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洪鍾大呂
作者:冰道      更新:2020-12-15 00:57      字數:2246
  而這種共振所發出的聲音,便是如此。

  麵對這幾人的困惑,楊真卻始終是分毫未動,隻是閉目凝神一般的坐在那裏,從他一開始的揮琴之後,便再也沒有任何的動作。

  可,楊真雖然好似泥胎雕像一般,坐在那裏一動不動。但楊真膝蓋上的焦尾琴,卻好似活過來了一樣,聲音竟然越來越大,琴弦震動的頻率,竟然也越來越明顯!

  於是乎,原本十分尖銳的蟬鳴之聲,也逐漸的緩和下來,變成了普通人能夠接受的響亮琴聲。

  這種琴聲,如同大刀長戟、荒漠烈日,有一種金戈鐵馬般嚴厲的肅殺氣。

  聽了之後,令人忍不住的熱血沸騰,慷慨激昂。

  激蕩的琴聲,響徹了整座三聖堂,響亮的琴音之中,雖然乍一聽去,仍是音色單調。但卻能夠隱隱分辨出獨特韻律,有一種擂鼓壯威的激揚感。

  嶽銅、大酒壇子和黃發老者聽了,均是忍不住的微微點頭,認為此刻的琴聲,非常不錯,達到了相當的水準。

  唯獨最精通琴技的高瘦老者,此刻卻是冷汗殷殷而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此刻隻有他聽出來了,這金戈鐵馬一般的壯烈琴聲之中,音色變化竟然層層疊加,達到了二十四種!

  這二十四種聲音,以極為繁複的順序,或互相疊加、或首尾相連,或乳水相融,或乍暖還寒。

  分分合合,聚聚散散,音色變化之複雜,之巧妙,稱得上是神奇至極!

  細細分辨,其中的金戈聲、馬蹄聲、廝殺聲、擂鼓聲、弓弦聲,聲聲入耳。

  甚至,若是將自己全身心的代入其中之後,更能感受到一種暗藏在琴聲之中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這赫然又是琴境!

  而且,此刻的所有複雜變化,俱都溶於一處,在那個無人撥動、卻響個不停的琴弦之上,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琴魔!?

  一瞬間,這個詞語,猛然浮現在了高瘦老者的心中。

  可,就在高瘦老者心中感慨萬千的時候,原本金戈鐵馬一般的聲音,竟然又開始了變化!

  原本尖銳的琴嘯聲,稍微低沉了一些,變成了一種極為奇特的異域風情。

  乍然一聽,還以為是西域的胡琴響起。

  更奇特的是,隨著這聲奇特的胡琴之聲,幾個清脆的波弦之聲,也隨之響起,像是駱駝的鈴鐺一般,令人精神一振。

  也隨著這幾聲鈴鐺之音,一片極為雜亂的聲音,忽然響起。

  細細聽時,仿佛是風雪之聲,也仿佛是沙暴之音,有一種劈頭蓋臉,無處可躲的狼狽感。

  但曆經了各種辛苦之後,一聲隱約可聞的叫賣聲,忽然入耳。

  隨後,仿佛道路平坦、車馬通天一般,波瀾壯闊的城市景象,映入眼簾。

  原本還令人感覺到奇特的胡琴之音,忽然被揚箏、琵琶在內的樂器聲音取代,瞬間又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是……這是大唐的曲風!?”

  杏林三友瞪大了眼睛,麵麵相覷。他們也是算是有識之人,自然知道唐朝的曲風。

  此刻,無人撥動的琴弦之上,竟然先響起了異域曲調,又響起了唐朝遺風,真是令他們驚異不已,難以置信。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繁華如錦的大唐曲風剛剛響起不久,就被一陣雍容華貴的鍾鼓之聲,給取代了。

  “宮廷曲樂。”

  高瘦老者深吸一口氣,目光中滿是駭然。

  在他耳中,到此刻已經是三十六種不同的音色了,而且仍然在不斷的增加中。

  隨著這陣鍾鼓之聲,一曲波瀾壯闊的大唐盛世,也仿佛在四人眼前徐徐展開,給人一種難以抑製的強烈自豪感。

  萬方來朝,威震天下!

  倘若說,此刻響個不停的焦尾琴,是楊真的一揮而就,而造就成的琴曲,那麽此刻肯定便是整首曲目的高潮。

  又過了七、八個呼吸之後,隨著鍾鼓之聲的漸漸淡去,原本清越的琴聲,再度低沉下去,聲音也從剛才的波瀾壯闊,變得暗啞了許多。

  但,仍然算是悅耳。

  隻是,此刻的琴聲,已經從壯闊之極的曆史畫卷,變成了場景小了許多的小橋流水,江南莊園。

  雕樓畫棟、楊柳依依。

  百花齊放,百鳥鳴園。

  琴聲雖然低沉了許多,但裏麵所包含的內容,卻大量增加。

  嶽銅幾人能從中聽到高山長河,也能從中聽到小橋流水。

  音色之豐富,遠超之前。

  高瘦老者此刻,更是身軀顫抖不已,激動的難以自抑。

  此刻,那個無風自動,無人自彈的焦尾琴上,已經有四十八種截然不同的音色了。

  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此刻的琴聲,可以說代表有史以來,所有琴譜的集大成者。世間流傳的一切琴譜,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這種風格。

  婉轉有致,音色高雅,富有內涵。

  聽到之後,令人忍不住的沉浸其中,感受琴聲裏所帶來的獨特享受。

  這是一種思想上的按摩,能令人遠離塵世喧囂,做一個安安靜靜的、欣賞音樂的人。

  但,這種令人極為舒服的音色,也隻持續了短短七、八個呼吸的時間而已。

  隨後,音色越發低沉。

  隱隱間,原本清脆的琴聲,已經有了洪鍾大呂般的震撼感。

  低沉的琴聲,每一次響動,都猶如敲打大鍾、大鼓一般,令人心頭一顫,為之肅然。

  而且,每一次的琴音,不光節奏放緩了許多,聲音還都擴散到了極遠的距離,方才漸漸消散。

  陣陣回音,在三聖堂中來來回回的跌宕不休,進而形成下一次琴音的伴奏。

  在層層疊疊,轟鳴不休的琴聲之中,在場眾人,竟然音樂感受到了道家的精妙,佛家的精微。

  這一刻,琴聲竟然隱隱有洗滌靈魂、發人自醒的奇特妙用,令人忍不住的肅然而坐,停止了身軀,再不敢生出任何的雜念。

  而且,隨著時間流逝,琴聲進一步低沉,越發的像是洪鍾大呂,振聾發聵!

  每一次琴聲響動,竟然猶如一道道衝擊波一般,竟然能夠震動的場中眾人衣袍晃動,衣袂紛飛!

  見到此幕,杏林三友和嶽銅,俱都露出了驚駭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