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落地生根
作者:周越也ya      更新:2020-12-14 23:28      字數:2188
  青城是個盛氣淩人的,但朝中局勢明顯,青城顯然是有求於郭慶的,郭瑩自然沒必要在青城麵前退縮,郭瑩可不是一個養在閨閣的弱女子,年紀雖小卻也把握的準。

  青城看了一眼的郭瑩,沒有去追問那小瓦匠的事情,提步就隨著郭瑩去拜訪了郭夫人。

  顧晚娘驚出一身的冷汗,心想在這郭府決不能久待,必要快些見到郭大人才是。

  青城並未在郭府久待,不過短短二刻鍾不到的時間裏,青城便離開了,離開之後郭府管事的叫了人去清掃內院,想是青城摔了茶杯,聊得並不愉快。

  是日傍晚,方才吃過晚飯,顧晚娘便被郭夫人叫去了,郭瑩被郭夫人差走了,屋裏還有郭慶正在坐著,他手裏正拿著一卷的公文,而郭夫人在給郭慶揉肩。也許歲月不擾,恩愛不移便是如此。

  “這便是我與你說過的書童,我瞧著是個知禮的,便叫來給你過過眼。”

  “隻要是夫人看重的便是好的,我看與不看都是一樣的。”郭慶並未抬頭看顧晚娘,他今日雖從刑部歸了家,但是公文都差人送來了,在家辦公,倒是可以重新查看所有積壓的案件。

  “小的顧宛見過大人。”

  顧晚娘的聲音雖有壓低,但是以郭慶的耳力怎麽聽不出來?郭慶將手裏的文書放在桌上,站起身來與顧晚娘對視,郭慶眼底有太多錯綜複雜的神色和情緒,郭夫人看出來,也猜到了顧晚娘是誰。其實郭夫人見到顧晚娘的第一眼,便有了猜測,畢竟她與那位故人太像太像了。

  郭夫人並未說話,她未曾開口替他夫君做結論,而是避了出去。

  “好久不見郭大人。”

  郭慶:“姑娘還未曾離開長安城?”

  “有些事情還沒有辦完,便不打算離開。”

  四下寂靜,沒有聲音,郭慶已經通過眼線知曉謝淵準備自認太子遺孤,且替先太子正名一事,明日一早大概就天下知了。顧晚娘現在出現在這裏一切不言而喻,郭慶正了正自己的神色,道:“果然是燈下黑,大理寺與刑部差了許多人出去,都未曾找到顧姑娘的蹤跡,不成想竟在我的府邸。”

  “上次一別才多少時日,不成想郭大人如今不僅成為了最年輕的六部尚書之一,還兼任了大理寺卿的職位,如此整個長安城豈不是都在大人的掌控之中?”

  大理寺與刑部的存在本就是為了相互製約,原本大理寺更多是先太後的人受太後管轄,如今先太後一死,秦王索性將大理寺的官員流放的流放,革職的革職,又換了些資質尚淺的官員,如此幾乎等於架空大理寺。

  今日秦王就是想要郭慶入內閣,然後將大理寺的職責所在都落到郭慶的手裏,詔令還未頒布,顧晚娘竟然這麽般了解朝政?

  “現在你是越獄的死囚。”郭慶不需要和顧晚娘解釋那麽多,二人現下一個是主審的官員,一個是在逃的死囚。

  “大人的侄女是怎麽死的,想必大人比我清楚的很,還未曾三堂會審便認定我是死罪的,想必大人定比我更熟知本朝律法。更別說未曾定罪而被關押昭獄,未曾簽字畫押便有罪。”

  “這於公背離高祖皇帝定下的律法初衷,於私有此一案大人清譽受損,更多的,大人瞧著自己的侄女從依依學語的小兒到豆蔻年華的妙齡女子,再到身死魂滅的一具屍身,大人夜裏真的不會良心不安嗎?”

  眼前著男裝的女子年歲也不小,但是言語中咄咄逼人,步步緊逼,將郭慶架在一個不仁不義的位置上。

  郭慶麵色不善,他是一個清官,但是他有自己的妻女,他也有朝堂利益,有些時候初衷不比牽盼重要。

  “你速速離開郭府,我便當沒見過你,我的府邸裏,也不曾有過一個想要當書童的小瓦匠。”

  郭慶拂袖拿起方才放置下的公文,趕人之意明顯,顧晚娘也沒有打算這次一來便能打動郭慶,顧晚娘此行的目的,隻是為了在郭慶的心中生下一個根而已。

  顧晚娘作揖準備離去,走前還多說了幾句,“青城公主與皇後幹政的心思大人大概知曉,皇帝怠慢政務被強做太上皇大人也知曉,可是大人真的認為秦王能是一個明君嗎?”

  “後戚幹政,轉善獨權,嚴刑峻法,積案汙吏,自古都是皇朝大忌,紫微星位東南。”

  郭慶被顧晚娘的話震驚到了,手裏拿著的公文都被握得緊緊的,大昭如今雖是大國,但國力早不如先帝在時強盛,且朝廷不安私下早已積貧積弱,若有戰亂災荒胡人南下,難免改朝換代名不聊生。

  郭夫人到郭慶身側,給郭慶添上一杯熱茶的時候,郭慶還在顧晚娘給的震驚中為回過神來,他竟從未想到這麽遠,眼界心懷還不如一個十五歲的少女?

  “再這般緊握著公文便皺得不能看了。”

  “你怎麽來了。”

  “夫君怎麽這麽失神,我來了一會兒了都沒有發現。”

  “唉……”郭慶歎了一口氣,孕育著想要和他夫人分享的話,但是開口又未曾說出來了。

  郭夫人:“既是朝堂中的事情,夫君不想說那般不說,等夫君想與我分享了的時候便再告訴我。”

  郭夫人一貫是這麽體貼,郭慶握緊郭夫人的手,“得到你是我此生之幸。”

  “本以為夫人這般聰明智慧的女子天下少有,但不曾想著半大的丫頭竟然能遠與我先看透朝堂局勢。”

  見自己被郭慶誇了,郭夫人笑著安慰郭慶,“這天底下聰明的女子多得是呢,是夫君淺薄了”。

  “是是是,是我淺薄了,誰說女子不如男,隻可惜大昭女子不能入仕。”郭慶是當真覺得惋惜,身為女子為何隻能相夫教子?

  郭夫人:“你不覺得這顧家的小姑子像極了一個故人嗎?”

  “誰?”

  “對我有救命之恩,教我讀書的那人。”郭夫人未曾提及那人的名諱,但是二人都已經了然於心。

  “她們本是姑侄,像也是常理。”

  郭夫人的思緒似乎被帶到了很久很久之前,皺眉道:“姐姐懷過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