兩種樂器?”

  一名評委,露出一臉挪揄之色的道:“若是沒有幫手,單憑這小子一人之力,根本無法還原‘燕月’這首歌!我們就等著,看他笑話就行了。”

  此言一出,他身邊的眾多評委,紛紛點了點頭,露出一臉嘲諷之色的朝著楊真看去。

  可,他們不看也就罷了,當他們紛紛看過去的時候,卻不禁都是一愣。

  因為,就在此刻,全場的燈光驀地一暗!就連舞台上,原本明亮耀目的白色光線,此刻也變得暗淡無光,好似黑夜一般。

  隻有天空中一輪皎潔的月光,散發著月白色的光華,普照著整個樓頂會場。

  就在所有人,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態之時,舞台上忽然傳來了一聲嗚咽之聲。

  這聲嗚咽之聲,似幽歎、似哭涕,帶著一縷無法言喻的哀傷,令人聞之,不禁生出斷腸之念。

  “這種哀傷幽怨之音,是骨笛!”

  評委區,一名老教授悚然動容。

  但他話音剛落,舞台上竟然又響起了一個低沉厚重,好似呦呦鹿鳴一般的震鳴聲。

  這個聲音由低到高、伴隨著骨笛的幽怨之聲,一同響起。兩者相輔相成、首尾相隨,好似大漠落日的一對鴛鴦一般,緊貼著地平線,忽高忽低、漸行漸遠。

  在這兩種樂器的演奏下,會場上的眾人,居然十分突兀的,在眼前呈現出一副晚霞殘照、大地蒼茫的景色!

  “鍾鼎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千裏之國,終化作滄海桑田。落日殘陽,薊都城外遺大纛;幽月孤影,瀟瀟易水棄置身……”

  伴隨著樂器的演奏,蘇荃的歌聲,也恰如其分的幽幽響起。

  場中的眾多觀眾,足足有十分之九,聽不懂什麽意思。但隻覺得,蘇荃的歌聲真乃天籟,伴奏的音樂更是堪稱神級。

  而聽懂了歌詞大意的人,更是忍不住的感慨萬千,淚流滿麵。

  這首歌,說的是戰國時期,即將被滅亡的燕國。在燕國的國都薊城外,象征著軍隊的大纛,被隨意丟棄在道路旁邊,說明燕國全體上下,幾乎都已經絕望,甚至是放棄了抵抗。

  在這種時刻,燕趙之地,卻仍有一些忠君愛國的熱血之士,想要窮盡一切可能保住燕國。

  因此,燕國太子丹,征募了一名叫做荊軻的猛士,想要讓他刺殺秦王。

  並且,在易水邊,太子丹和他的眾多賓客,全都身穿一襲白衣的為他送行。

  史書記載: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在這種時候,荊軻唱了這麽一首絕命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這種慷慨之歌,名傳千古,為世代忠義之人所傳頌。

  而這個故事,便是‘燕月’這首歌的主題。當然,就如同整首歌開頭的那兩句話一樣,鍾鼎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千裏之國,終化作滄海桑田。

  這首歌雖然大半都在歌頌‘荊軻刺秦’的故事,但歌曲本身的立意,卻遠遠超過了這件事情本身。

  演奏樂器,選擇了‘骨笛’和‘陶塤’這兩種史前級別的古老樂器,本就是大有講究。

  隻有這種古老的樂器,才能用最簡單的演奏方式,帶來曆史滄桑的那種醍醐味。

  也正是這種躍然紙上的曆史感,才能打動人心,完美的詮釋這首歌。

  當然,光從音樂方麵來講,這首歌依然達到了當代音樂的巔峰水準。雖然隻有簡簡單單的兩種樂器,但它們來回交替、此起彼伏。時而合鳴,時而分奏,演奏水平已臻化境。輕而易舉的,就將古代燕國的種種景象,躍然於眾人眼前。

  這種代入感,簡直是神級水平,是現場觀眾有生以來,從沒有體會到的。

  蘇荃的歌聲,也是飄渺空靈,動人至極。跟她的那些主打戀愛歌曲,幾乎判若兩人。令在場的許多蘇荃擁簇,都不禁大跌眼鏡。

  他們似乎萬萬沒想到,蘇荃居然還能夠駕馭這種類型的歌曲!

  在‘燕月’演奏到最後的時候,蘇荃的歌聲已經化作了夜鶯一般的婉轉低鳴,再無一句歌詞。

  而原本清晰可辨的兩種樂器,骨笛和陶塤,此刻竟然忽的一變,渾然融為了一體。

  兩種樂器,再也不分彼此。聲音幽怨而清脆的骨笛,跟滄桑而厚重的陶塤,竟然融合成了一種的聲音。

  這個聲音磅礴大氣、勢若奔馬,如山一般沉穩,又如風一般迅速,竟然隱隱銜接了專輯裏的下一首歌——秦風!

  燕月和秦風,遙相呼應,共同組成了四重奏的古風連攜曲目,令人聽完之後,忍不住想要再聽一遍,甚至是循環往複、欲罷不能。

  最終,這種從所未聞的樂器聲音,也漸漸低沉、隱去了。燕月這首歌,到此也全部結束。

  燈光,也隨之打開。

  隻見舞台之上,隻有楊真和蘇荃兩個人。而蘇荃依舊是一動不動的跪坐在那個蒲團之上。

  楊真則依舊是盤膝而坐,一手持骨笛,一首持陶塤。似乎從開頭、到結尾,兩人的姿態從來沒有變化過一樣。

  一眼看去,給人一種‘世事無常,終究是循環往複,因果報應,看人間世態炎涼’的感覺。

  一時間,整個會場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幾乎所有人,都沉浸在了這首歌曲的意境裏。沒有人願意主動打破這種沉浸於歌聲之中的美妙感覺。

  那些不怎麽懂音樂,隻知道看熱鬧的尋常人。聽了這首歌,隻感覺現場聽了一首天籟之音。

  他們感動,他們感慨,他們或許流淚,但他們很快會忘記。

  可對於那些,擁有一定欣賞水平的音樂愛好者而言,楊真和蘇荃合奏的這首歌,卻給了他們極大觸動!

  因為,區區兩個人,區區兩種樂器,所帶來的變化、節奏,音樂層次、音樂的渲染力,竟然絲毫不亞於那些國際頂級的交響樂團!

  這是何等的可怕?

  尤其是楊真,他一個人,就相當於一個頂級交響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