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一聲炸響驚眾將,二美隨軍認秋晴(4)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2795
  書接上回

  對於□□這種劃時代的物品,謝瑍雖無藏私之想,但也不能過早的普及,一定要有相對完善的管理法規之後才可以麵向社會。為了暫時保密,不能假手他人。所以,最後他把加工三種材料的方法教給了薑孝和五虎,毛秋晴見了那威力,也想參與進來,怎奈謝瑍不允。隻好作罷。

  謝瑍再次將此物的重要性跟他們六人講清楚,並將製作的危險性和注意事項一一告知。幾個人見了剛才的威力,哪裏還不知道此物之重要?到了作坊一看,還有做好的十幾個陶罐擺在那裏,不禁大驚。

  謝瑍一笑道:“此物威力雖大,但隻要不見明火,不劇烈撞擊就不會爆炸。你們將三種材料加工好,分別密封存放,不要混合。如有需要,可以在使用前混合製作,然後炒製使用。”

  “諾!”六人抱拳應道。

  “守禮兄,你去找墨羽,燒製一些大陶甕來封裝原材料。”謝瑍道:“對了,現在也可以用水泥來製作缸甕,但到底不如陶甕密封好,還是用陶器封裝吧。”

  “明白了,大少爺。”薑孝抱拳道。

  “嗯,你們忙吧。我們出去走走。”謝瑍說完,回身看一眼毛秋晴,率先出了作坊。

  建康,清暑殿。

  孝武帝正在聽薑常侍匯報這次與謝瑍見麵的經過。

  “原來還有如此的曲折?”孝武帝點點頭,頓了一下,似乎在回味什麽,好一會兒才輕歎道:“謝卿真是做得好啊。”

  “謝都督自然是為了彰顯陛下和朝廷之仁德。”薑常侍向前屈身道:“不過,老奴覺得非我族類,不得不防啊。”

  “哈哈,薑老,你都明白,謝卿能不明白?”孝武帝笑道。

  “陛下說的極是。老奴隻是為謝都督擔心,到底還是年輕啊。”薑常侍趕緊點頭稱道。

  “我看無妨。”孝武帝雙眉一挑,雙眼一眯,一道精光一閃而逝:“敗軍之將,隻要謝卿在,他們就不敢妄動。你也說了,但就武力而言,謝卿難遇敵手,難道你還怕有人對謝卿不利?”

  “陛下,謝都督武功自是少有對手,可有些事情哪裏是武功決定得了的。”薑常侍低聲道:“陛下,老奴是怕有人為了一己私利,罔顧複國大計,不欲謝都督建此大功。常言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

  “哼,我已經知道了。”孝武帝道:“這才多久,王寶國竟然敢私自進京,道子也太不將朕看在眼裏了,竟敢其收留府中。”

  “陛下明見萬裏,王寶國乃一介小人,並不可怕。”薑常侍見目的達到,也不過分請求:“隻是事關陛下詔令,難免被人詬病。而王爺收留王國寶,不但有傷皇家顏麵,怕也讓其他世家有其他想法。”

  “哼!我會讓這小人明白,不是誰都可以罔顧朕的旨意。王馬公天下?可不是你王國寶!”孝武帝輕輕哼了一聲道,孝武帝略略一沉又道:“我聽說,有人給道子修府修廟,不如明日隨我去看看。”。

  “陛下,骨肉之親,豈因小人而傷。”薑常侍道:“那些小人,有陛下慧眼,成不了什麽氣候”。

  “還是薑老明白我的苦心。”孝武帝道:“可惜母後和道子弟弟都不明白啊。”

  “謝子明凱旋之日,就是陛下揚眉之時。”薑常侍道:“最多不過三五年的時間嘛,陛下青春正盛,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做事呢。這不剛過去快一年的時間,北伐成功,西向複國在望,都是陛下洪福啊。”

  “嗯,薑老言之有理。”孝武帝舒了口氣道:“不過,這寡人的洪福就別說了,還是謝家的芝蘭好啊。”孝武帝一說請謝瑍,情緒立刻就好了起來,問道“薑老,謝子明有沒有新作啊?”

  “啟奏陛下,聽說剛到上邽之時,謝瑍去拜謁了薑伯約墓。”薑常侍留意著孝武帝的臉色,眼見孝武帝陰雲轉晴,這才上前奏道。

  “哦?嗯。薑伯約也算忠於劉家社稷,可惜未遇明主,天不與爾時啊。”孝武帝歎道。

  “陛下所言甚是。”薑常侍看孝武帝並無不愉之色,接著說道:“薑伯約忠於漢室,雖死不悔,謝子明也是感其不易之心這才去的。”

  “哦。怎麽回事?”孝武帝問道。

  “陛下,謝都督祭拜於薑伯約墓前,賦詩一首,薑氏族人隨行之輩皆俱痛哭流涕,以謝子明公允,而恥承祚謾言。”

  “說來聽聽,”孝武帝有了興趣。

  薑常侍略略一沉,向孝武帝躬身吟誦道:

  “天水俊異才,明主未可期。

  固有複漢誌,惜無通天力。

  蜀自難成事,死以報遇知。

  錚錚骨不屈,拳拳心何易?

  雖敗猶未悔,英雄不可欺。”

  “善!”孝武帝道:“正吟出朕之心意也。天水俊異才,明主未可期。錚錚骨不屈,拳拳心何易?謝卿真忠直之士也。”

  “陛下,常言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薑常侍道:“謝都督如此拜祭死臣,亦必忠貞之輩。陛下洪福,社稷之幸啊。”

  “哈哈,朕沒看錯謝子明。”孝武帝哈哈大笑:“還有別的嗎?”

  “陛下,謝都督在上邽時,還去了附近一座叫麥積崖的小山。”薑常侍道:“山不高,據說景色還不錯。謝小子倒是登山作了一首詩。”

  “小山倒有大風景啊,”孝武帝道:“就憑謝卿的詩也一定會出名的。說吧,詩如何寫的?”

  薑常侍自然早就做足了準備,開口吟道:“

  挺秀危峰不可躋,岧嶤上與白雲齊。

  西瞻方覺昆侖小,東顧卻嫌華嶽低。

  千裏堆嵐煙漠漠,幾村橫翠雨淅淅。

  絕巔無徑人罕至,到此有情自題詩。”

  “哈哈哈,謝卿好氣魄啊。小昆侖而低華嶽,就怕此山當不起謝卿誇讚,言過其實啊。”孝武帝笑道:“一座小山有此氣魄嗎?那五嶽該是何等氣象?”

  “陛下說的是,應該是謝都督戎馬倥傯,難得一歇。乍見之下,就覺著好了。”薑常侍道。

  “詩還是好詩,就怕麥積崖當不起啊。”孝武帝點點頭道。

  “陛下有暇,亦可去一觀。謝都督詩之真偽則一目了然矣。”薑常侍拱手道:“如今關中已全部克複,大晉複興在即,萬民安居,群盜匿跡,陛下洪福啊。”

  “薑老啊,以後就別老說什麽‘陛下洪福’了,朕不願聽這些虛言。”孝武帝道。“不過薑老此言有理,等謝卿歸來,朕一定出去四下看看。”

  “對了,陛下,謝子明還讓我帶給陛下一物。”薑常侍拿出了謝瑍寫的千字文道。

  “哦?什麽東西,快拿來朕要看看!”孝武帝本來歪斜著的身子,一下就坐了起來。

  “謝都督親編的《千字文》。”薑常侍雙手呈上。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善!大善!”孝武帝道:“前撰三字經,後集千字文。俱可作我朝啟蒙經典,謝子明果然是心存王化。教化可用,教化可用啊。”

  孝武帝看著眼前的冊子,心中十分不平靜。想謝瑍比他還要小三四歲,原來一直傻不拉幾的小子,一下子變得如此高大上,孝武帝每每想來就充滿了喜感,所以才如此喜歡謝瑍。謝瑍自出征北伐,首先智取鄴城,震動朝廷,接下來勢如破竹一路攻入幽州。一篇《三字經》讓孝武帝震驚,震驚的不是文采,而是選材;此篇《千字文》則更顯示了謝瑍對教化的關注,不但是字選得好、寫得好,更重要的是蘊含了世間的大道。很多的東西還不是這個世界的人能理解的。孝武帝雖然喊著好,卻也有疑惑,但孝武帝知道謝瑍不會妄言,這個謝子明還會給自己帶來多少驚喜呢?

  這正是:君王道善存教化,薑老代獻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