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克猛將劉裕試形意,收平州雄況歸王師(2)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175
  書接上回。

  目送雄況一行遠去,韓雲支的父親韓霖這才正式向劉裕等人道謝。

  “多謝將軍救我全家之大恩!”韓霖這才上前見禮。

  “老伯,使不得,我和韓兄份屬兄弟,又同朝共事,豈能受你的大禮。”劉裕一邊閃開,一邊還禮道:“老伯和伯母能安全到來,我和雲支兄一樣高興,還請老伯多加指教。”劉裕一邊說著一邊看著韓雲支妻子身邊的孩子,上前一禮道:“劉裕見過嫂嫂。”韓妻趕忙見禮,口稱恩公,十分謙和:“恩公在上,小女子攜稚子見過恩公。”劉裕虛扶一把道:“嫂嫂不必客氣,這就是三個侄子吧。大侄子和都督的小弟差不多大,比我小弟小幾歲,我看可以讓他們去幽州讀書嘛。都督要在幽州建最好的大學。可惜我不大喜歡讀書。”

  “最小的乃是個女孩。”韓雲支道。

  “啊呀呀,真是羨煞人也。”劉裕跟謝瑍學得不錯,一點沒有認錯人的尷尬:“韓兄兒女雙全啊,可惜劉某至今孑然一身,看來也得找個婆娘了,哈哈。”

  “劉將軍,不會是條件太高了吧。”韓雲支道。

  “哪裏哪裏,劉某家境貧寒,上有老母,下有小弟,哪裏有女子肯嫁給這樣的窮小子。”劉裕自嘲道。

  “劉將軍太謙虛了。”韓雲支以為劉裕是謙虛,可他哪裏知道這也是實情呢。

  乙未丙子,六月初五。

  劉裕和韓雲支帶著五百精騎回到了玄菟城。雄況帶著三千晉軍精騎,返回遼東郡。他的家眷卻在平原城,雄況豪言自有對策。

  從這一日開始,劉裕大軍就開始了正式水軍訓練。

  乙未庚辰(六月初九),謝瑍的信到了。

  信有三封,分別寫給劉裕、慕容農、高韜。言長安培訓事,並告張虎取姑臧,大軍已屯天水。囑咐三人,首要保重身體,穩紮穩打,切勿急躁,新政事關將來,至關重要。注意南下渡江事,軍兵安全問題,如有時間可否教學遊水等等。還特別告訴劉裕,給他看好了一個姑娘,到時候回建康看看。這就是陳老板的女兒,今年十九歲,比劉裕小三四歲。

  三個人心中暗歎,都督百忙之中,還要給他們每個人寫信。不但關注戰事,也提點政事,首談保重身體。

  韓雲支在旁,突然覺得氣氛不對。本來四個人正在討論事情,接到快馬來信,三個人就變得這樣了。

  “三位,你們這是?”韓雲支忍不住問道。

  “都督來信了。”劉裕眼睛有些濕潤:“你也看看吧。”說著就把自己的信遞給韓雲支。韓雲支愣住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給你看你就看,我都不怕,你怕什麽。”劉裕使勁眨眨眼道。

  韓雲支接過信函,一看就摘不動眼睛了,這字寫得太好了。

  韓雲支允文允武,也算是儒將,看到謝瑍的字,頓生自慚形穢之感。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書體,大小雖然不完全一樣大小,卻顯得十分和諧。雖是小楷,但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有直開一派之勢。

  這下輪到劉裕三人發愣了,看著如癡如醉的韓雲支,他們立刻明白了,一定是給都督的字迷住了。慕容農看看手中的信,他這個是顏體,因為慕容農年紀較大些,顏體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高韜是文人,謝瑍寫的時候用的是行書,盡顯筆意遒潤、章法疏良,行氣暢達之勢。高韜如獲至寶。劉裕認字少,所以用的是歐體真書。

  韓雲支看完了信,剛開始被字震撼,接著就被謝瑍對屬下的關愛感動。這哪裏是一個年未弱冠的童子所能做到的,難道這就是天縱之才嗎?他忽然想起,劉裕曾說的話來。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思想之中的時候,劉裕忽然起身,一站就是三體式,接著一遍又一遍的練習起五行拳來。三個人中,慕容農和韓雲支都是高手,從這些簡單明了的動作裏,看到的是進退防守的無拘無束;高韜不然,他看的是五行合一,渾然一體。劉裕在無意中前進了一大步。

  “唉,我想都督了。”劉裕力竭,慨然長歎。

  “將軍,你這套拳就是都督所授的五拳嗎?”韓雲支無話找話道。

  “是啊,可惜我還是做不到都督的樣子。”劉裕道。

  “已經很好了,將軍。”高韜說道:“我雖然不懂武功,但我感到了一種混元的氣勢。”

  “混元?”劉裕一驚:“果真有混元之感?”

  “我們看的是攻防如一,應該也算是混元了吧。”韓雲支和慕容農一齊道。

  “如此說來,我確是進了一層。”劉裕喜道:“還是因為大少爺的信,才讓我晉級的,真是太神了。”

  這樣事情,近期在晉軍中不斷地發生,因為謝瑍的信。

  乙未丁酉(六月二十六),晴,立秋。

  轉眼二十天過去了,無論是先登營,還是遊水訓練,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當然效果最大的還是遊泳訓練。你想,正是盛夏,在河裏學遊泳,多自在。

  四個人商量了一下,選定吉日,準備七月初三誓師南征。因為韓雲支的家眷都在玄菟,為了照顧他全家團圓,準備讓韓雲支繼續鎮守玄菟,其餘諸人南下丸都。並立刻派出千人小分隊,化整為零,潛入丸都,等待配合大軍裏應外合。

  從玄菟至丸都山城,這一段路直線距離和昌黎至玄菟差不多,都不到三百公裏,可因為山巒重疊,丘陵遍布,加上河道縱橫,繞行、搭橋之處很多,實際路程怕要超過一倍以上,所用時間就更長了。所以行軍將相當困難,這就是為何曹魏征高句麗時用時三載才得以凱旋的原因。

  三個人根據行軍路線,計算了一下行軍時間,最少要50天,也就是說,不考慮天氣原因,也不考慮路途的其他不可預料狀況,到達丸都山城就要八月底、九月初的樣子。如果有意外情況,恐怕年內收複丸都就很困難。這樣算起來,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也就是說,九月裏必須拿下高句麗王城。進入十月就是初冬了。

  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乙未庚子(六月二十九),陰雨。

  正在大堂議事的劉裕、慕容農和高韜,看著一進來就跪在地上的韓雲支,有些莫名其妙。

  “韓兄,這是怎麽了?”劉裕趕緊起身相攙道:“是不是小弟等哪兒做的不對,您盡管說,隻要是小弟錯了,小弟改。”

  “三位大人,不知韓某可有什麽做錯或者對不住各位的地方?”韓雲支跪在地上,堅決不起。

  “韓兄,此話怎講?”劉裕道:“韓兄任勞任怨,從不言苦累,實乃有功之人。你我又情同兄弟,說什麽對住對不住的就見外了。要說對不住,倒是小弟讓韓兄承擔的事情太多了才是。”

  “既然韓某做事尚可,將軍亦覺得韓某可用,為何南征這樣的大事,卻讓韓某守在家中?”韓雲支道。

  “哈哈,韓兄誤會了。”劉裕再次攙扶道:“快快請起,聽小弟慢慢道來。”劉裕攙起韓雲支,讓他坐好,又讓人上了熱茶,才開口道:“韓兄,讓您留下鎮守此地,是我們三個人商量決定的。主要原因呢,是因為伯父伯母、以及嫂子和孩子都在這邊,你留下鎮守,照顧家人比較方便,一舉兩得嘛,何樂而不為呢。”

  “將軍,救我一家之恩,韓某不曾報答,此刻正是報效之時。”韓雲支抱拳道:“請將軍允準末將跟隨南征,以效犬馬之勞。”

  “韓兄,是不是回去跟嫂夫人和伯父伯母商量一下,再作決定?”劉裕道。

  “這本來就是家父和妻子的意見。”韓雲支道:“我雖然不知道您是如何救出我的全家老小的全過程,但我聽說的那些就足以證明,凶險無比。所以我一定要參加南征。”

  “韓將軍,你要是參加南征,我們肯定是歡迎的。”劉裕道:“畢竟這一路你最熟悉,有你帶隊我們放心啊。還有就是,救你全家的不是我,是荊差,荊差是誰?荊差是都督派給我的。都督告知某,如果有了很難辦的事,就可以讓荊差出麵。而且,請將軍務必要記住,救將軍的家人,是我們應該做的,真正救他們的是將軍自己!如果你跟王師作對,我們可能救你嗎?如果你是為非作歹之人,別說救你,就算是你投降了,還是要依律製裁。大都督特別注意遵法守法,你已見過我們的軍紀,由此可見一斑啊。”

  聽著劉裕的話,韓雲支沉默了。施恩不圖報,這才是真正的有道之師吧。

  “多謝將軍教誨。”韓雲支抱拳道:“韓某願為大軍先鋒,遇山開路,逢水搭橋,請將軍允準!”

  “我知道了,你回去準備吧。”劉裕拍拍韓雲支的肩膀道。

  “諾!末將告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