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皇帝的仲裁
作者:不伸懶腰的喵      更新:2020-12-14 21:26      字數:2936
  第一百七十六章皇帝的仲裁

  甄貴妃唱念俱佳的適時出場大秀,幾下功夫就攏住了皇帝的心,讓皇帝以為她是為榮妃求情而來。

  蘩卿的看法卻完全相反。

  順妃與榮妃一向要好,甄貴妃這一出,看著為常平求情是摘幹淨了榮妃,其實,不過明知駱思恭一定會回護常平,將計就計罷了。她真正完成的,是離間順妃和榮妃的聯盟。

  蘩卿第一天進宮的時候,皇後在坤寧宮看戲,甄貴妃在翊坤宮選秀。順妃和榮妃當時都在坤寧宮陪著皇後的。順妃那時候有意無意對翊坤宮表現出的不屑和冷色,令蘩卿至今記憶猶新。可見,榮妃和順妃以前都和王皇後交好,她們都在李太後膝下環繞,立場幾乎就是毫不掩飾的。

  不管甄氏今日有否經過榮妃同意才提供幫助,榮妃是否會感念她的一番情誼,總是榮妃從表麵上占盡了甄氏求情的好處是一定的。

  高手出招,走一步看三步。再往下看。

  看今兒這樣子,不能不說,榮妃倒也是有幾分小手段和小聰明的。加上她又有兒子——五皇子聰明伶俐,才不到一歲便慧傑為人稱道。本該是遭嫉的,以往之所以活的風平浪靜,順風順她不過因榮妃是李太後的人,又與皇後交好。

  立儲之爭起,李太後的態度至關重要。榮妃唯一的自保方式就是繼續緊緊抓住李太後的大腿。甄家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想要從她身上下手,打破目前的僵局。

  ——如今,王皇後被甄貴妃和皇帝的態度逼得沒有退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坤寧宮保大皇子乃勢在必行。

  ——而若說施厚德被查和大內肅清兩件事,逼得李太後不得不在立太子一事上選邊的話,那麽,李炳順前晚莫名其妙身死,就給這場幾乎就要明朗起來的拉鋸突地又蓋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厚紗。

  在此事沒有查明之前,李家是不會輕易在立太子事上表態的。

  這段時間可長可短,但卻是很關鍵。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甄氏和王皇後的鬥爭一定會肆無忌憚,方興未艾。李太後甚至連之前明顯的偏向也會暫時收起。

  有了身孕的順妃一定會繼續緊緊靠向皇後。所以,無論她內心如何看待這次甄氏出手幫助榮妃,今晚之後,她必定會和榮妃生分。

  而榮妃的立場就不能那麽簡單了。李太後不明確,她一定會含糊。含糊又不好含糊,畢竟她這顆棋子,代表的是駱家和一部分外臣,不屬於李太後大本營中的馬前卒,李太後可是不會親手擺弄的。一切,全要看她自己的悟性,和李太後的需要。

  所以,此事後,她是必定要主動修複與甄氏的關係的,否則就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小人,必定為人不齒,難以立足於世。名聲和德行受到懷疑,對她背後的那些人來說,她的價值也就不存在了,她的使命也就提前結束了——

  是啊,提前結束!比如,一麵支持嫡長製,一麵又暗中為榮妃出主意,以此向李太後示好的王璜,他會第一個放棄榮妃。接著,……就是駱家吧!

  所以,今晚之後,李榮妃的日子真的要不好過了!一麵肯定要和皇後生隙無疑,另一麵,這種被動的局麵,又必須她自己承擔,沒有人會幫她。

  哎!蘩卿暗歎一聲:這能怪誰呢?全是她自己被愛欲迷惑了雙眼,自作聰明,輕舉妄動的結果啊!

  但願她能懂得如何自保,不要急於主動向皇後解釋什麽,否則,憑著王皇後的心機,隻怕她說的越多,做的越多,越難以取信對方。到最後,越發連累李太後也擔心失信於王皇後,而與她生分,那她可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怕隻怕,她少不了總是要成為李太後和王皇後之間穩固聯盟的進獻,最終幻滅於祭壇呐!

  算了!也不一定就必然那麽糟糕吧!蘩卿想著,不由得回思起了上次見到的榮妃,不管是看在誰的份上,她好歹幫過自己,否則,那日自己摔折的可不就隻是一根手指了!蘩卿撫著左手大拇指,暗暗有些憂慮。

  三足鼎立,王家有謀士,甄家也有謀臣,榮妃小聰明有餘,大智慧不足。她以後再想憑借小手段左右逢源,可就難了。

  哎呀!罷罷罷!不想她!

  這麽看的話,甄氏現在如攪屎棍般的可笑出場,可就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招好棋了!真是夠個大寫的厲害!隻是,蘩卿可真好奇了,不知道這甄家執棍之人究竟是何方神聖?這樣的一個高手,為何要助力一個注定無道寡助的甄家呢?怪哉,惜哉!

  不提蘩卿心中百轉思量。

  皇帝和甄貴妃絮叨片刻,沉沉的嗯了一聲,才皺眉轉向蘩卿,道:“你繼續說!”

  蘩卿這才將高興說的話一一講了。

  皇帝的臉拉的老長,淩厲的眼風一凝,“看了眼駱思恭,再問蘩卿道:“你,你方才說哪裏糊塗,說來讓朕聽聽!”

  “是!”皇帝的神色令其他人都掂了掂,隻有蘩卿不知覺,沉吟著道:“裝紗簾的小太監在宮中行凶,自然是另有案情。這本與高興姑娘無關,想來她被拿到東廠,也不過錄個口供吧!奴婢聽到押解她的侍衛親口稱,緹帥大人有言在先,不得為難她的。既如此,她大可將話都放到那時候再說,揭發誰也可以從容來過。完全不必如此著急。既然事不關己,奴婢就不知道了,高興姑娘為何要急赤白咧的先闖到這裏來呢?”

  蘩卿的話始終說的很慢,聽起來從容不迫的,實則有取有舍。皇帝先聽塗文的話已先入為主,再聽甄貴妃的狀子已經怒火中燒,這會兒再聽蘩卿的敘述不出其左。他們幾相並未對正,當是實情無疑,不由雷霆萬怒,道:“說的正不錯!朕也很是納悶!這個宮女若心中沒鬼,為何放著大路不走,偏偏多此一舉,不是兵行險著嗎?駱卿以為如何?”

  駱思恭槍沒出鞘就化險為夷,卻並不十分乘意,暗暗喜憂參半著,越發一絲也不敢大意了,緩緩道:“陛下聖明!下臣也覺得,看來這個宮女定是有個大冤屈要伸。陛下聖明之君,宮人太監得天倫久照已是萬幸,自當忠於職守,盡忠其職,萬不該為一己之私擾亂宮規。微臣不才,願查清此事,還宮闈公正嚴明。請陛下恩準。”

  皇帝點頭,“愛卿之言甚是!連塗文都瞧得出有人鬼滿,欲在乾清宮鬧事,這是有人明欺朕躬呢!這宮裏近年來對食菜戶鬧事的事兒也多了,乘此機會,正好肅正一番!駱卿啊?”

  “是,臣在。”

  “你把高興這個賤人帶出去,好生打著問!朕倒要看看,她究竟有什麽冤屈,要行此卑鄙的招數,敢公然汙蔑朕的愛妃與幹臣!”

  “微臣明白,陛下放心!”

  皇帝頓了頓,再道:“查清事由後,凡相關涉事為非作歹,強迫欺辱同列的宮人太監,視情節輕重各自論處,情節嚴重者,一律格殺勿論!若有傳言造謠相關事由者,一經發現,立刻發出宮外,入浣衣局,為下等宮人擢洗!從此後,凡宮務糾紛,都以此為例!愛卿當謹慎公斷!”

  “是!臣遵旨!”

  屋子門開著,高興就被綁著跪在門外,看到甄貴妃來說了那些話,就已經麵如死灰,再聽到蘩卿的話後,複愣了片刻,渾身脫力後倒,癱在當地,全憑侍衛架著離去了。

  甄貴妃看看駱思恭道:“欸,緹帥,那個香囊,拿出來讓本宮見識見識唄!這個生事的孬貨,它今日可臉大了!”

  蘩卿就知道這甄氏是扶不起的阿鬥,嘴角不由微微上揚。將來甄家事不成,絕對不能怪天不幫忙,實在是甄貴妃……

  皇帝問完了事,正轉頭向孫氏,話未出口,被甄貴妃這話問的皺了眉,撇嘴片刻,也道:“是啊,什麽香囊令駱卿如此珍愛,連掛在腰間都舍不得的?”

  駱思恭早將裏頭的東西換做了幾錠銀子,聽喚慌不迭取出來,呈給上位的倆人瞧了。皇帝略看了一眼,沒瞧出什麽名堂,就哼了一聲,轉頭問孫氏道:“嬤嬤的話朕聽秋銑說了。朕自然會替你做主,不要著急!朕觀嬤嬤今次較前多有憔悴,要保重身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