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龍咬鉤
作者:火圈      更新:2020-12-14 17:40      字數:5600
  入夜的白衣庵外,老道士悠然自得躺在躺椅上自顧自躺在竹椅上扇著蒲扇,蒂塵站在老道士身後幫他揉著肩膀。

  打了一天的麻將老道士可是腰酸背痛。

  1

  兩位龍虎山天師相對而坐中間擱著小茶桌自飲自斟。

  一盞茶的功夫老倒是突然擺擺手緩緩說道:”老七啊,你先進去休息吧,師傅我自個坐會。”

  蒂塵哦了一聲,又向著兩位龍虎山天師行了一禮,並打著哈欠還一邊囑咐道:”那您老人家等會記得把桌子椅子搬進去,還有還有......”

  老道士有些不耐煩打斷蒂塵的碎碎叨叨:”哎喲,你咋們個就跟你大師兄似的了還?你師傅我師傅?滾滾滾。”

  蒂塵哦了一聲一陣小跑就溜進了庵裏。

  得見小道童進了庵裏,兩位老天師這才起身向著老道士這邊走來拱手作揖道:”王真人,今日冒昧叨擾龍虎山有事相求。”

  龍虎號天師,武當有真人。

  老道士緩緩坐了起來打了個哈欠問道:”你們龍虎山有嘛事情還需要我們武當相助的啊。”

  話音未落老道士又問道:”你們兩位是哪個輩的啊。”

  “晚輩雲字輩張雲生。”

  “晚輩宵字輩張宵起。”

  老道士點點頭:”都是嫡傳,說吧何事啊?”

  張雲生開口道:”老天師想借真武大帝塑像一用。”

  老道士笑嗬嗬指了指山頂:”你們要是能把真武大帝的塑像搬走,我武當莫說把真武大帝塑像借給你們龍虎山,送給你們龍虎山都行。”

  這時張宵起笑道:”老天師說了,武當隻要願借真武大帝塑像一用,歸還之時自當送還一座金身塑像於武當山,那時武當當興。”

  老道士麵露不屑,毫不猶豫道:”不借!”

  老道士的回道似乎在兩位龍虎山天師意料之中,兩人依舊麵露微笑道:”老天師還要我轉告您,這是那位穿道袍的和尚的意思,龍虎山最不作假,日後定會歸還一位金身塑像的真武大帝,王真人信不過龍虎山還信不過那位?”

  老道士半信半疑遲疑片刻問道:”金身塑像若成,不用十年,武當必興,龍虎山一心想持道教之牛耳就這麽心甘情願放棄?”

  張宵起坦然笑道:”老天師說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輪到您武當就該武當,我龍虎山坦然待之,如若這點我龍虎山都看不透放不下,那麽龍虎山祝賀武當萬年長青。”

  髽髻山山下死寂一片。

  老道士沉默許久開口問道:”龍虎山能否告知,何故如此?”

  張雲生,張宵起兩位龍虎山大天師相視一笑,並無遮掩,心中明了此事已成。

  “龍虎山欲布羅天大醮,摘仙!”

  摘仙。

  穹廬有大周天小周天之說,可是幾百年前,張家玉帝,舉教飛升,在小周天之下另立天庭,自天庭設立之後,穹廬之下無力飛升大周天和無德飛升小周天的修士門仿佛瞧見了一盞明燈,好似柳暗花明又一村,心甘情願飛升天庭美其名曰位列仙班。

  有天庭立於小周天之前,龍虎山兩百年再無天師飛升小周天。

  天庭南天門外,有天人針對方雲洲修士截取契機氣數功德。

  而龍虎山深受其害。

  布下羅天大醮引天人現身這是龍虎山與大商王朝聯誼促局,老和尚牽橋搭線!

  聖光所求自然是為了聖光,皇道極氣在他體內重新鋪路搭橋使經脈重續,意外還是發生了,聖光的肉身無法承受皇道極氣的力量。

  皇道極氣在聖光體內重新搭建經脈之後就像原本的河道重新加寬一倍,靈氣的吸收與運轉自然也更大更急如果沒有辦法加固聖光的肉身聖光遲早有一天會暴斃而亡。

  聖光也曾尋求國大理寺的幫助,想從佛門金身中尋得辦法卻最後卻徒勞無功。

  這個難題自然就落到了尋白水的頭上,而尋白水並把目光放到了天上。

  以羅天大醮為根,聖光身負皇道極氣是再好不過的魚餌就差天上人上鉤。

  於是今日大商王朝,龍虎山,武當上一拍即合。

  龍虎山所求很簡單,摘仙,要讓南天門外那人所截取的所有功德氣數一並吐出來,而大商王朝隻要金身重塑聖光肉身,至於剩下的皆歸武當僅存的真武大帝塑身所有。

  老道士又重新躺會躺椅上,蒲扇也不動了。

  就這樣望向夜空,張雲生,張霄起兩位龍虎山的大天師靜靜的候在一旁。

  “照你們的老頭子的說法,你們龍虎山是甘願首當其衝得罪天上的張家咯?”

  張雲生笑道:”天上張家禍亂方雲洲道統百年,理當該付出些代價。”

  老道士道:”那你們就不怕哪一天天上張家重新蒞臨人間與爾等清算?”

  張雲生又行一禮道:”倘若日後龍虎山有此一劫,還往武當能找一處清淨地供我龍虎山休養生息。”

  “這話也是你們老天師說的?”

  還未等二人說話,老道士又開口說道:”拉倒吧,咱們龍虎山的真武大帝塑像都被搬過去了,到時候張家人真有機會問罪你們龍虎山還能放過我武當不成?你們老張家倒是會打算盤,此事若是成了,天上功德盡落龍虎不說,你們龍虎在人間道統裏的地位不可不是水漲船高,就是真武大帝的塑了身不過百年武當道門執牛耳的地位還得落於你們龍虎山手中。”

  張雲生聞言剛想說話卻被張宵起攔下。

  老道士嗯了一聲很是欣賞的看了一眼張宵起接著說道:”不過咱武當山,也不爭什麽狗屁道門牛耳,我武當修得是心啊,道可道嘛非常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嘛,你們龍虎山不懂,我武當懂的。”

  老道士咳了一聲,原本跑進庵裏的蒂塵不知怎麽得聞聲又跑了出來,手裏還端著一壺熱茶。

  老道士嗬嗬一下摸了摸他的小腦袋說道:”老七有心咯。”

  蒂塵隻是嘿嘿一笑。

  老道士喝了口茶又說道:”蒂塵啊,送兩位天師去休息吧,明兒你就跟著兩位天師去往龍虎山瞧瞧,羅天大醮完了你就回來。”

  蒂塵哦了一聲也沒多想更沒多問,向著張雲生與張宵起行禮道:”兩位天師這邊請。”

  蒂塵領著兩位龍虎山入了白衣庵休息後,這位武當山老掌教,獨自一人登頂髽髻山,這裏有世間唯一一座真武廟。

  故而武當七十二峰朝大頂,唯有此山不朝爺!

  第二日清晨,兩位龍虎山天師並隨著蒂塵一一拜訪武當掌教與各個長老之後並請辭離去。

  三人路過一個村子時,蒂塵拉了拉兩位天師的衣角說道:”兩位天師能否再此稍等弟子片刻?”

  兩人麵麵相覷繼而嗬嗬一笑張雲生笑道:”無礙,小道長且去,不著急。”

  蒂塵聞言一笑:”謝謝兩位天師。”

  話閉,蒂塵就撒開腳向村子裏跑去,剛進村口,就遇見一位婦人提著籃子想來是剛從田裏摘完菜回來準備早飯。

  二人隻見蒂塵和婦人說些了些什麽然後又頭也不回的往村子裏跑去,婦人麵帶微笑向著二人走來欠身行禮道:”兩位道長,若不嫌棄可否去寒舍歇息一會,小道長說了要我好生照顧兩位神仙。”

  張雲生看了一眼消失在村口的蒂塵正想拒絕卻被張宵起攔下,張宵起抱拳說道:”那就有勞施主了。”

  婦人見兩位道長竟然答應下了,顯得有些意外,臉上有著藏不住的喜悅,連忙領著二人天師也進了村子。

  村子不大幾十口人家,日子還算富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平常種些田地外,村子裏的人更多的還是靠著每日前往武當山的遊客生活。

  有的賣些小販,有的做個路引,有的替人引路或者背些行禮。

  這樣的日子很苦很累很平凡但也踏實。

  小落就是這個村子裏很苦很累很平凡的其中之一。

  他被父母遺棄在武當山的山腳下,寒風臘月裏被武當山的道士撿回了道觀這才活了下來,然後被送往村子裏吃百家飯長大。

  無依無靠的她有了依靠,這個村子裏的每個人都是她的依靠。

  她的生活很簡單,替村裏的人跑腿,或者在武當山上賣花。

  她的家很小,但總比風餐露宿強的多,這麽點大的屋子還是當初全村的人合力幫她建的,屋子不大但家具也算齊全。

  八歲以後他就從村長家裏搬了出來,一個人獨居。

  這些恩情她記一輩子。

  蒂塵也是她的恩人,也是她的朋友。

  兩小無猜,青梅竹馬。

  兩個孩子就這樣坐在門檻上。

  白衣翩翩的蒂塵從袖子裏拿出一顆梨遞給小落他說道:”自己一個人吃,梨子可不能分的。”

  “為什麽?”小落接過梨,有些不解的問道。

  “分梨分離呀,這都不懂。”蒂塵刮了下小落的鼻子。

  小落揉了揉鼻子”我又沒你有學問。”

  蒂塵嘿嘿一笑有些驕傲:”那是。”

  小落也跟著笑了:”那這個梨兒,我就不吃了,留著。”

  “那可不行。”蒂塵轉了轉了黑溜溜的眼珠子又說道:”有了!”

  蒂塵握住小落的手咬了一口梨又將另一邊放到小落嘴邊,他嘴裏嚼著梨兒含糊不清道:”你吃這邊我吃這邊。”

  小落嘿嘿一笑:”還是蒂塵最聰明。”

  山前相見,山後必相逢。

  ----------------------------------------------------------------------------------------------------------------------------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八月十五這一天,武當山真武大帝的塑像被連根拔起,落於龍虎山之上。

  羅天大醮是道門最常見的大祭。

  今日的羅天大醮可謂比之以往更為隆重龍虎山十八位天師,五位老天師同時舉行。

  武當真武大帝塑像就立於正中。高大巍峨,磅礴壯觀。

  整座龍虎山遊蕩著誦經聲,直上雲霄九萬萬。

  天上有宮闕成百上千一萬間,這並是天庭。

  沒有世人所描繪的那般美妙絕倫,沒有仙鶴騰雲,也沒有仙女撒花。

  南天門內外都很安靜。

  老婆餅沒有老婆,佛跳牆也沒有佛,南天門也沒有門,隻有兩根金光燦燦的柱子,柱子上刻有一條金色大龍,龍尾盤踞在右邊的柱子上,一直蜿蜒而上又從柱子頂端橫向左邊的柱子,繼而蜿蜒於下,龍首朝下恰似俯瞰人間。

  在南天門外攔截方雲洲功德氣數的不是人,而是一條龍。

  突然柱子上的龍首歎出絲絲龍息,下一刻龍抬頭,絲絲龍息更粗了些,兩顆大如皓月的龍眼緩緩睜開。

  龍須飄舞,它的眸子充滿疑惑好似嬰兒從夢中蘇醒對世間充滿好奇。

  金龍垂首望向人間,一縷縷金色氣息,從人間飄來。

  這些皇道極氣就像一根線像一盞頭指引著金龍來到蒞臨人間。

  金龍回首望向南天門內,剛想出聲,卻又止住,金龍的眼珠飛速轉著好似在盤算著什麽,最後隻輕輕吐出一口龍息,猛的紮進雲霄中,金龍的身子蜿蜒向下宛如山間下路,騰雲駕霧向人間而去。

  大周天,小周天,天庭在哪?

  沒人知道,隻知道在天上,可卻不是在人們眼中所看見的天上。

  有的人騎著牛走著走著就去了小周天,有的人登臨聖山之後,一步跨出就是所謂的大周天,有的人一閉眼在睜眼就到了所謂的天庭位列仙班。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的中秋節卻不是,今年的月亮好像離人間近了些,又大又圓。

  尋白水立於聖光身側,皇輿圖漂浮在空中,肉眼可見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如同蚯蚓一般從天上而來。

  聖光嘴角掛著笑意道:”來了!”

  驪京裏,黑流兒從夢中驚醒,身形一閃並從寢宮出現在院外,他抬頭仰望夜空,皓月當頭銀色月光染上了金色。

  黑流兒陰惻惻的笑著:”好好好,好大的一局棋竟然落子落到了張家。”

  出了淮陽關並是出了京都,淮陽關十裏地外,有一白衣少年席地而躺,以天為被以地為床。

  聖光的臉色還有有些蒼白,他雙手枕在腦後,嘴裏叼著一根野草。

  分餐露宿是天底下遊俠兒都應該經曆的。這是出武安城的時候聖楚河與他說的,他還說,負劍遊俠就應該有個遊俠兒的樣子,走到哪都揣著黃白之物走到哪都大魚大肉那也忒沒勁。遊俠就應該餓肚子。

  “少年執劍走天涯,青春芳華行萬家。無趣的很。”聖光吐掉嘴裏的野草喃喃道。

  自練劍以後,其實他一直都是居無定所,長雪山到西北再到長安城在回京都,這幾年也算逛遍了大半的商離國的風景。

  的確無趣的很。

  夜深人靜,聖光看著皓月當空並未多想,他不知道龍虎山今日的羅天大醮,也不知道武當的真武大帝塑像被連根拔起被渡往龍虎山,也不知道小周天之下的天庭有金龍下凡,更不知道自己其實時日無多。

  1

  聖光側過頭看了一眼擱置在一旁的佩劍。

  1

  這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佩劍,是莫白從大老遠的行雲洲劍池拿回來的劍,名曰三歲貫。

  莫白說與他的師徒情誼也算了結了,莫白引領他登堂入室,最後的修行也隻能靠他自己,劍道一途他能走多遠單憑他的本事。

  莫白很強,天賦很高,但也隻是一己之力,莫白的存在就像天下劍道裏的冰山一角。

  1

  世界很大,劍修很多。

  聖光練劍和讀書一樣,他不反對”讀萬卷書如行萬裏路”但是他始終覺得應該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樣的風景。

  他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教的。

  1

  糜山宗,自大秦而立,它的曆史沒有武當龍虎少林那般源遠流長,但依舊遮擋不住天下修士對它的向往,去除方雲洲第一大宗這個稱號不說,十陵的魅力就可以讓天下修士爭的頭破血流。

  聖光一直都很想去,不僅僅隻是希望在劍道一途多看多學,還有他匆匆一眼就喜歡上的姑娘好像也在。

  1

  “阿彌陀佛!”

  佛意激蕩沁人心脾,原本被困意襲擾昏昏欲睡的聖光陡然來了精神,聖光起身環顧終於在不遠處尋到了聲音的來源。

  山林間秋風而至,樹葉颯颯作響,皓月之下,有白衣僧人誦念經文。

  白露沒過幾天,秋分也快到了,秋風拂麵倒是有了些寒意。

  聖光認得這位和尚,當初大理寺穿著道袍的老和尚收了一個徒弟,生而佛陀,法號三藏。

  2

  這位僧人當初在大理寺剃度的時候,大理寺禪鍾自鳴,最後更是一夜閱盡藏經閣三千冊入聖人境塑不怒金剛!

  1

  隻是大理寺僧人不惹紅塵,雖然那一夜大理寺金光大盛的異象武安城百姓肉眼可見,但世間也少有人得知,武安城大理寺有僧人一夜入聖,放生池中多了一朵金蓮含苞待放。

  聖光雖然有些疑惑但也並未多想隻是雙手合十作揖行禮,聖光在杜淵的影響下不信佛不信道,但是他懂得尊重。

  三藏法師隻是微微點頭示意。下一刻身後的三歲貫劍脫鞘而出在夜空中畫出一道銀鉤,聖光回首望去,莫白此時懸立蒼穹立於皓月當前,儒衫長袍飄舞,右手持白雪,三歲貫身前沉浮。

  明月秋風半夜鳴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