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疫亂篇 江南疫
作者:遂寞成殤      更新:2021-07-20 23:09      字數:2506
  暑消寒漸,冬去春往。轉眼之間,時光荏苒,歲月陳遷。四季輪轉又一度,隨著凜寒逝去,春陽再度普照九州。

  ??在這本該是萬物複蘇,建蒼再度迎來新一歲的衰榮消長之時,與暖意一同回歸的,卻不僅僅隻有嫣碧春澤,還有教建蒼九州俱恐的不速天災。

  ??九州南方之地,除連江勾連九州之外,亦有南江橫貫各州腹地,潤澤這肥沃富庶之所。

  ??然而,東風吹度,河凍初解後,帶來的卻並非建蒼萬民盼望了一冬的豐禾春長,而是蟄蟲振出、潛魚浮升後逐漸彌漫的病疫。

  ??不知從何時起,也不知從何處始,淮州之南,並州方下之處,來勢洶洶的疫病以極其恐怖的速度染遍了淮州並州的幾大府治,並從這東南一隅蝗群入境般向西北侵蝕而去。

  ??第一場春雨一落,不但沒有洗刷這汙穢的疫病,反而還使之越過了淮蜀之間的並州,直向蜀州腹地侵染去。而地處南地通往建蒼中腹之門戶,且又有九州最為雄厚的醫術力量的濟城,也再不能扼製這場疫病的擴散肆虐,竟隻得眼睜睜看著一個又一個府治陷入病疫的恐慌中。就此,淮州也與蜀州一道,徹底地被這場疫亂威脅至深。

  ??一時之間,九州南地處處哀鴻遍野,代表著不祥與死亡的灰蒙籠罩了村鎮山林。一村之地,處處可見黑幡垂墜,慟哭之聲隱然不絕,一步一戶,幾無不逝者。

  ??山間植株黃敗青焉,林獸病疾相累;溪河波瀾漸趨汙濁,魚蝦腐肉黏浮。直教人感到猶如置身於南疆毒瘴密布滿盈的窮山惡水之地。

  ??起初,蟲鼠的恣肆並未引起建蒼民眾的注意,在村野的人家間或有農人相繼因沉疾而亡時,也僅僅是各自歎惋感惜。以至於,越來越多的地域遭受起了病疫的影響,災難蔓延所至處,再無生氣。甚至一夜之間,闔村罹難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尚有幸存之人則連夜背井離鄉,攜著不再完整的一家子向陌生之地遷居,卻往往又給所過之處帶來了災難的進一步延續。

  ??來勢洶洶的疫亂委實難當其勢,簡直像是天神降怒,氓氓眾生又怎堪承受?縱然偏野之地的縣官裏正們病急投醫般召來了祭祝神婆,一場又一場的祭禮遍地開花,也不見得這場災難有絲毫稍減,唯有親眼看著自己治下的民眾們接連逝去,到最後,甚至還有些官員害怕禍及自身,連夜奔逃出了治所的。

  ??州府大城,則在各地醫師與疫亂的博弈下勉強控製住了形勢,卻仍是免不了病疫的蔓延。

  ??無數的醫師翻遍了自古流傳下的醫術古本,頁牘皆磨,故紙拾塵,一一按照古法對病人進行診治,卻仍是不見效用。有些醫術高超,自恃其藝的,在多日的殫精竭慮下,精謹審慎地重配藥方修整療法,亦是不見太大起色。

  ??眼睜睜看著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滿懷不甘和痛苦地離世,這對天下的醫師來說,又是怎樣的折磨?更何況,這樣的慘劇還在江南各地發生,且不知何處為止。

  ??愈來愈多的醫師們在或長或短的嚐試後最終放棄,建蒼醫林的目光已逐漸聚焦在被公認尊奉為建蒼醫道之首的濟城杜家,隻期盼著,作為擁有著千年醫道傳承的傳奇世家,能夠應對建蒼這場千古未有的災難。

  ??建蒼醫師們不約而同地聚集於濟城,一時之間,濟城的醫師數量較之兩年前的懸壺大會還要更甚,大大小小的醫會規模之盛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萬千醫師對杜家的發聲翹首以盼,可杜家人除了同樣是步履匆匆地進出杜府和濟城,焦慮地奔走行醫之外,卻是遲遲等不到杜家那一錘定音之聲。

  ??時日漸久,不少醫師見疫亂愈演愈烈,憂急之下也隻得先一步離去,剩下的也多半是存了去意。漸漸地,濟城之內對杜家能否消除這場疫亂的看法也是眾說紛紜。

  ??終於,在這一日,隨著以華家為首的幾個醫道大家走出杜府,片刻不停地抑鬱而去後。醫林眾人更有如炸開了鍋,悲抑的愁雲陰翳般揮之不去。

  ??“唉,莫不真是天罰建蒼,這場疫亂,竟連杜家也是束手無策麽……”

  ??靠近渡口不遠的某個街邊的小茶攤處,親眼見著數個醫道大族登船辭了濟城,一位遊醫悵然而歎,深覺無措。

  ??桌對麵在醫會上新近結識的醫師同伴亦是長歎:“江南之地的病疫現下已然遍及各州,若再無對策,恐怕隨即便可上延染至北地,危及帝都。杜家無法可治,也隻能由我等自行摸索了。就是不知,唉……”

  ??疫亂至斯,江南多半的醫師早便心生絕然,所能做的僅僅隻是妥善安置了受染的病人,以及盡力預防更多的民眾罹患疫病。眼下連醫道昌榮的南地都是如此,待疫亂延至北地,又該是怎樣一番生靈塗炭。屆時遍及帝都,若再無法除疫,結果可想而知……

  ??念及於此,遊醫更是喪氣,幾已斷絕希望。

  ??“連杜家都已無法,我們醫術淺薄些的,又何有自信能覓得良法治疫?要知道,因為這場疫亂,連久駐帝都的蘇家主支都趕回了淮州湖城主持大局,更有流言說,連蘇大塚宰亦是暫歸了祖地。”

  ??末一句算是不足置信的無稽之談,畢竟作為朝殿的命官,平日連休假都盡量是能免則免,又怎可能被容許隨意離開帝都?

  ??心知此說雖為荒謬,但猶是不免喟歎:“唉,雖是無根之謠,足見疫亂之難災變至此……”

  ??兩人一番言談俱是平添了各自內心的憂慮,隻覺疫亂再這麽繼續下去,隻怕建蒼前景無望,甚至末路將至了。

  ??正在愁緒間,那艘滿載著醫林耆老的船駛離未遠,複有一葉輕舟緩緩抵至。本該是極不起眼的一艘船,泯泯然淹沒於一眾或來或往的匆匆行船中,可偏偏就是多看了一眼,便下意識地未再偏離目光,似是想要看看這小舟上乘坐的是何人。

  ??竹篙輕點岸灣,疾馳的小舟便利落地止住,烏篷之下,有一年輕人穩步移出,踏足了濟城。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