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讀作感悟寫作矯情
作者:水木燕洛      更新:2020-12-14 23:12      字數:2754
  一周後。

  程旭走了,遠下上滬,據說有個朋友在那。

  徐大山也走了,北上春城,也許是黑槍打得很爽,似乎有專職職業殺手得打算。

  這一周以來,楊銘足不出戶,一邊修行靜功消磨傷勢,一邊消化這一番經曆帶來的收獲。

  雖然楊銘兩世為人,但稀裏糊塗的穿越過來,卻隻是在兩種世界背景,重複的經曆著同一個年齡段,當了兩輩子年輕人,絲毫沒有能夠匹配40歲年齡段的心理狀態。

  或許因為信息大爆炸時代和完善的現代教育,他對環境的適應性超過絕大部分人,在一些事情上能夠比這個時代的大部分人看的更準確,未必足智多謀卻總能從某種角度切中要害......

  這都是他的優點。

  但是,人的心理年齡取決於後天接觸的環境影響,與知識量的多寡無關,與智商高低也沒什麽關係——即便是一個正常人,如果一直重複大學生活到四十歲,他也不會比一個擁有正常經曆的四十歲的人更加成熟。

  所以有人說,宅男宅到80歲,也是個宅男,思維上不會有多少變化。

  男人至死仍是少年。

  隻不過,有些更聰明的家夥,能夠在環境改變的第一時間適應新的環境,拜托舊有的思維方式和觀點。

  現在,因為環境和年齡的限製,有一些事情還沒有接觸過,有一些道理還沒有悟到......毫不客氣的說,楊銘的心理年齡還很年輕。

  在一開始的時候,穿越者的經曆讓楊銘產生了對不知名存在的惶恐——因為他不確信自己穿越的原因究竟是科幻版的還是玄幻版的,是時空蟲洞還是至高神的玩笑。

  隨著一段時間過去,天生的“大心髒”讓他適應下來之後,惶恐期逐漸成為一段回憶,變成一種簡單的警惕,也就是用來想想。

  但是更多的,因為環境的影響,“來自未來”和對“劇情”的熟悉,以及成為“異人”的順利,不可避免的都讓他產生了一些驕傲的情緒。

  穿越者不驕傲,能叫穿越者嗎?

  但這一次的經曆,就好好的給他上了一課。

  課題名為:生死。

  有人說,人在死亡的前一刻,時間感會被無線延長,所謂的“死前回憶”大概就是這麽回事兒。所以對那些麵臨死亡又活過來的人來說,或許真的能有所改變。

  楊銘的修行階段,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

  炁機萌發的初級階段,就好比一隻猴子從石頭裏蹦出來,有了生機;學有小成的階段,則好比這隻猴子住進了水簾洞,當上了美猴王。

  然後,初步產生了驕傲自大的心理。

  可是美猴王見到了“老猴子”的生死,便明白了“生死之間有大恐怖”的道理,產生了“求長生”的訴求。

  楊銘則不同,別人的生死隻能讓他產生各種情緒,卻觸動不了他的求道之心。

  但麵對近藤順二好似能殺神斬鬼的一刀,雖然隻有一瞬,卻也讓他看到了自己的生死。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

  生死不由己的無力,生命對於死亡的恐懼,重獲新生的狂喜......這些複雜的感受讓他處在一個奇妙的心理狀態。

  正所謂: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整體來說,楊銘現在的狀態,是經過了入門階段,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走上了曆練心性、追求大道的路途。

  一番修養之下,不僅是養傷,他對自己的狀態有了更多把握。

  一個人的求道之心,必然是從求生畏死開始的,但是後麵的路途,卻不能以此為憑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那麽我修行的目的,又是什麽呢?

  欲知自己所求,先明自己本性。

  那麽,“我”的本性,又是什麽呢?

  想不明白不要緊,好在先人們真的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寶藏。

  前人說過:欲覓先天之真性,需從後天而深求。

  人一出生為嬰兒,無想無念,也沒有什麽本性,但在後天的成長中,沾染了紅塵中的種種雜念,便形成了自己的本性。

  我見人幸福便心生歡喜,愛就是我的本性。

  我見人受苦便感同身受,慈悲就是我的本性。

  我見人遭受報應便覺得痛快,報複就是我的本性。

  我見人惡念惡行便心生殺念,殺就是我的本性。

  對知識的向往,對束縛的厭惡,對生命的熱愛,對死亡的恐懼......

  本性無高下之分,隻是常常被蒙蔽和遺忘。

  欲望需要克製,本性卻需要看清。

  楊銘足足想了七天,才找到一點靈光,開始入定。

  這一入定,就是一天一夜。

  等他從靜室中緩緩醒來,並沒有感受到修為上的提升,隻是發現自己心中思慮比以往更加清明罷了,倒是渾身上下僵硬遲滯,腹中空空如也,饑腸轆轆。

  他走出去看了看時間,發現已經過了飯點兒,也不好麻煩人家,隻好自己出去就近找了個飯館解決餐食。

  人家開門做買賣的才不在乎你什麽時間吃飯,楊銘手頭也有錢,這才不至於餓肚子。

  為了少些麻煩,他還加了個僻靜的單間,趁著夥計去上菜,這才好好的捋了一下思緒。

  這次入定思考,看似毫無用處,實則解決的是修行中的一大難題,就是想明白自己修行的目的,也即是“我想要什麽”的問題。

  有了想法,才會有動力;有了目標,才能做企劃案啊。

  “我想要的,說來也簡單,就是‘無憂’二字。”

  楊銘默念了幾遍,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所謂無憂,便是了卻一切煩惱。

  說起來簡單,談何容易?真以為出家了就能斬斷三千煩惱?

  他曾以為,時間是最好的靈藥,麵對種種煩惱、種種情緒,他都能漸漸忘卻、平複,但是他忘了,總有一些情緒是他忘不掉、也不願忘懷的,總有一些煩惱是他無法拋卻的。

  總有一些事,他無法一笑置之,無法轉頭別過,無法一走了之。

  人世間,誰能沒有煩惱呢?

  種種煩惱,該當如何?

  該當如何?

  有煩惱,就解決煩惱。

  解決了所有的煩惱,自然無憂。

  想明白了自己要什麽,才能想明白接下來的問題——要怎樣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答案是,培養自己解決煩惱的能力。

  至少,能夠解決製造煩惱的人。

  無論是哪個時代這個時代,無論是異人之間還是普通人之間,都講究一個最基本的法則:拳頭大的,就是老大。

  所以,第一條,我要讓自己的拳頭,比所有人都大。

  這個世界上還有一條規則:有錢能使鬼推磨。

  所以,第二條,我要擁有很多錢。

  最後:一個好漢三個幫。

  所以,第三條,我要培養自己的人手勢力,至少也有自己的“圈子”才行。

  嗯,其他的以後再說......

  那麽現在,比較現實的問題是,自己身上還有哪些不足?

  楊銘自己掰著手指頭算了算,發現自己有種一事無成的跡象。

  個人武力方:

  一是正麵對抗能力不夠,在整個異人體係中的排位,大概處於中下遊,屬於級別比較高的雜魚。

  二是手段單一,楊銘目前的戰鬥風格屬於“戰士”類,對異人界千奇百怪的手段束手無策。

  財富方麵:能夠在賭坊訓練之餘把生活費賺出來,僅此而已。

  勢力方麵:宮家隻能算是一步退路,關鍵時刻也不一定能聽自己的。

  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

  這種人物屬性······真是垃圾啊!

  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