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蓬勃生機
作者:烏雲無雨      更新:2021-05-14 02:00      字數:2148
  “朕雖為天子,可也是有七情六欲之人,皇考對朕殷殷期盼,委以重任,朕自是不敢將大清江山社稷毀於一旦,不敢有絲毫懈怠。”

  “初登基的兩日,朕徹夜難眠,一來深覺自身還遠遠不足,需學極多,二來亦是自省著,提點自己須得戒驕戒躁,一如皇考賜朕的四個字,戒急用忍。”

  “朕之言行諸位大人盡看在眼中,若是朕有何失職之處,諸位大人也盡可直言,隻是前朝與後宮還尚且有高牆相隔,朕對前朝何後宮的態度自然也不同,不可同一而論。”

  “說句通俗的,朕來前朝是當差,去後宮是回家,回家了自然不消得拘著外頭的規矩,當然,但凡出門了,也不能像是在家中那般隨意。”

  “朕深知諸位大人擔憂朕因著偏寵,於朝廷之事也有偏頗,故而時常提點,朕對此也不多說,諸位大人隻管看著,家事國事朕分得清楚,更是知道自個兒喜歡什麽,不該負了誰。”

  “還請諸位大人再等等、再瞧瞧,看看朕是不是那分不清是非之人。”

  四爺都說到這兒了,諸位大人哪兒還不明白四爺的意思,這是說前朝何後宮不是一回事兒,叫人隻看著他如何為國為民,不能管了他在後宮的言行呢。

  於朝廷之事,四爺事事作主,於後宮之事,四爺也不許人置喙半分,言語間雖是未提及禎妃娘娘,可那字字句句盡是護著人的。

  四爺這一番言辭著實叫諸位大人心生感慨,感慨四爺與先帝爺好生不同。

  且看大清更迭幾代,當皇帝的雖是位高權重,無人能及,可再怎得大都大不過這規矩去,且都有所顧及,行為舉止亦是依著準則。

  可偏四爺不一般,不依規矩卻不失了規矩,心中有所堅持更是有高遠抱負,不僅心係天下心中更是有所珍惜,手腕了得、馭下有方、張弛有度。

  如此看來,四爺不僅是明君,更是比先祖們像是個有血有肉的人了。

  陳大人是曆經三朝的老人了,見四爺如此發言、如此氣度,不僅沒覺得四爺頗有些任性妄為,反倒在四爺身上看得了蓬勃生機,看到了大清猶如老樹逢春,剝落了身上的迂腐沉屙,迎光瘋長的模樣。

  一時間陳廷敬竟有些忍不住淚濕眼角,是激動,是感慨,是動容,直顫巍地朝四爺拜,發自內心的大呼。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忙也跟著拜,四爺瞧見陳老大人這般動容的模樣,心中亦是有所感悟,直覺上位者於上位不該總向下看了人去,需得常同諸位大人平起平坐、交流交心才是。

  正如小格格以前同他暢想的那般,以後不光諸位大人能上表發言,若是全天下百姓都言語自由,無論是好是壞且抒發自己見解,共同建設了大清,那大清何愁不強!

  四爺忙起身親自去扶了陳大人起身,勉勵幾句,待眾人都安穩了情緒,這才說了心中的打算。

  “先前皇考仙逝,已鹹使聞之,昨日禮部主客司上表,說是不日朝鮮、南掌、貢榜、蘇祿、錫金等藩屬國派使來朝,此要事需得好好置辦,且不能失了我大清之威勢。”

  “先前泥泊爾、南掌等頗有些異動,因著和準葛爾部一戰,沒顧上管這些個小動作,可沒管不是不知,朕且都記著呢,趁此機會也好震懾些個。”

  “故而此次麵使,不必再同以往一般給予厚待,接洽之人言語更是不能太好了去,且得叫他們知道我大清的脾氣,朕的脾氣。”

  “要尋個主事的人,朕頭一個便想到了尹泰大人,大人言語犀利、做事更是妥帖,且領了這禮部的差事再好不過了,不知尹泰大人可願意管管事兒去?”

  四爺這會子說話甚是和氣,簡直和朝堂之上判若兩人,還問他可否願意,可見真真是個大度的,尹泰受寵若驚,哪兒不應下的道理,便是四爺直接將差事塞給他,他也毫無怨言的。

  “臣謹遵聖意。”尹泰趕緊的起身,謝過了皇上恩典,隻是他從未在禮部當過差,這一來便是這般大的事兒,心中雖不至於惴惴,可也稍稍沒底,便又多問了些個

  四爺一一回了,倒也不隻是叫尹泰一個人去見了來使,三爺、五爺、十三爺是見慣了這些人的,這次便也照舊。

  除此之外,四爺依著規矩還得派個阿哥去,隻是如今諸位阿哥都小,四爺還未決定叫誰跟去見見世麵。

  若是隻叫二阿哥去,下頭難免揣測聖心,怕不是又覺得他有什麽立儲的意思了,若是叫二阿哥、三阿哥、景顧勒一同去,四爺又擔心周圍人照顧不周,畢竟要出宮的,隻怕有什麽不妥。

  若是幾個孩子口無遮攔,說了什麽不該說的,亦是不成,他們身為皇子出麵見人,代表的可是愛新覺羅家的顏麵,代表的可是他這個皇帝的意思。

  既不能顯得目中無人,又不能和氣過了頭,叫人覺得奴顏婢膝了去,這行為舉止俱是難以拿捏的,更別說還都是半大孩子,說話做事更是沒什麽分寸的。

  四爺眼下還沒什麽主意,且問問諸位大人的意思。

  除了尹泰,諸位大人日日在禦前行走,且都常見了各位小阿哥們,其中陳廷敬、張廷玉、徐元夢三位大人更是每隔三日便去上書房教諸位阿哥們做學問的,故而了解更深些。

  提及叫諸位小阿哥們曆練的事兒,三位大人竟都沒什麽反對的。

  “臣教諸位阿哥們讀書也有些時日了,諸阿哥們雖是年紀都小,卻都是極妥帖的。”

  徐老大人先起身說了些個,他如今沒什麽官職,隻有教諸阿哥們讀書這一件事,他雖不必日日都去的,可比其他兩位大人清閑些,便也時不時的過來,或是多留些時候,給阿哥們傳道解惑,說起對阿哥們的秉性,徐老大人還是頗了解的。

  “二阿哥自是不必多說,年紀最長,素日裏話不多,卻是個極認真好學的,性子也穩妥,但凡自個兒拿不準的必不會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