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下山
作者:九曲      更新:2021-01-05 04:41      字數:2195
  十月初七,距離祭祀大典還有三日,已經有各國使臣開始陸續進入長安城,一同參加南唐的舉世之祀,長安城一時間熱鬧無兩。

  昨日有人送來了消息,今日蘇河便準備下山了,因為送消息的人是歲千秋派來的。

  蘇河站在小竹林的崖邊,負手下望,沉靜不語。

  他知道該來的終究是要到來了。

  而今也到了最後的決戰時刻,蘇河選擇的這條路他也不知道究竟是對是錯,但不論對錯與否他知道都要走過了以後才知道。

  莊堯周和二餅師徒二人緩步走來,站在蘇河的身旁。

  蘇河收回思緒,開口說道:“我要回長安了。”

  莊堯周皺了皺眉頭,並沒有說話。

  二餅卻是擔憂的道:“小師弟,長安這幾日還是不太平,你就在小竹林裏呆著吧,等祭祀大典之後在下山。”

  蘇河搖了搖頭,朝著自己這些年在天一道宮的授業恩師莊堯周緩緩躬身施禮,然後離開了小竹林。

  這些年,莊堯周對蘇河的幫助很大,不論是修行上還是其他方麵,莊堯周都給予了蘇河極大的幫助,這一次離開蘇河也不清楚自己是否還能再回小竹林了,所以蘇河覺得在離開之前應該給莊堯周施一個大禮。

  莊堯周負手,微微閉上了眼睛,很多年前也是這個樣子,那一日燕傾城也是這樣對自己施禮然後離開,最後也再也沒有回來過。

  二餅轉頭目送著蘇河離開,眼中滿是擔憂和祈禱,但願蘇河平安無事。

  離開天一道宮時候,蘇河看到幾乎所有在外執行任務的長老和弟子都已經陸續返回了道宮,等待參加皇室的祭祀大典。

  蘇河返回長安城後並沒有去見歲千秋,而是先回到了將軍府。

  小院中,藤虎和九歌一直守在這裏沒有離開,等著蘇河回來。

  看到蘇河後,兩人都同時走了過來,藤虎和九歌都知道蘇河要做的事,而今祭祀大典臨近蘇河在這時回來,他們都清楚蘇河接下來要做什麽。

  蘇河看著兩人,露出笑意,說道:“我們該離開了。”

  “我去收拾收拾。”九歌多餘的話未說一句,準備回到屋子裏去收拾。

  蘇河說道:“接下來的路可能要很難走,九歌,如果你不想,就留在長安吧。”

  九歌腳步微頓,而後繼續離開。

  蘇河隨後又看向藤虎,後者使勁的搖頭,表達他此刻堅決的態度。

  蘇河點頭,覺得能認識他們兩個也算是值了。

  歲千秋和蘇河約在下午見麵,或許是要做最後的商議,蘇河並沒有多想,但他猶豫了很久還是決定帶上燕國玉璽去走上這一遭。

  長安城外,過了十裏亭有一座矮山,鮮有人至。

  歲千秋站在山頂,負手下望,密林蔥鬱。

  呂尚先站在歲千秋的身旁微微靠後的位置,在地位上還是歲千秋高出呂尚先一截。

  歲千秋是複興燕國的先驅者,這些年他為複國做了很多,如果沒有歲千秋燕國恐怕早已湮沒在曆史的洪流中了。

  歲千秋和呂尚先在等蘇河,燕之已死,現在有資格順理成章的繼承燕國皇位,聚攏燕人的人隻有蘇河。

  歲千秋和呂尚先的野心其實都不小,但眼下之局隻有蘇河才能讓燕國萬民歸心。

  而且據歲千秋的猜測,燕國玉璽一定在蘇河的身上。

  山下密林隨風浮動,歲千秋仿佛看到了當年的百萬燕國大軍的壯麗景象,令他心神追憶。

  呂尚先這時問道:“你真的確定玉璽就在蘇河的身上?”

  歲千秋收回思緒,說道:“是否在他身上,今天便能知道答案。”

  呂尚先問道:“如果玉璽在蘇河的身上呢?”

  歲千秋說道:“他就是燕王。”

  呂尚先接著問道:“如果玉璽沒在蘇河的身上呢?”

  歲千秋老眼微眯,卻沒有說話。

  如果玉璽沒在蘇河的身上,那他活著便沒有什麽意義了,歸根結底,所有想要複興燕國的人最看重的自然還是玉璽。

  不久之後,蘇河緩步走上矮山的山頂。

  歲千秋轉身,微微躬身說道:“殿下。”

  呂尚先凝了凝眉頭,隨後同歲千秋一樣躬身行禮。

  蘇河麵色未變,走上前直接說道:“都準備妥當了吧?”

  歲千秋直身,而後點了點頭。

  蘇河接著問道:“那什麽時候動身回薊京?”

  歲千秋不語。

  呂尚先隨後道:“回薊京幹什麽?”

  蘇河說道:“不是複國嗎?”

  呂尚先點了點頭,按照之前的複國大計來定時,他們會趕在南唐舉行祭祀大典回到薊京直接宣稱複國,屆時南唐正處於內憂外患之際,不論是東州叛亂,還是李文謀朝篡位都會讓南唐皇帝麵臨至困之局,根本無暇去管燕人的事。

  而北秦現在朝綱紊亂,也根本無暇去管燕國複國,等到燕國複國穩定下來,哪怕到時南唐和北秦都處理好自己國家的事轉而再來攻打燕國,那時燕國早已養精蓄銳,已有了一戰之力。

  而且當年的屠魔大戰,北秦和南唐本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是什麽為了人族的大義,如今再攻打燕國已是無利可圖,想必北秦和南唐誰也不會勞民傷財的再去攻打燕國了。

  這是歲千秋等人事先製定好的計劃,可謂是絕佳的計劃,隻是如今計劃有變,墨青瀾提前出關,並且進入到了入聖之境,有他在兩忘山鎮守,東州的大軍很難攻破兩忘山,一路西入和李文匯合在祭祀大典上占領長安城。

  而如果沒有東州大軍的接應,即使李文這段時間已經招兵買馬,並得到了母族文氏的支持,其實很難和南唐皇帝正麵相抗,雖然明麵上看長安城沒有什麽軍隊駐守,但那始終是南唐的皇,誰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底牌。

  當然蘇忠天手握兵權,他的決定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李文之前一直說他能夠讓蘇忠天聽命於自己,但歲千秋和呂尚先等人不可能全信,因為他們要複國,他們身後是千千萬萬的燕國子民,他們賭不起。

  所以原來的計劃現在隻能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