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該當何罪
作者:在水一劍      更新:2021-04-23 10:25      字數:3737
  “嗖”的一聲站起來,滔天震怒下,麵若寒霜,額前冠旒都左右搖擺不已。

  於是刹那,大殿,終於漸漸安靜下來。

  文武百官們閉上嘴巴,再不敢發出絲亳聲音。

  而這時,卻見皇帝那滔天震怒之色才終於稍緩和一些。

  可臉色依然陰沉得厲害,“昨日吵了ー上年,還沒吵夠嗎?怎麽?這麽多人上奏章,都是為了彈劾萬年縣公?”

  又迅速從懷裏,掏出一份奏章,“朕這裏,有一份昨日晚上,萬年縣公呈上來的,關於各國遣唐使的折子!”

  “你們都先看一看,再談前日四方館之事吧!”

  侍立一側的王德,自然躬身接過那份奏折,走下台去。

  緊跟著,奏折在百官手中互相傳閱著,殿內又是一片騷動。

  議論聲、嘈雜聲,此起彼伏。

  許久,直到那份奏折在群臣中相互傳閱得差不多,李世民才又一聲冷哼,“不知諸位愛卿,看了這份奏章,都有何想法?”

  目光如炬一掃台下眾臣,一字一頓,“在商討如何嚴懲萬年縣公之前,朕倒想問問各位,難道你們,真想有朝一日,周邊各國學會了我們的精鋼鍛造之術,打造出無堅不摧的橫刀,對我大唐用兵之時更加鋒利順手?”

  “還是真想有朝一日,他們學會了我們的文化、經濟、醫學,從此一舉擁有與我大唐抗衡的資本?”

  “還是你們,希望有朝一日,那高昌、倭國與南沼,也可籌建一隻飛天隊,在長安城的上空肆意盤旋?也給太極殿澆上幾萬斤猛火油,來燒上幾把大火?”

  “這?”

  一時間,百官,滿麵錯愕。

  可這時,接下情形,更讓所有人驚呆了。

  隻見皇帝,滿麵威嚴寒氣,一字一頓,“說實話,朕看到這份折子,頓時隻感到如醍醐灌頂,後背驚出一身冷汗,至今,還後怕不已!這是給朕,來了個當頭棒喝!可又何嚐不是給你們,狠狠地上了一課。”

  “說實話,之前朝廷通過的,關於各國遣唐使進入太學、國子監與匠造監入學的決議,朕身為天子,有重大失責!”

  “可幾十年後,上百年後,若周邊各國憑借從大唐學到的技術,兵強馬壯,鐵蹄踏上我大唐疆域,犯我城池,殺我將士,擄我百姓,你們各位,又何嚐不是遺臭萬年的罪臣?”

  頓時,情緒還無比激動起來又一聲冷喝,“萬年縣公楚長生,心懷社稷高瞻遠矚,為我國之萬年大計深謀遠慮!”

  “可朕倒想問問,你們身為朝廷官員,拿著朝廷俸祿,口口聲聲說著憂國憂民,可真正做了什麽?”

  身體不停顫抖,“特別你們這些禦史台的言官,還有不少六部官員。朕今日,倒想問問你們,去年關中大災,民不聊生,萬年縣公心懷百姓,傾盡全力賑濟災民之時,你們做了什麽?”

  “萬年縣公費盡千辛萬苦培育出畝產幾千斤的紅薯,足以讓朕大唐百姓從此再不必受饑之苦時,你們做了什麽?”

  “去年對突厥用兵,萬年縣公用那琉璃製品,一場可歌可泣的經濟戰掏空突厥三成糧食,大軍所向披靡大獲全勝之時,你們又在幹什麽?"

  “昔日泉蓋方直逼遼城,意圖進犯我大唐遼東。萬年縣公不辭辛勞,一支敵數萬,趁勢一舉攻破高句麗王城,助我大唐開疆拓土開創千古功業之時,你們除了在朝堂上,堆積如山的彈劾奏折,逼迫朕以亂國之罪懲處他,又做了什麽?”

  一字一頓,“你們今日,不是逼著朕,將萬年縣公削爵下獄嗎?好!那朕現在,就告訴你們!”

  “四方館之事,他楚長生卻有手段過激偏頗之嫌!可他,不但是朕與皇後的女婿,更當得起大唐的國士無雙!”

  短暫沉默目光冷冷望向馬青與伍離二人。

  聲音已冷凝至極,“你們二人,不是叫嚷著,若不將萬年縣公嚴懲治罪,就辭官還鄉嗎?”

  “朕也知道,你們這些監察禦史,可就指著,以此博得個冒死諫言的美名。”

  於是頃刻,台下文武百官便徹底驚呆了。

  訕訕看著高台之上,已是滔天震怒的皇帝,驚駭得無以複加。

  大殿之內,瞬間陷入一死寂,安靜得出奇。

  要知道大唐的禦史台言官,雖實權不大卻身負著監察百官言行,匡正天子施政得失之責!

  因此,別說六部官員,就連皇帝,往往也敬畏三分!

  都是朝堂上成了精的角色,如何看不出,皇帝是動了真怒?

  甚至不惜背上一個剛愎自用不聽諫言的罪名!

  禮部尚書崔禮,戶部侍郎崔明對視一眼,又何嚐不是滿麵錯愕?

  卻也隻是雙雙低垂著頭,將身子向人群中縮了縮。

  唯獨馬青與伍離二人,卻是麵若土灰,臉色蒼白得再無絲亳血色。

  特別那馬青,更瞬間隻如全身精神力在這一刻,徹底被抽幹,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大口喘著氣,身體如篩糠哆嗦個不停。

  可許久二人也隻得那般艱難一躬身,“臣、臣謝陛下恩準。”

  在幾名侍衛的攙扶下,耷拉著腦袋走出殿外,而這時,李世民滿麵冷凝之色,總算稍微緩和一些。

  這才向崔禮,“崔卿家,你身為禮部尚書,關於各國使臣與遣唐使的接待,乃禮部之責!”

  “你來說說,此事當如何處理吧!”

  “這……。”

  瞬間,崔禮神色一愣,卻也隻得站了出來,才朗聲回答:“陛下萬年縣公的奏折確乃心懷大唐社稷,千秋功業、深謀遠慮、老成持重的謀國之言!依臣見之,也隻覺得如夢方醒、茅塞頓開!”

  頓了頓,“因此,臣以為,當全部推翻以往朝廷所通過的,準許各國遣唐使滯留長安城求學,並予以款待的決議!”

  “如萬年縣公所言,朝廷當下旨,將這些遣唐使全部遣返歸國,關閉四方館!”

  皺眉沉思道:“當然,為避免落人口舌,引起各藩屬國的不滿,引發後遺症。”

  “朝廷可給予各國使臣一定安撫,並給各唐使歸國,發放一定數額盤纏。”

  臉色青一陣紅一陣,欲言又止,半響,卻又趕緊加了一句,“至於萬年縣公與太子殿下及魏王,雖擅自毆打驅逐遣唐使,手段過激,可念在其一片忠心為國的份上,可酌情處理!”

  “依臣看不如每人罰三百金,朝廷再派人加以訓斥!”

  李世民也是臉色一滯,怔怔看著崔禮,神情頓時說不出的古怪玩味!

  如何想得到,這位出身隴西崔家,更身居禮部之首的朝堂大員,跟那可惡小兒可是你死我活的宿敵。

  可這次,不但破天荒,沒有對那小畜生趁機落井下石,居然還做出這樣一番提議來?

  罰三百金,三百枚銅板,還不夠旺財吃兩頓的!

  至於訓斥,要是訓斥兩句,就能讓那土匪惡賊,洗心革麵重新做人,從此學會如何做一個本分的臣子與孝順的女婿,那才是見鬼了!

  難不成,這崔尚書,啥時候是被那小畜生,收服帖了?

  可據他所知,兩人也沒打過什麽交道啊!

  盡管如此,也隻是不動聲色點了點頭,“那就按崔尚書所說的辦!尚書省擬旨。”

  太極殿外,下朝的官員絡繹不絕。

  盡管剛才,朝堂之上,皇帝一係列鐵血手腕,震得百官全都老老實實閉上嘴。

  可此時,一個個卻是滿腔憤慨,扼腕頓足,悲呼不已。

  “哎,如此對待前來朝貢的諸國,實在有辱大唐禮儀之邦的美名,有辱聖人之道啊。”

  “大謬,大謬也!”

  “聖上聽信小人逸言,奸逆當道,國將不國也!”

  “那楚長生小兒,這是要置國家,於萬劫不複的境地啊!”

  “世道變了,人心不古啊!”

  “哎,咱們在這裏抱怨,有什麽用?沒看見陛下,為了包庇那楚長生小兒都不惜拿禦史台開刀了嗎?”

  崔禮混雜在人群中,隻低垂著頭,不發一言。

  可此時,心中又何嚐不是感慨萬千?

  新年伊始,伴隨著科舉製度的改革,到那盛世大醫館與醫學院的建立,再到如今,皇帝手腕鐵血力挽狂瀾,一舉推翻昔日定下的針對各國遣唐使的優待決議。

  他又如何不是,越來越感到迷茫?

  這個國家的未來,是什麽樣子?

  他越來越看不透!

  唯一清楚的,朝廷對外用兵的大獲全勝,東 突厥與高句麗的大片領唐域。

  皇帝對於周邊各國的態度,已經愈加強硬!

  更重要的,包括崔家,西各大世族在朝堂的話語權,已經越來越弱!

  而這時,卻見後方,好幾名官員追了上來,“崔公,請等一等。”

  眨眼就擋在跟前,憤憤不平,“崔公,這次毆打驅逐遣唐使,可是一舉將那禍國殃民的小兒彈劾,最好的時機。可為何朝堂上,崔公卻一言不發。”

  “是啊!崔公可是六部之首,這次若有崔公發力相助,大家齊心協力,我們禦史台豈會落到如此地步?那奸賊,還能繼續逍遙自在?老夫也想不明白,剛朝堂上,崔公為何還幫著那奸賊說話!”

  “哼!誰不知那楚長生,富可敵國?罰三百金,還不夠他吃個寒瓜!難不成崔公,這是怕了那土匪惡賊?”

  “長此以往,這朝堂上,還能有我等立足之地?”

  “是啊!崔公可別忘了,那醫學院的建立,您可也是受害者,你那唯一的女兒,現在還在醫學院,飽受那惡賊的折磨呢!”

  然而,任憑眾人七嘴八舌滿是責怪之聲,崔禮卻也並未爭什麽,沉思良久,才訕訕說了一句,“本官身體略有不適,如果諸位同僚沒別的事的話,本官就先告辭了!”

  隨即,一拱手,大步就朝宮外走去。

  隻是心中,又何嚐不是苦笑連連?

  入朝為官,不清楚剛才早朝之上,皇帝為何會詢問他,關於這遣唐使處置方案?

  他身為禮部尚書,職責所在倒是其次!

  重要的,是皇帝需要借他的嘴,來親口說出天子的決策而已。

  他又能如何?

  崔禮一聲輕歎。

  隻可憐這群成天之乎者也滿嘴祖宗禮法的朝臣們,事到如今,還沒看清朝廷的形勢!

  至少,他崔禮倒已看得透徹,那個遠在伏虎山的少年郎,雖無一官半職,卻已經一定意義上,引導著這個國家,朝著一個未知的方向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