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謝子明入城問佛事,鳩摩羅聞道動漢思(5)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219
  書接上回,鳩摩羅什和謝瑍你來我往,雖然都麵色從容,甚至越來越平靜,最後謝瑍麵帶笑容,緩緩道來。

  “居士……”鳩摩羅什突然覺得自己無話可說。

  “大師或言,肉體隻是皮囊,舍卻皮囊才得自由得超脫。”謝瑍道:“可是黎民百姓也好,王公貴族也罷,沒有了這身皮囊,就是死了。或者佛家稱之為圓寂、滅度、寂滅,涅槃等等,其實就是死了。死了,就什麽也做不了了。所以世間有言‘人死如燈滅’。”

  “居士,人之生死,必有因果,豈可因此而疑佛法?”鳩摩羅什道。

  “大師,某非疑佛法。”謝瑍道:“信仰什麽,那是一個人的自由。但是有一點我想大師已經深有體會,那就是你要廣傳佛法,得不到國家的認可和世人的信奉,一定不會廣大的;另外,你要傳播佛法,你得讓人們從信奉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無論這種好處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是虛擬的,還是現實的,總歸要有。否則空談佛法無邊,就是水中月、鏡中花,一場空也,即使有三世之輪回也難擋今世之貪欲也。”

  “居士果然睿智,由此尚可言萬法皆空。”鳩摩羅什道。

  “大師自然明白某所言空,非佛言之空也。”謝瑍道:“既言人之生死,必有因果,那麽就算他今生遭罪慘死乃是受前世業報,子明請大師賜教,今世已報,如何輪回?輪回之後,來世還報否?”

  “欲成佛果,豈是易修。輪回十世百世也是有的。”鳩摩羅什道:“此生未報完,下世再續報。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大師還是未曾賜教子明,輪回的主體是什麽。”謝瑍道:“佛法雲人乃五蘊(五陰)和合而生,並無主宰,亦無靈魂,那麽人死了就歸於寂滅,這就是所謂萬法皆空或稱滅度或曰涅槃,那是什麽去輪回的?如果沒有東西去輪回,那輪回何在?”

  “居士好辯才。”鳩摩羅什從謝瑍淡淡的言語中,不但聽出了謝瑍對佛教理論的不滿,也看出了謝瑍並無加害之意。謝瑍確實是在對佛法提出了疑問。鳩摩羅什作為一代大師,自然明白,佛法既然是佛祖為人之時創造的,那就必然有人提出問題,要不然他也就沒用了。“輪回自是有主體。五陰有生滅,五陰遮住涅槃輪回之本體,這個本體無思無慮,寂靜光明。常樂我淨,真我所在!凡夫輪回業報,因果通三世也因此也。”

  “大師之意,乃是五陰之後還有一個代表真我的輪回本體?”謝瑍道:“那這個本體是什麽?為什麽子明未見說也未見此本體?大師倒不如說是阿賴耶識豈不方便?說到因果業報,子明也有相問。就算是有輪回,輪回之後的新個體失去全部記憶,完全換了一個人,將業報受給一個完全不相幹的人,這樣輪回有意義嗎?何況按照輪回之理,這世上眾生應該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那麽這些最初的眾生又是從何而來的呢?不知多少年月過去了,這些眾生也不知輪回了不知多少次,到底有多少修成佛陀了?為什麽人間無法看到佛的存在?他們的極樂世界在哪兒?大師學佛修佛講法,可佛對長老須菩提曰‘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又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等等,即不可說。既然佛自己都道不可說,起心動念,開口即錯。那世代之人,講的是何經,傳的是何法呢?”

  “居士以所聞經典,有此見解,不入我佛,實乃憾事。”鳩摩羅什道。“若不起言說,則不能為他說一切法離言法性,他亦不聞,若無有聞,卻不能知此一切法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知諸法離言法性,是故於此離言自性,而起言說。簡單說來,佛曰不可說,非是不說,那是指你修持未到,說了你也不明白,和不說是一樣的。”

  “大師此言差矣,如你講經,講過了未必人人都懂了,肯定有人會不懂。但那是他自己的問題,也許他需要講幾次才明白呢?怎麽能說會是一樣呢?”謝瑍道:“佛曰:萬事皆空,一切虛妄,非子明所認同。而《出家功德經》佛所謂度一人出家,勝起寶塔至於梵天,讓人貪功德而度人,善有所圖、是貪念而非真善,更遑論《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中之言‘能書寫此咒安於宅中,其家即得大富貴饒財常富,奴婢寶貨受用無盡。若人聞此法寶藏經,不能受持讀誦書寫供養,不為他人廣說利益,如此人輩當獲大罪,如犯四重五逆等罪無有異也,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常當遠離’了,這還是佛經嗎?子明所見者乃□□裸的誘惑及恐嚇也;‘下品下生者,五逆十惡愚人,臨命終時,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可見就算犯了殺死父母等五逆重罪,隻要誠心念佛、念咒、念經、供養僧尼、修造佛寺或出家學佛,皆可赦免罪業,且言將所得布施佛寺,贓物就稱作淨財,施主可得極大的福報,如此一來,佛豈非反倒包庇罪犯、貪官?而所謂謗佛惡報之言,比比皆是,佛仁慈而欲普度眾生,怎會因為眾生說錯話而降下惡報呢?那他就不是佛了。大師傳經法之心本無錯,錯在經法之本身唯心唯虛,唯我獨尊,誰也說不得也。”

  “阿彌陀佛,居士對佛經心存嗔念,即不明佛之深意,亦不可得解脫也。”鳩摩羅什道:“佛常雲,一切不受,心得解脫,得泥洹。豈是虛言譬之若不生不滅。若生滅可取著者,則是分別,非為實相。若非實相,不得以不生不滅為虛,生滅為實。但為生死粗觀念心厭離故,說言生滅。如人遠見青氣,近無所睹。如是一切賢聖,皆應一道無有異耶而大小之稱,根有利鈍,觀有深淺,悟有難易,始終為異,非實有別。如人食麵,精粗著品,而實不異。”

  謝瑍對於此等理論,自是聽起來費勁,但還是明白大體意思。佛經對於此類的辯論純粹是唯心而論,與之以此論,必無結果或是佛總是有理的。

  “大師既然以例而言,如人食麵,精粗著品,而實不異。”謝瑍道:“那是否佛看眾生,無論人或草木或魚蟲鳥獸或好人壞人,‘精粗著品,而實不異’呢?如是,為何又有輪回之不同?如否,何言眾生之平等?”

  “什告居士,佛言眾生平等,乃眾生之佛性。”鳩摩羅什道:“如心有善念,按佛的教導修持,則眾生皆可成佛。”

  “大師可記得方才子明已然問過,眾生不知凡幾,亦不知輪回幾千百世,然成佛者幾何?”謝瑍道:“世人不曾見得佛身,或言佛身實相非眾生所能見,然佛之應身法身報身又於何處見得?而佛以眾生皆苦,乃普而度之。按佛所言,一切皆為虛幻;既一切皆為虛幻,苦樂為虛幻,度和不度亦為虛幻。則苦即樂?度亦不度?既如此何必修何必度?故子明以為,無論儒道法墨,亦無論大小乘法,能救民於水火,□□於亂世,使天下太平,百姓康樂,方為正道正法。除此外,餘以為盡玄言空談不足論也。”

  “阿彌陀佛!”鳩摩羅什雙手合十高誦佛號。

  鳩摩羅什佛法精湛,但對於佛法中的自相矛盾之處,也難應對。況且此時的鳩摩羅什,因為謝瑍的緣故,提前得以從呂氏手中得救,他的譯經工作還沒開始,而且他的中文也遠沒有十幾年後那麽精純。

  “什大師,竊以為信仰應當自由,修道修佛或修別的什麽應由個人喜好自定,全憑個人。”謝瑍道:“四處傳教,招攬信眾,雖不免有強人之嫌,但既欲廣傳弘揚,則所傳必當無漏。如方才某家所問,縱大師不答子明所問,也自心明無法明對。如此不能自圓其說,怎能傳教他人?如此謬種流傳,豈不貽害眾生。那不但不能普度眾生,反倒是害了天下之人。愚以為佛既慈悲為懷,那此絕非佛之本意。”

  “居士所言,如洪鍾大呂,令羅什豁然。”鳩摩羅什雙手合十道:“貧僧謝過居士。”

  “大師不必客氣。”謝瑍也抱拳道:“我東方素有經文傳承,最早的《連山》經,是兩千多年前的夏朝傳承下來的,是我華夏之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伏羲所著。後來又有一千八百年前商朝傳承下來的《歸藏》經,是我華夏人文初祖黃帝所留,算起來都有快三千年了。黃帝所傳《黃帝內經》更是惠及天下。商朝的甲骨文獻,就是我朝中的博士鴻儒也難得有人通解。還有《周易》,出自周朝初年(相傳是周文王姬昌被囚羑裏七年所著,似不確。現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周易》(64卦及卦爻辭)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辭為周公所作)。此三經乃我華夏眾經之祖。而大師所傳佛經,至今不過數百載。大約相當於我華夏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華夏諸子百家興盛之時。此中優劣高低,不言而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