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小店閑逛馬兒失密,大軍早發子明探山(2)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405
  酉時,天還亮著,將軍大帳的夜宴已經開始了。

  借著迎接信鴿之事,謝瑍大宴眾將,進行高層次的進軍動員。再有六日就立秋了,立了秋,也就還有十天八日的熱天氣。馬上就是秋高氣爽的日子,而對於遊牧民族來說,這將是他們打穀草的季節,同時也是農耕民族邊民提心吊膽的時間。至於進了八九月,寒冷的日子就開始了。所以岑參才有“胡天八月即飛雪”的慨歎。

  謝瑍並沒多說話,和眾將一起幹了三杯酒,就悄然離開了。

  因為謝瑍的光環太耀眼,威勢越發強烈。他在場眾將那必然惟他馬首是瞻,那酒就沒法喝了。所以,謝瑍離席是給他們暢飲的時間,這也是位高者的通病,孤獨。所以古代的國王稱自己作孤、孤家、寡人等等,並非隻是謙虛之詞,確是實際情況。一個皇帝除了見他的朝臣,除了三宮六院的嬪妃他能見多少人?做一個有為的皇帝很辛苦,所以三皇五帝之時,都是讓來讓去的。直到有個人,就是大禹,他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這才出現了家國天下。蘇軾說“高處不勝寒”,不單單是之空間,也表明了人生。站得越高,和你相處的就越少。所謂鳳毛麟角,陽春白雪者也。按照現代的說法是“更高一級的哲人選擇獨處著,並不是因為他喜歡孤獨,而是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道理是一樣的。古代的中國先賢早就深有體會了,可不像現在一樣,為了爭權奪利上位而不擇手段。那時的上位者,真的是自己的部落(國家)的帶頭人,可以說是勞苦功高,卻和大家過一樣的日子。真是和建國初期的一句話相符“幹部幹部,先幹一步。”

  早就把心思係在謝瑍身上的毛秋晴,瞥到謝瑍走出大帳,低頭想了一會兒,也出了大帳,尾隨謝瑍出來。這樣的場合,蕭霂照例是不會參加的。本來毛秋晴也不想參加,蕭霂力勸,讓她抓住機會。

  看著謝瑍寂落不語,毛秋晴感到自己心裏憋得慌。謝瑍似乎察覺到了毛秋晴的心意,回頭問道:“對了,那天你話沒說完,那家店怎麽回事?”

  “蕭大哥,那店有一些很精致的飾物。”毛秋晴見謝瑍問話,立刻顯得開朗起來:“蕭姐姐還選了一個飾墜,很漂亮。”

  “你怎麽不買呢?”謝瑍道:“沒錢?”

  “等我換裝以後再買。”毛秋晴的回答很是出乎謝瑍的意料。

  後世別說是女的,就是男的也有不少打耳朵眼,帶這個掛那個的。長發披肩或紮成發髻,號稱行為藝術的年輕人也不少,當然一些這樣那樣的大腕,花白著發須還紮著稀疏的小辮呢。謝瑍對與奇裝異服或者行為怪異之流,用的是一種寬恕的眼光,這些人或許在許多年之後才能幡然醒悟。他不會看不起他們,他隻能為社會歎息。因為人的外在麵貌是內心精神的一種反應,而人的精神是受時代和社會環境的熏陶的。當社會濁流溢漫,你隻能從曆史長河的點滴裏,去尋覓先賢們的所以成為聖賢的足跡。

  那你就要讀書寫字。讀書寫字能讓你一個人靜下來,能讓一個人沉澱,能讓一個人雍容,能讓一個人智慧……古人所言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不是一種誇張,而是敘述一種事實。“視死如歸”,“含笑而亡”這都不是傳說,而是徹悟了生命的真諦……所以才有“腹有詩書氣自華”之說。所以,謝瑍以為那些人的行為,與其說這是一種行為自由,還不如說這是一種生活態度。“魏晉風骨”就體現了那種大勢下人的生活態度。

  就如王寶強離婚之事,全國為之嘩然,聲援者不乏其人。其實,並沒有人嫉妒王寶強,但是從王寶強離婚案,我們看到了演藝圈的人怪異的令人不可置信的收入。一個人能比得上普通人上千人萬人的收入。他們的貢獻到底有多大?短短幾年的時間,王寶強一個沒上過幾天學,不識幾個字的演員(古人稱為戲子),竟然身家億萬,這不能不讓那些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和致力於科技興國的實業家門瞠目。這件事情,其實向國人展示的是整個社會的畸形變態,展示的是意識形態裏社會價值觀的完全淪喪,展示的是……為什麽現在有的人問孩子你長大後想做什麽?很多孩子的回答是“做演員”,為什麽做演員?不用出苦力,又風光又有錢……社會的耳濡目染,媒體的言傳身教,汙染了一代,又將汙染下一代,而且還要繼續下去……可惜,沒有人為傳統文化的衰敗呐喊,沒有人為中國的未來哭泣,隻有滿天的八卦亂飛……

  “哦”謝瑍笑道:“現在買了也可以後再帶啊。去看看霂姐姐的寶貝吧。”謝瑍想知道如此偏遠之地,能買到什麽寶物。毛秋晴答應一聲,兩個人就往蕭霂房間走去。

  謝瑍和毛秋晴到了蕭霂房門口的時候,聽到屋內有輕輕的歌聲。旋律非常獨特,兩人對視一眼,駐足傾聽。聽不出唱的什麽,但可以讓人感覺到安靜祥和,聽起來舒適愜意。一柱香的功夫,歌聲才停下來。

  一炷香約五分鍾。古時計算時間是這樣計算的: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鍾。所以一炷香五分就是30彈指,也就是約300秒。

  歌聲停了,謝瑍才輕輕敲門:梆,梆梆,梆梆梆。

  請注意,敲門也是有講究的,一下,二下,三下。這和我國古代的道家理論有關,一生二,二生三。就像鼓點一樣,一而二,二而三,接著是密集的鼓點,合三生萬之意。我們現在有些人,根本就不注意這些細節,總認為傳統的東西已經落後時代了。不知人們可曾想過:唯有傳統的才是民族的,唯有民族的才是恒久的……華夏文明能得以傳承數千年不絕,究其根源就在於秉承華夏先賢的傳統……我們可以看到,華夏文化傳播廣泛之時,也就是華夏強盛之日……大漢大唐,四方賓服,各國之人不都以能學習漢文而自豪嗎?哪像如今考什麽“逃福”,“擠阿姨”之類的,還要考試合格才能出國,丟人丟到國外去了吧,哈哈……

  蕭霂看到門前站立的二人,笑吟吟地迎進去。

  “大少爺,深夜臨門,有何貴幹啊。”蕭霂笑道。

  “聞霂姐姐購得寶物,特來一觀。”謝瑍裝模作樣地抱拳道。

  “這丫頭又多嘴。”蕭霂說著瞥了毛秋晴一眼道。

  “好東西就要分享才有意義。”謝瑍笑道。

  “你總是有道理的。”蕭霂明顯地不以為然,因為古人是有財不外露的言傳家教的。說著,蕭霂還是拿出了她買的飾墜來。

  謝瑍前世還是見過不少的古董的,雖然他沒有收藏的嗜好,但他的老爸喜歡收藏。但見一顆水珠樣的翠綠琉璃,熠熠發光,確是很漂亮。謝瑍拿在手中,仔細觀瞧,見其中並無雜物,應該不是自然琥珀類的東西,倒像是人為做的,不過做的很精致。

  “的確不錯。”謝瑍道:“沒想到,這小地方竟然還有如此貨色。看來是從大食或者大秦傳過來的。”

  其實琉璃是古代我國對玻璃的稱呼。中國古代的琉璃是鑄造青銅器的副產品,因為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國外也稱為藝術玻璃。古時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看成是比玉器還要珍貴的物件。能夠出售琉璃的店鋪,應該不是小家子。當然也不排除是機緣巧合得到的。

  “蕭大哥,我們明日再去看看吧。”女孩子就是喜歡亮晶晶的東西,哪怕是巾幗不讓須眉的毛秋晴也不例外。

  “那好,明日一起去看看。”謝瑍點點頭道。

  “蕭姐姐,你也一起去吧。”毛秋晴高興道。

  “我去不大合適吧。”蕭霂來回地打量著他們兩個。

  “你不去,我們倆買這個沒人試試,不知道好不好看。”毛秋晴道:“一起去吧,蕭姐姐。”毛秋晴搖著蕭霂的胳膊道。

  “行了,你這丫頭,勁這麽大,要拆散了我啊。”蕭霂瞅了毛秋晴一眼:“大少爺,我也去沾個光。”說罷嘿嘿一笑。

  “霂姐姐,你說以前你像個冰塊,一派高人風範。”謝瑍笑道:“如今卻和個小姑娘爭長短,變化太大了也。”

  “還不是你大少爺的功勞。”蕭霂得意地看著謝瑍說道。

  “我可是著了某人的道。”謝瑍一副後悔莫及的樣子。

  “占了便宜賣乖,就是你這種人。”蕭霂笑道。

  “一樣。”謝瑍的目光掃過蕭霂的腹部。

  蕭霂恍惚覺得像有人輕輕拂過她的小腹,駭得直接退了一步。

  “你怎麽了,蕭姐姐?”隻有毛秋晴不明白其中的奧秘,問道。

  “唉,妹子。”蕭霂歎了口氣:“我們女人都要走這一步的。以後你會明白的。”

  毛秋晴懵然不知,但已經感覺到了什麽,突然想起王婆婆羞人的教導來,頓時騰地一下臉就紅了。難道蕭大哥和蕭姐姐早就那樣了?他們不是還沒成婚嗎?這怎麽可以?毛秋晴沒見風就淩亂了。

  蕭霂看到毛秋晴的樣子,以為是毛秋晴不好意思,也沒多想;謝瑍自然也不知道毛秋晴已經被他們家的王婆婆給□□過了,雖然沒有經過男女之事,可是已經知曉了很多閨房之秘,不再是初次相見時的懵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