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入化
作者:水木燕洛      更新:2020-12-14 23:12      字數:2625
  正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宮先生曾經說過,人體畢竟是筋骨皮肉組成,要是一味強練,也有受不了的時候,一練一養,才符合道家陰陽交融的養生之道。

  其實又何止如此,楊銘最近越來越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怪不得有人說,古老的智慧,陰陽之道,都隱藏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修行之時,感觸更深。

  輕輕下劈,重重抓提,是一陰一陽。

  筋骨鬆弛,皮毛立起,是一陰一陽。

  就在簡單的練習中,他似乎開始逐漸了解陰陽之道深邃的奧秘,但一時之間沒有意識到,還是鄭山傲給點破了。

  “武學到了極為高深的上乘境界,一舉一動,莫不遵循陰陽之道,水火相濟。一切發乎自然,不用刻意而為。這也是孔子年過七十領悟出來的道理: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不逾矩。

  楊銘認為,如果說自己身上真的有金手指的話,那一定是自己的天分。

  其主要表現為:練炁的手段,他總能很快琢磨明白;別人需要反複思考的東西,他總是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拿起來就用,毫無滯澀。

  就拿形意十二形來說吧。

  龍有搜骨之法、虎有撲食之勇、猴有蹬山之能、馬有跡蹄之功、鮀有浮水之靈、雞有欺闖之勇、鷹有捉拿之技、熊有豎項之力、駘有豎尾之才、蛇有撥草之巧、鷂有入林之精、燕有抄水之靈。

  所謂形意,本是取諸形之真意融為一體,但是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無論再怎麽純屬,每次出手都還是能從中看出某一形的影子,這是千錘百煉之後留下的痕跡。

  對於楊銘來說,他也曾經有過這種痕跡。

  如今的他,簡單的一抓,五指伸縮之間,便能看到這十二種真形變化,信手拈來,了無痕跡。

  等到什麽時候,每次出手都能融匯十二種變化,甚至超脫這十二種變化,形成自己的變化,他就能達到宮先生那樣的境界。

  這不是誰都能教的。

  每個高手,雖然是同樣的動作,可他們對於這一招的理解不同、意念不同,就會導致於威力不同、風格不同。甚至有時候招式用力都一模一樣,可造成的結果怕是天壤之別。

  這並不是錯。

  人不是機器,每一招的姿勢,在肉眼看來是標準的,可如果精確到了毫米、甚至是納米,那就可能是錯誤的。

  一味追求“對”是沒有用的,化為己用,才是成為真正宗師的必經之路。

  人適應自然、體悟自然,目的就是“天人合一”的修行境界,是道家的修行正途。

  “據說,武學中有日煉和月煉的秘法,是天人合一之法,能取太陰和太陽之氣,恨不能見......”

  或許是年紀大了,鄭山傲經常會在楊銘麵前絮叨兩句。

  楊銘總會似有所悟,並且真的掌握得很快。

  日月分陰陽,修行也是——道理是相同的。

  人的陰陽作息規律和天的作息規律配合,是最佳的養生之法。

  不過······

  練功的時候,他不知為何,心裏猛然閃過“日煉”和“月煉”這兩個詞,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仿佛並不是第一次聽到。

  “不會吧......”

  他似乎猛然間想起了什麽,情不自禁的喃喃道。

  無意之間,一爪抓擊在練功用的青石上,勁道勃發,堅硬的石麵立刻被生生抓裂,出現了五個深達一寸的指洞。

  他福至心靈,手掌直接虛虛的向下一按,渾不著力一般,卻生生按出了一個手印,仿佛是按在一塊豆腐塊上似的。

  “明勁暗勁,陰勁陽勁,原來如此......”

  楊銘輕輕一歎,明白過來,自己無意之中,距離化勁中的“貫通一氣、陰陽相合”竟然隻差一層窗戶紙了。

  武行的手段,最根本的是追求的是身體素質的提升,而他們修行的副產品,或者說護道手段,就是“勁”。

  所謂“明勁”,就是在炁的加持下,初步整合身體的力量,練出一股勁道,能夠在一瞬間通過一個點發出全身的力量,使人在發力擊打的時候更有效果,意如鋼鞭大錘。

  “暗勁”,是身體素質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開始涉及到炁的柔性變化,能通過一種特殊的頻率,將炁以特殊的方式,猶如針入牛皮一般,打入接觸到的物體中再爆發。又或者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共振,破壞目標的內部結構,意如綿裏藏針。

  更進一步的“化勁”,則是身體素質再進一步之後,統一陰陽,以一炁貫通全身,能夠明暗齊出,剛柔合一,給目標造成雙重混合打擊效果,其中滋味不言而喻。

  因此,雖然比較意外,但此等良機,不好好把握那還是人嗎?

  蟄龍未起雷先動,風吹大樹百枝搖。

  力,始於腰腎之軀,達於四梢之際。

  講四梢,何謂四梢?舌為肉梢,牙為骨梢,手指腳指為筋梢,渾身毛孔為血梢。

  四梢俱齊,五行亂發。

  楊銘身體一起一伏,蓄勢發勁!

  體內的勁道仿佛受到了啟發,自主的擰成一股,力從地起,勁從腰發,脊柱猶如一條大龍,炁順著任督二脈猛然勃發。

  五行合一處,放膽即成功!

  四周的空氣仿佛變成了流動的海水,異常強大的壓力緊緊裹住他的全身上下,每一寸毛孔。

  “呼......”

  “吸......”

  沉悶的呼吸聲從楊銘的口鼻中傳出來,炁隨著呼吸的頻率在他的體內流淌,猶如騰起的水蒸氣一樣從毛孔中發散出去。

  在這一刻,楊銘仿佛跟隨著炁的流動,掌控了全身上下每一處毛孔,渾身勁道通達,混元如一,剛柔並濟。

  化勁,成了!

  楊銘隻感覺渾身上下說不出的舒坦。

  一入化勁,貫通陰陽,炁能夠在全身上下每一處地方流動變化,便是將全身上下勁道合一,而各個地方卻都能自如的勃發氣勁,甚至能夠反補充盈內髒,全方位的壯大己身。

  無論是敏捷、反應,還是柔韌性、抗擊打能力、爆發力、穿透力,都比之前要高出一倍不止,上限也比之前更高。

  再上一步,就是玄之又玄的精神修養,對生活、天地、自身的感悟,漸漸能內斂精氣神,心意形,收縮鋒芒,處處見圓,成就金丹,化炁為罡。

  有詩曾經曰過:“顯密圓通真妙訣,借修性命無他說。”

  “顯”者,驗之於外,用剛道也;

  “密”者,存之於內,用柔道也;

  “圓”者,不偏不倚,執中也;

  “通”者,變通不拘,行權也。

  以此四法,借修大丹,剛柔不拘,執中用權,深造自得,可以為聖,可以為仙,可以為佛,乃至真至妙之訣也。

  你看,前人的敘述就是這麽誇張。

  就像“打破虛空,跳出真身,與道合真,於不見不聞之中覺險而避,雖身處人世驚濤駭浪之中而能全身善終”的高深境界一般,都是在傳說中才有的東西。

  跟乾坤大挪移第七層差不多,是創始者為了要臉,強行琢磨出來的一樣,估計創始者其實也沒能成就這個境界,所以雲裏霧裏,純屬理論性的揣測探究,缺乏經驗上的支持。

  嗯……在這個世界的話,也沒準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