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金玉滿堂的“官衣”
作者:洗禮先生      更新:2020-12-14 23:54      字數:2172
  許國華一時間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實在是孫思穎的這個消息太過有震撼力了!

  要知道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調到市人大常委會當副主任,雖然級別還是副廳,看著是平調。但是官場裏的人誰不知道,去了人大、政協這種單位,那等於就是被邊緣化了。

  尤其是領導幹部們更是如此。人大、政協這種單位,在官場上被統稱為二線。再看看樊勝利的年齡,離退休也還有七八年,根本就不可能提前過去養老。

  如果孫思穎所說是真,那就證明鬥爭的形勢和嚴重程度要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

  整個一下午許國華都是渾渾噩噩的,李耀開著車帶著他跟在樊勝利的依維柯後麵轉悠了一路,直到下午4點多的時候,樊勝利等一行人才從縣法院走了出來。

  許國華遠遠的看著,下午縣委書記張小東和縣長李滿軍都沒有親自陪同,隻有縣政法委書記陳玉龍陪在樊書記的身邊。

  從縣法院出來以後,樊勝利謝絕了陳玉龍的邀請,徑直上了依維柯向承山市方向開去。

  許國華看著樊勝利的背影,心中一時間有些五味雜陳。

  “媽的,總算是走了。”李耀靠在座椅背上揉著腰嘟囔起來,“怎麽著許隊長,我送你回去?”

  要是換以前,許國華早就一摔車門打車離去了。但是今天許國華竟然衝李耀笑了笑,“既然這樣,那就麻煩李隊長了。對了,我就不回單位了,直接回家。”

  這次換李耀楞在了那裏,呆呆的看著許國華說不出話來。這家夥,還是自己以前認識的那個許國華嗎?

  夜深人靜,許國華坐在臥室的書桌前,給自己衝了一杯清茶,靜靜的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從頭開始捋了一遍。

  首先從龍康縣方麵談起。

  以前的龍康縣政權唯縣長張小東馬首是瞻。自從上一任縣委書記退下來以後,張小東順利的成為了整個龍康縣名副其實的一把手。

  當了書記以後的張小東,對龍康縣的控製更上一層樓,整個龍康縣的官場一團和氣,畢竟大家歸根結底都是張書記的手下。

  但是自從李滿軍來到龍康縣當縣長以後,龍康的情況便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每次的縣委常委會上,總會見到一些隱晦存在的刀光劍影。

  起碼從現在的局勢來看,紀委的周正已經徹底和李滿軍站到了一起。畢竟不管怎麽說,周正也屬於外來幹部。

  現在隱隱看其他的一些苗頭,秦飛也在不知不覺的倒向李滿軍,政法委這一塊雖然陳玉龍還是和張小東保持相同的政治立場,但是公安係統已經被李滿軍給滲透了個大半。

  總的來分析,張小東仍是占據絕對的優勢。但是往細往長遠了看,李滿軍現在也擁有了一定的反抗能力。

  縣裏高層如此,公安係統內部卻給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現在的黨組成員們明年要一次性退下來兩個人,到底是哪個部門的一把手能頂上來,現在誰都說不好。

  為了這兩個黨組成員的位置,縣局的中層幹部們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按以往的規矩來說,治安大隊的一把手每年也是要去爭一下的,畢竟治安工作很重要,而且治安大隊更是局裏的大型業務部門。

  但是許國華很有自知之明,壓根就不張羅這個事情。

  把自己目前的本職工作幹好,許國華就心滿意足了。

  說完縣裏的事情,就得再考慮一下金玉滿堂這個最近在全省都倍受關注的大要案了。

  說起金玉滿堂,繞不開的就是省裏邊高層的博弈。但是許國華對於省裏的高層政治形勢完全就是兩眼一摸黑,甚至連省委都有哪些主要的領導都不是很清楚。

  甚至別說整個陸北省了,就連承山市高層許國華都完全接觸不到。所以說起金玉滿堂這個案子,還得從最基層找切入口。

  許國華在剛開始的時候著重研究過一番金玉滿堂的運營模式,說句實話,這家剛剛開始披著半官方背景外衣的企業,在某些程度上還是給全省的老百姓帶來過不少利益的。

  就拿最簡單的重金屬投資來說,金玉滿堂的投資回報率雖然比市場上其他一些同類公司要略低,但是細看下去,無論是資金的靈活使用,還是投資的風險控製,都是遠遠的高於市場同類公司。

  百姓們也不是傻子,沒人願意拿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去讓別人打水漂玩。金玉滿堂之所以能吸收到全省範圍內如此巨額的資金,除了他有一半的官方背景以外,和他本身還算健全的運營模式也脫不開關係。

  不過說到金玉滿堂的半官方背景,就得好好查一查這件金玉滿堂披了一半的官衣到底是何方神聖?

  這件官衣,最終又是屬於哪位大佬的!

  第一個事情其實很好查,許國華上網一搜就能看到很多的信息。畢竟這種事情是可以公開的,隻不過事情的背後到底還有什麽貓膩,也就隻是內行人才知道了。

  至於第二件事情,那就隻有省裏的高層們才了解。

  先說第一個事情。

  金玉滿堂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曾是陸北省天盛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而這個陸北省天盛集團的名頭可就大的多了,據說是曾經火爆全國的陸北重工重組而成。

  說到陸北重工,就得追溯到三十年前。曾經的陸北重工聞名全國,全中國一小半的軍用物資,包括在當時那個年代最先進的坦克和戰鬥機也是出自陸北重工之手。

  但是隨著後來的經濟建設熱潮席卷華夏大地,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經濟,陸北重工這個龐然大物因機構臃腫,也麵臨著改革重組的曆史大任。

  當初改革重組的目的也非常簡單,就是計劃把陸北重工打造成一個集高科技研發的重要軍工單位,然後把其他的一些無關緊要的業務全部踢出去,另外組建新的部門。

  但是,事情的關鍵就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