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不留活口
作者:在水一劍      更新:2021-05-14 10:12      字數:3757
  終究是養虎為患,從關內道混進長安來了。

  侯君集麵色一變,長刀橫下令:“誅殺殘兵,速速前往皇宮,保護皇帝。”

  一眾百餘名親兵,與上百名護院前赴後繼迎戰。

  侯君集策馬前往皇宮時,北門信使趕來,氣喘籲攬在他戰馬前,結結巴巴道:“大將軍,混進城內殘兵衝到朱雀大街直撲皇宮而去。分散各地殘兵有目的進人朝堂重臣府邸。”

  “與此同時,很多不知情的流民趁機縱火,搶劫,城內難分敵我。”

  “可惡。”

  侯君集厲聲怒罵。

  起義?

  這豈是起義,這是場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兵變。

  侯君集顧不得太多厲聲喝道:“傳我軍令,右衛兵勇進城,即刻派出部分兵勇保護各位國公。”

  “諾!”

  “殺!”

  “殺!”

  “殺!”

  午夜時,杜如晦府,房玄齡府,李神通府,程咬金府邸等,但凡身在長安的秦王府舊將府邸,與執掌兵權的將領府邸,皆到小規模殘兵的衝殺,似乎有意拖延他們去皇宮,去調兵。

  星空籠罩,長安城陷入火海內。

  皇宮。

  李世民剛入睡,甚至尚未睡熟。

  驚天動地的殺喊聲響徹大地,他猛地坐起,驚醒熟睡中的長孫皇後。

  “陛下怎麽了?”長孫皇後睡意朦疑惑的詢問。

  下一刻,她花容失色,“殺喊聲,有殺喊聲。”

  李世民龍顏大怒,披著龍袍衝出寢宮,向守衛禁軍的詢問:“怎麽回事,哪裏發生變故?”

  “陛下,末將不知情。”

  禁軍表情猛然,聲音來自皇宮外,宮內沒人知曉發什麽。

  “查,快速詳查!"李世民高喝。

  長安生變,靜默。

  李世民隱隱覺事情不妙,怕非兵變這麽簡單。

  焦急中,李君羨身穿鎧甲領兵匆匆靠攏,抱拳匯報:“陛下,長安內,有支軍隊殺向皇宮。”

  “這!”

  李世民表麵處變不驚,內心卻異常吃驚。

  軍隊殺向皇宮?

  難道有人計劃上演貞觀年間的玄武門兵變?

  目前,長安內守軍包括駐紮在玄武門的元從禁軍,至少表麵全效忠。

  於他,保護皇的千牛衛把守各處門的監門衛,守城的左右衛為他的親信。

  兵變?

  來自哪裏的兵變?

  李世民前所未有的茫然。

  殘兵?

  難道是混進城內的殘兵發起的?

  急忙叫道:“傳朕旨意,調集元從軍速速。”

  目前,駐紮在玄武門的三萬元從禁軍距離皇最近,元從軍為大原起義的老兵,危機時保護皇宮平安。

  “諾!”

  有禁軍領命而去。

  李世民頓了頓,掏出自己佩戴的印章遞給身旁的太監下令道:“帶一隊禁軍出城,火速命令候君集調集左右衛進城勤王。”

  長安乃大唐帝都,不管何人敢在長安造次,他要親手宰了對方。

  李世民折回寢,快速更衣,難得一見穿上鎧甲。

  走出殿時,幾名妃嬪,公主驚慌趕來。

  李世民沒時間多言,喝道:“李君薑,帶軍與前往南門。”

  “陛下,情況不明,您斷然不能以身犯險。”李君薑大駭,城內情況不明,敵軍來勢洶洶,皇帝冒然前往,萬一有個閃失,他恐怕……

  “怕什麽,朱雀門的玄甲兵也不是吃素的。”李世民抓起長弓。

  見狀,長孫皇後急聲勸說:"陛下,您身為一國之君,不可冒險。”

  “陛下情況不明,等官吏進宮匯報,再做抉擇。”韋貴妃勸說。

  聞聲,李世民嗬斥:“婦人之見。”

  兵勇作祟,僅是表麵現象,若城內流民變,後果不堪設想,他必須出現在兵勇能看得見的地方。

  何況,他不得不提防自己父親。

  長孫皇後、韋貴妃、燕德妃等默然不語。

  城內情況撲朔迷離,皇帝的確不能退縮,何況皇帝身經百戰,即使長安不穩,相信也有能力處置。

  李世民抓著長弓提著長刀登上朱雀門,城頭外麵已湧來不少突厥殘兵,好似海麵的海水前赴後繼進攻門。

  幸好宮門結實,城高牆厚,殘兵,流民沒有強大的攻城器械,單憑人力短期內難以破門而入。

  突厥殘兵?

  終於看清楚作亂的人身份,李世民麵孔升起濃濃的厲色。

  他為籠絡四方,為彰顯大唐君王的宅心仁厚,不惜駁斥滿朝武將的建議,把俘虜殘兵安排在關內道,這些人竟然恩將仇報,混跡於流民之內潛伏於長安之中,在長安城內作亂。

  熊熊怒火蔓延,李世民拔劍指向外麵,向朱雀門的玄甲兵,和帶來的禁軍喝令:“射擊,速速射擊,不留活口。”

  皇宮保衛戰開啟,然而,皇宮情況依然不妙。

  朱雀大街上源源不斷的殘兵、流民湧來,好似波濤澎湃的海浪,計劃連夜淹沒皇宮。

  前往玄武門調兵的禁軍,也帶來不好的消息:“陛下,元從禁軍軍營空虛,不知去向。”

  “這?”

  聞訊,李世民腦袋發蒙,踉蹌退後兩步。

  元從禁軍呢。

  危急時刻絕不會憑空消失。

  突然李世民不由得仰頭望向太極宮方向,叫道:“李君薑,你快速出城前去驪山,傳令駙馬調集神武軍進長安。”

  此時若他猜測沒錯,元從禁軍多半從玄武門出城,怕是要趁著夜色奇襲南衙各衛,再殺個回馬槍進長安。

  失去各衛保護,他淪為孤家人。

  “陛下,末將保護您安危。”李君薑叫道。

  “滾去傳信!"李世民抬腳踹在李君身上,形勢撲朔迷離,耽擱不得,若南衙各衛遇襲,楚長生沒能趕來長安,今晚,他該去與建成、元吉匯合了。

  李君薑憋屈的離去。

  驪山。

  山莊內。

  楚長生沉浸於美夢中,慘遭薛仁貴驚呼聲驚醒。

  當他更衣出現時,薛仁貴、曹繼叔、劉仁願齊聚庭院內,薛仁貴拔刀遙指長安:“大將軍午夜起長安城內火光四起,不知道發生什麽?”

  楚長生仰首觀望,麵孔中升起異色。

  下午,他離開長安城時,城內風平浪靜,這才短短半日,怎麽突然異動?

  長安火光起,這絕非什麽好現象。

  “殺!”

  “殺!”

  楚長生疑惑時,外麵傳來殺喊聲。

  聞聲,楚長生睡夢徹底被驚醒,怎麽回事,長安城火光四起,為何有人殺過來。

  “薛禮,你們快去瞧瞧。”楚長生手裏多了一支長槍厲聲道。

  薛禮、劉仁願、曹繼叔離去。

  林嵐萱、阮雲裳、楊青蘿三女快速趕來。

  深夜,山莊附近殺聲四起。

  “夫君,怎麽回事?"嵐萱花容失色,焦急的詢問。

  “是啊,好端端的,怎麽殺聲四起。”雲裳也沒經曆過這種情況,她甚至有點懷疑,是不是發生兵變了?

  “長安,肯定是長安內不太平。”青蘿望向亮如白晝的長安,側首望向楚長生說:“夫君該調兵去長安,不管發生什麽,要搶得先機。”

  她不清楚長安城內發生什麽,但率軍包圍長安,興許有意外收獲。

  楚長生轉首瞥了一眼楊青蘿,輕拍在她酥臀:“別動歪心思,陛下死不了。”

  畢竟昔日天可汗,因他的到來而嗝屁了,曆史的玩笑就開大了。

  楊青蘿麵不改色,依然堅定的說:“夫君沒有其他歪心思,也得速速調兵前往長安,誰能保證長安城內沒有包藏禍心之人呢。”

  昔年。

  宇文化及領軍包圍江都殺害楊廣,最終成就李唐江山。

  楊青蘿知曉楚長生善戰,執掌神武軍,諸將忠心耿耿願為他赴湯蹈火。

  一旦局勢有變,皇帝死於非命,一眾皇子年幼,楚長生手握兵權,有機會取而代之。

  善惡到頭終有報,楚長生即是李唐江山的終結者。

  勤王?

  楚長生白了一眼楊青蘿,把她拉進懷裏,捏著她下巴警告:“收起你的小心思,下不為例”

  他是該去勤王。

  至於王朝更替,他壓根沒有考慮過。

  李世民正值盛年,怎能輕易完犢子。

  即是李世民死於叛亂,滿朝文武擁護李承乾繼承皇位,若他領軍叛亂,單單李靖、李績已夠叛軍喝一壺了,何況秦王府舊將林立。

  弑君。

  篡位。

  這是目前最愚蠢的想法。

  楊青蘿從未見過楚長生這等冷酷的表情,不由得產生幾分懼意,輕聲說:“夫君,你弄疼奴家了。”

  “認清現實,免得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楚長生再度警告。

  楊青蘿微微頷首:“奴家謹記夫君教訓。”

  她是膨脹了。

  若非僥幸入楚長生府邸,怕是早香消玉損,或在某處為奴為婢苟延殘喘。

  氣氛尷尬時薛仁貴提著長戟抓著一名俘虜回來,行禮匯報:“大將軍,百餘名突厥殘兵衝殺山莊,除他以外盡數被誅殺。”說著看了一眼跪地的俘虜。

  當初,一眾北伐武將建議皇帝殺無赦,皇帝為彰顯仁德之君,接納文臣異地安置的建議,終於釀成今日之禍。

  薛仁貴內心不快。

  “問出點什麽?”楚長生詢問。

  薛仁貴說:“這支殘兵來此,即為刺殺大將軍。末將逼供得知,已有上萬殘兵混進長安,更多虜殘兵隨流民南下,分布於京畿道各處。”

  “賢侄,我等擔憂終於變成現實了。”李孝恭帶著護院,麵色凝重的說。

  他是被喊殺聲驚醒的,領著護院倉皇趕來時,目睹黑騎殺戮。

  長安混亂。

  山莊遇襲。

  局勢錯綜複雜。

  他們身為臣子,沒有聖旨又不得調兵進京。

  李孝恭內心彷徨,焦急,祈禱著,希望李世民龍體安然。

  李孝恭惆悵的說:“必須設法與陛下取得聯。”

  “國公,郡王,程將軍飛鴿傳書送來書信。”

  氣氛緊張時,馬周抱著信鴿快步跑來。

  聞聲,楚長生、李孝恭、薛仁貴等目光齊齊集中在馬周身上,楚長生尚未說話,李孝恭焦急的道:“快說,怎麽回事?”

  “郡王,混進城內的突厥殘兵襲擊皇宮,引起城內流民暴動,目前各家國公將軍府,均遭遇突厥殘兵襲擊,商鋪遭遇流民哄搶,城內亂作一團。”馬周匯報。

  “嘶!”

  李孝恭情不自禁深呼口氣。

  皇宮遇襲帝生死未ト,百官遇襲,性命堪憂,城內情況比預想的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