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氣定神閑
作者:凜冬獨臥      更新:2020-12-14 22:59      字數:4485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無法搜索到本站,請各位書友牢記本站域名(書海閣全拚)找到回家的路!

  落下雲頭的四王子哪有時間理會城門令的恭維,要了匹快馬,立刻上馬向王宮狂奔。

  知道出了大事,城門守衛趕緊聯係各城區的衛隊疏散特定街道上的人群,供快馬通行。不僅僅因為職責所在,也是為了免得出亂子。在這個特殊時期,緊急軍情在身的人不能隨意勒馬,被踩死也找不到地方說理。

  噠噠聲立刻消失在道路盡頭,城門令並一幹士兵這才舒口氣,

  “沈頭兒,四王子這麽著急,是不是前線打起來了?”

  一個被滿臉塵世風霜的老兵似乎想到了什麽,眼睛裏閃過精明之色。毫不在意隊率比他年輕幾十歲,湊到跟前一副恭敬的樣子,小聲地問道。

  “機要秘事,豈是你一個小兵可以隨便打聽的!”

  沈隊率還在想怎麽糊弄老兵才能顯得自己有本事,修為不弱的城門令卻在聽到後立刻厲聲嗬斥。

  這些兵油子亂說幾句不算什麽,他這個正經的官員就不一定了,保不準有人會抓住不放,擠掉他的官位。

  老兵失望地回到自己的崗位,他根本沒職位那個隊率能說出什麽,真正的目標一直是城門令。

  不聞不問,代表不是大事;厲聲嗬斥,有了大事的樣子,但城門令的神色又證明此事不是十萬火急。

  不要拿城門令不當官員,雖然人家也時常要暴露在烈日之下、寒風之中。但是,時過境遷,城門令不再隻是以前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兒。

  就拿剛剛四王子來說,事情縱有輕急緩重,能讓他策馬狂奔的一定不是小事。他們這些大頭兵隻是按照吩咐和流程做事,城門令則親自帶四王子去城牆附近的密室,用相對隱秘的方法先將消息傳遞到王宮之內。

  其實,這也是流程,四王子肯定早把消息傳回去了。之所以弄這一套,是為那些沒渠道、沒實力又攜帶緊急消息的人準備的。

  什麽策馬狂奔,隻是態度!鄴城已經禁空又如何,真有關乎王宮興衰的大事,誰還會在乎所謂的規矩。

  切莫誤會,老兵不是間諜,隻是一個尋常的兵油子。他肯定不敢出賣機密,但信息就是財富,從中找到小小的發財之路補貼家用,卻無關緊要。

  比如說,假如傳來產糧地發生天災的消息,他是不是可以趁別人沒反應過來前,先用尚未暴漲的價格存儲足夠吃用的糧食。

  勤政殿內,王族中實權人物已經先討論開了,直到有太監通稟四王子已到,他們才暫時停下爭論。

  “參見父王,越王、護國將軍”

  “不用多禮,先說說武宗憑什麽敢和我趙家講條件。”

  四王子堅定路線不動搖,聽到護國將軍的問話,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抬眼望向王座的父王。

  “哼!四王子翅膀硬了,叔祖的話都不管用了。”

  “護國將軍何必和小輩置氣。”

  或許是滿意四王子的態度,荒王嗆了自己六叔一句。隻提官職而沒有談輩分就是提醒他,自己是國王,這裏先論公,再講私。

  “鴻兒(四王子),身為王子,忠孝禮儀,不可或忘!你六叔祖既然急切地想知道,你便講與他聽。”

  四王子聽懂了父王的暗示,忠孝禮儀。忠孝在前,無論忠還是孝,他都該支持父王。

  應諾一聲。四王子便把所見所聞,以及他自己結合齊銘反應做出的猜測娓娓道來。

  “不是虛張聲勢,王國沒有吞並武宗的意思,這點我們雙方都明白。任何人都不會為了區區一點麵子和少量利益招致滅頂之災,見其所言所行也不是一個蠢貨。他的底氣如此足,實力,武宗肯定是有的。”

  “論實力,還能強過我趙家不成?!”

  護國將軍聽出荒王有綏靖之意,當即表明自己的強硬態度。

  “荒國自然不懼!不過,為了意氣之爭拚到傷筋動骨,實在沒必要。”

  “和海國的戰爭還沒打起來,又想討伐武宗,難道,六叔現在就要勞煩老祖?”

  二者爭鋒相對,護國將軍言語之中離不開家族,似乎在說荒國的一切都是家族的。荒王也不甘示弱,強調王國,他這個國王才是當家人。

  該爭的必須爭!

  以前隻是小小王國,而且趙家一直處於韜光養銳的狀態,當不當國王不打緊。

  現在,隻要老祖順利突破,至少能成就皇朝,真正地稱孤道寡!與現在為了維持統治依仗諸多勢力,受到無數掣肘,完全不同。

  當然,護國將軍是不是愛權勢,其他人也說不清楚,但誰會拒絕實力。

  荒國太祖離神王隻差一線,這時發動戰爭,更多地是為了吞並他國的同時增長荒國和趙家的氣運,為突破提供助力。太祖他老人家都迫切地需要氣運,他們這些停留天神階段多年,難有進步的人當然也想突破。

  自身不達標,氣運就很關鍵了。

  “弱者臣服強者,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趙家夠強,武宗憑什麽拒絕,可笑的自尊嗎?哈哈哈”

  護國將軍嘴裏說著武宗,野心昭昭的眼神卻片刻都沒離開荒王的寶座。

  近乎直白的挑釁,荒王的怒火一閃即逝,隻有緊握的雙手表明他的內心並不想表麵那麽平靜。

  “決鬥時,先自斷一臂再上場。護國將軍做事真大氣。”

  “齊銘已經明確承諾,願意和荒國合作,合作有什麽不能接受的?荒國還隻是王國,你以為我們是威壓海內的帝朝?目及之處皆臣服。”

  其他王族宿老聞言,微笑點頭、撫須表示認同,對國王有如此清醒的認識感到欣慰。

  作為殺雞儆猴的雞,護國將軍一肚子火氣,你們的算盤打得響亮,有沒有想過齊銘會不會配合。

  他覺得不會,如果齊銘那麽容易服軟,也不會有今天的爭論。結果如何不重要,護國將軍要讓荒國所有勢力都知道,武宗享受了特殊待遇。

  這些勢力隻知道王室的態度比以前強硬,按照生存本能勉強屈服,聽到武宗被優待的消息肯定坐不住。

  說到底,最強戰力才是不可或缺的。

  哪怕因此引發動亂,為了鎮壓膽大的勢力消耗不少,也不耽誤荒國崛起。萬眾齊心才能爆發出真正的力量,一個個勢力如同諸侯割據聽調不聽宣,有他們的存在還不如沒有。

  隻是自己搞事情,最終難得好處。必須多拉攏一些誌同道合的同族,大家一起發力事情不難辦成,說不定還可以借機讓某人退位讓賢。

  “大哥,還猶豫什麽?一堆隨時可能拖後退的勢力,留著也是禍害。好吧,就算他們一直乖乖聽令,該拿的戰利品卻不會少拿一分。他們多拿一份,我們少得一份,趙家最缺的氣運也難免要和他們分享。”

  護國將軍遊說一些誌同道合之士後,打起來荒王爺爺的主意。搞定了大哥,荒王你這個孫子還能蹦躂地起來?

  “六弟,你說的不無道理。但是,東荒南部這一片王國林立,沒有受到皇朝、帝朝集中力量的影響,也就養成了大家更重視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掃清毒瘤是沒錯,卻很敏感,很容易引起南部幾十個國,無數勢力的共同針對。”

  上上任荒王也知道兩派的分歧點在哪裏,他沒有太過於偏袒親孫子,覺得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索性,老祖的利益為先。把問題推回去,誰能完美地彌補弱點,他支持誰。

  “南部六十國又如何,隻要老祖出手,都是土雞瓦狗!”

  “與其慢慢打,不如一次橫推,震懾住想幹涉的勢力,老祖也好早點突破。造成定局,除非皇朝冒著兩敗俱傷的危險,大勇神王直接對老祖出手。不然,這是最好的辦法。”

  “一個個王國慢慢打,中部的大勇皇朝怎麽可能會坐視我們一統南部,絕對會動真格的過來幹涉。尚未突破的老祖能不能撐過去都難說,大勇皇朝察覺後,絕對不會再給老祖突破的時機。”

  護國將軍將商量好的腹稿通篇說出,有理有據。

  ‘沒幾把刷子,真以為吃頓酒就能忽悠那麽多人跟著自己和我那個國王侄兒作對。’

  看到大哥也被說動,護國將軍得意地想。

  “六弟,且容我在思索一段時間。事情沒出結果前,你不要和那些人一起搞風搞雨,萬一壞了老祖的謀算,有你好受的。”

  他不是不知道這個六弟的一些心思,隻不過是因為相信荒王自己能處理,才刻意閉門謝客。沒想到,護國將軍竟然不顧謝絕拜訪的說法,厚著臉皮請他幫忙壓製親孫子。

  “混賬!”

  荒王隻是動幾下手腳,書房又得重新裝修了。

  “狗屁不通!真以為老祖已經是神王了,橫推一切?至少四十個真仙啊。”

  能修煉成真仙,哪個手裏沒底牌。嗶急了,荒王不懷疑他們有能力拉著老祖一起陪葬。

  荒國敢生出建立皇朝的想法,全依仗老祖,或者說未來某天突破的老祖。萬一出現這種糟糕的情況,別說擴張,不被滿門誅絕都算其他國家仁慈。

  不到萬不得已,荒王不想驚動老祖。一點小事都處理不好,他這個國王還能不能繼續當都難說。

  四王子聽著父王的抱怨,低頭一言不發,這時候不能自作聰明。

  首先聯係齊銘的是戰士學院的計院長,他除了問消息的真假之外,還旁敲側擊地打聽武宗的來源。

  消息傳開,武宗敢和王室提條件,成為被壓抑的喘不過氣的各個勢力熱議的話題。除了佩服對方的膽識,總有人忍不住提出也和王室談談,一家不行就多聯係一些姻親共進退。

  稍微冷靜的人都知道,武宗敢這樣做,除了有底氣不可能有別的作死原因。

  又回到剛剛的想法,一家不行,多聯係幾家,甚至是除王室外所有勢力一起施壓。咱們這麽多人,還能比不過區區一個剛成立的武宗。

  不止這些利益相關者,其他王國特別是海國的人,也樂此不疲地幫忙添油加醋、激化矛盾。

  外界的風風雨雨經過重重奏報匯聚到王宮裏,大怒的荒王,下手沒個輕重,書房難逃厄運。書房隻能重建了,它被荒王的怒火夷為平地,想裝修也沒牆壁。

  “不能再等下去了”

  穩坐釣魚台的荒王,本想等王族中人出來收拾局麵。又不止他一個人會因此吃虧,護國將軍是在坑整個趙家。

  沒想到的是,王族中人竟然放任不管!算上那些加入到護國將軍陣營的族人,完全可以認為,族人們其實是在刻意放縱護國將軍的行為。

  交涉無果後,荒王不得不威脅說要請老祖出來明辨是非。先前支持他的宿老也默然不語,自家後輩想過好生活,他們哪裏能狠下心去阻撓。

  叫囂的王族如同被捏住喉嚨,麵色難看地妥協。

  嘴上說得再大義淩然,根本原因也隻是,他們為了配合老祖定下的韜光養晦的策略憋屈的不行,想借此發筆橫財,接收荒國其他勢力的財富。

  事情看似解決,種子卻已經種下。當看到其他勢力大筆收割‘屬於他們’的財富時,怨氣還會再次爆發。

  不能一次收割,找各種方法一個個收割總沒理由阻止了吧。到時候,荒王也無法再說什麽,總不能讓族人們連吃肉喝湯的機會都沒有吧。

  按理說,他們的勞動所得,應該通過荒王的封賞獲得。但是,荒國是已經成為一個戰爭機器,不達目的不罷休那種。敵人總量至少有幾十個王國,通過戰爭獲得的資源當然是用來提升實力,進行新一輪的征戰。

  給這些王族中人提供合理的修煉資源可以,想要奢侈的享受絕對不可能。

  荒國在排兵布陣、籌謀劃策,定下一個個戰略;國內其他勢力盯著海國的資源,思考如何準確無誤地拿到自己想要的;王族中人則是調查王國內勢力,甚至是其他王國的各大勢力,一次次聚會商討如何劃分利益。

  轉瞬之間,到了夏季,荒國地處南部雨水多得驚人。

  周邊王國還是小打小鬧,沒有爆發大的衝突,荒王已經把注意力放在南方蠻荒之地。荒國作為大後方,穩定勝過一切,決不允許蠻人繼續放肆,力求一戰定千秋徹底解決這些這個隱患。

  大軍平地對壘,蠻人不是對手,連連敗了幾場。但他們吃過虧之後,隻在山地丘陵等地形上活躍,荒隊很難施展開,逐漸地演化成雙方強者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