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勢如破竹
作者:江小魚      更新:2020-12-14 20:47      字數:2288
  兵法雲。

  攻心為上。

  贏麟抓的是假劉邦。

  但假劉邦也能發揮大用處。

  三萬叛軍死磕,足能給秦軍帶來不小傷亡。

  贏麟一番操作下來,叛軍未戰先敗,已經開始潰散。

  酈商連斬數人。

  竭力想挽回局麵。

  可這注定是徒勞的掙紮。

  這支大軍已經沒有什麽戰鬥力了。

  不過,贏麟有些鬱悶,現場勸降的效果,幾乎等於沒有,大概因為秦律嚴苛,叛亂是最重的罪名,士兵根本不相信投降能活命。

  “罷了!”

  “開始進攻!”

  贏麟一熊當先。

  第一個衝進敵軍。

  胖球萬夫莫當直接蠻橫撞開前排的部隊。

  它迎麵向酈商所在衝去,隻用了一熊掌,就將酈商拍死了。

  這一下。

  負隅頑抗所剩無幾。

  三萬大軍就像三萬隻待宰羔羊。

  戰鬥持續不到小半天。

  其中差不多一半被消滅。

  另一半中部分被俘虜或被迫投降。

  其他絕大部分已經潰散逃走,其中就包括蕭何、酈食其這些高級成員。

  沒辦法。

  他們不是武官。

  被保護在部隊後麵。

  戰況不妙立刻就騎馬撤離了。

  贏麟也不認識他們,亂軍當中難以精確識別的,古代戰爭除非是圍殲戰役,否則不可能出現全殲的情況。

  贏麟率領白馬義從。

  一路追殺潰逃殘兵。

  最終順勢奪回了武關。

  此次作戰最重要的戰鬥目標達成!

  贏麟禦駕親征就是為將劉邦軍趕出武關。

  現在叛軍不僅被趕出武關,劉邦一路帶起來的部隊,十之七八都已經被消滅。

  不難預見經曆此次慘敗。

  劉邦很長時間內無法再構成威脅。

  贏麟接下來隻要專心對付項羽就行了!

  登上武關城樓。

  俯視著群山峻嶺。

  眺望平坦的車馬古道。

  他在心裏長長鬆了口氣。

  武關比嶢關更巍峨更險峻。

  這關自古就是東南入秦的要道。

  從戰略價值來看,僅次於東麵函穀關。

  從武關到嶢關有數百裏古道,兩側都是秦嶺山脈,沿途沒有城邑,多猛獸出沒,多山賊強盜,有些地方路途崎嶇,可謂易守難攻。

  拿回武關。

  就為大秦帝國在東南方向。

  至少爭取到了數百裏的戰略縱深。

  接下來隻要守住鹹陽以東的函穀關。

  哪怕暫時無法立刻重奪山東六國的土地。

  但至少關攏兩地不會丟!

  至少秦國祖上數百年祖業足夠安全!

  這對於幾乎處於滅國邊緣的大秦來說,就是一場階段性的巨大勝利!

  贏麟命令後方部隊入駐武關。

  武關、嶢關分別駐紮五千兵馬。

  他帶騎兵出關。

  武關與嶢關之間。

  幾百古道沒有城邑。

  武關出口的左右兩側卻有兩座城市。

  它們分別是丹水縣、祈縣,拿下這兩座城邑,可與武關互成掎角之勢,從而進一步強化與鞏固東南方向戰略防禦。

  劉邦在兩縣部署一些兵力。

  總共加起來,不過三千左右。

  劉邦大敗,這點兵力,根本不夠看。

  贏麟率白馬義從剛趕到,結果就看見縣城門打開。

  戚腮帶兩縣士兵。

  主動出城請求求降。

  贏麟下命先把叛將戚腮以及士兵控製起來,親自進入丹水縣,數以千計老弱婦孺跪了一地,無不無不瑟瑟發抖、恐慌不已。

  百姓很害怕。

  畢竟在劉邦到來的時候。

  他們連反抗都沒反抗就開門投降。

  按照嚴苛的秦法,如果真的要追究,全城都難逃刑罰。

  見此。

  贏麟翻身下熊。

  他上前扶起一個老翁。

  “諸位父老鄉親快快請起!”

  贏麟對百姓說:“大秦沒能保護好國土百姓,以至於賊兵四起,安居樂業的百姓備受其擾,此乃朕之過,此乃朝堂之罪,非百姓之罪!”

  贏麟當然不會追究百姓投敵之罪。

  他從係統支取五千石糧食,讓人在兩縣設置救濟點,每天定期施粥救濟饑民,劉邦大軍雖沒有殺戮與掠奪,但征收軍糧是免不了的。

  戰火連天的年月。

  農業生產很不穩定。

  各地百姓饑荒四起。

  此舉能迅速聚攏饑民。

  更能收買人心,建立聲譽。

  “陛下萬歲!”

  “陛下仁德萬歲!”

  百姓驚喜交加且感恩戴德。

  誰也沒想到鐵血大秦的新皇帝。

  居然是一位宅心仁厚、廣施德政之君。

  他非但寬恕百姓投敵之罪,反而安撫並救濟災民,新陛下不愧是公子扶蘇之子,他身上不僅有始皇帝的英武霸道,也有公子扶蘇的仁德禮孝。

  可惜。

  如果這位皇帝能早點登基。

  天底下也就不會有這麽多農民跟著起義了。

  贏麟處理好百姓的問題,接下來要處理降軍問題,守兵與百姓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處理起來也要有所區別。

  尤其是這個高武侯戚腮。

  贏麟命龍衛將戚腮所有家眷親屬統統抓來。

  不一會兒。

  戚腮為首幾百人。

  全部跪倒在贏麟麵前。

  他們麵對皇帝不加掩飾的威壓。

  無不嚇得麵無人色甚至有人當場失禁或昏厥。

  戚腮雖然主動帶著兩縣守兵歸降,但這顯然是走投無路的被迫之舉,甚至都算不上自首。

  戚家非秦人。

  雖是關外世家。

  但戚腮卻是秦將。

  戚腮麵對叛軍來襲時。

  他非但沒有奮起反抗反而資助義軍。

  此外更參加了攻打嶢關的戰鬥,按照秦律肯定要夷三族,所以在場的人一個都活不了!

  贏麟目光冰冷緩緩開口:

  “看你勸降了守兵。”

  “朕就給你們一刻鍾時間。”

  “你們可以想一個讓朕不殺你們的理由。”

  “當然,若理由不能讓朕滿意,按大秦律法來辦事!”

  贏麟,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充滿威嚴,宛如一把把尖刀,紮在在場每個人心裏。

  戚家人很難相信。

  一個年僅十七八的少年皇帝。

  竟然能散發出如此恐怖的氣場。

  這種情況之下,大腦裏一片空白,隻剩下了恐懼,就連思考都成問題,談何說服皇帝不殺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