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北伐隱若成故事,西進豁然待從頭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226
  第七十二章北伐隱若成故事,西進豁然待從頭(3)

  就算謝瑍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議。但畢竟後世見的多了,謝瑍沒顯出薑孝他們的驚訝來。

  謝瑍走上前去,想要打個招呼。

  看到謝瑍向他走來,那小夥子像是見了鬼似的,嘴裏喊了一聲什麽,轉身往後就跑。

  謝瑍一笑,蹭蹭幾步就把手搭在了小夥子的肩頭。

  頓時謝瑍心中一驚:好大的力氣。這是謝瑍第一次感覺人的力氣會這麽大。就算是天生巨力的太史庸,怕也不是這小子的對手。

  說真的,這小夥子跑得夠快了,可他哪裏比得上先天的謝瑍。他的力氣再大,給謝瑍借力打力,好像自己跟自己對上了,哪裏動得了?

  小夥子走不了了。無論他如何用力,都邁不了步子。

  他轉回身,看妖怪似的看著謝瑍,瞪大眼睛裏寫滿了恐懼和驚奇。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力氣有多大,也知道自己跑得多快。

  謝瑍迎著他的目光,微微含笑。

  在謝瑍純淨的目光和笑容裏,他終於明白似乎不是鬼,也不是妖怪,恐懼的神色放鬆下來,雖然還有些緊張。

  “兄弟,你叫什麽名字?”謝瑍看小夥子不再害怕,才輕聲問道。

  這小夥子並不答話,一直盯著謝瑍。

  領他們來的老者走過來,歎了口氣,才慢慢說道:“好教公子得知,我們也不知道這孩子姓什麽叫什麽,這孩子是流落到此地的。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的父母已經去世了,那時候他才不到兩歲。”再歎了一口氣:“唉,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好在這小子從小身體就好,從不生病,而且力氣大得出奇,我們都叫他大力。”

  “哦,多謝相告。”謝瑍一抱拳道:“他長得跟我親兄弟似的,不,親兄弟也沒這麽像。如果您放心的話,讓他跟著我如何?”

  “實不相瞞,老朽就是看你容貌,才讓你來此的。”老者拱手道:“公子,這孩子命苦,能吃力大,自小就沒吃過一頓飽飯。翻山越嶺、挖陷阱逮兔子都是他的拿手好戲,尋常馬也能給他追上。公子您可憐他,就帶他走吧。”

  “老人家,我得問問他,要是他願意我就帶他走。”謝瑍施禮道。

  “小兄弟,以後跟著我怎麽樣?”謝瑍看著這個酷似自己的半大小子

  ,直接祭出大殺器:“保你有吃的,而且能吃飽。”

  你不是沒吃過飽飯嗎?這一招一定好使。

  可惜,謝瑍失敗了。

  大力似乎什麽都沒聽到,隻是定定地盯著謝瑍這個熟悉而陌生的人。

  謝瑍伸出手掌,在他眼前晃晃,他才轉移了視線。卻是直接出手抓向謝瑍的手掌。

  謝瑍坐腕沉肘叼住大力的手腕,這大力有勁使不出,急得哇哇大叫。謝瑍上步轉身,擰腰旋掌背靠,大力如遭雷擊,一下迸出老遠,卻是安然著地。

  這是謝瑍看到大力出手,心中突發靈感,這小子怕是看上自己的功夫了。於是,才微不可察地使出背折靠,吸引這小子。

  “額要學這個!”大力開口了。

  “跟著我,我教你!”謝瑍鬆了口氣,總算找對路子了。

  “還有,剛才說的吃飽。”大力再次開口。

  暈,原來都記著呢。

  謝瑍點點頭:“沒問題。”

  “那額跟著你了!”大力露出罕見的笑意:“看見你就好像看見俺自己,好玩。”

  “跟著我,練武要吃苦的。”謝瑍來到大力身邊,伸出手:“好兄弟,握手!”

  “額不怕吃苦!”大力很是用力的握住謝瑍的手,可是無論他怎麽用力,似乎是泥牛入海一般,謝瑍都一臉平靜。

  “是不是很奇怪?”謝瑍笑著說道:“等你學會了,你也能做到。”

  大力用力點點頭。眾鄉民也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頓時氣氛活躍了不少。有的小孩子竟然一點不怕生的上前,看著謝瑍他們的馬。

  看看天色不早,謝瑍讓手下們將帶的糧食貢獻出來,熬成稀飯,讓這些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百姓打打牙祭。眾鄉親雖然貧困,卻也不是吝嗇之人,殺了一頭羊燉上。充分體現了西部先民們的直爽和古道熱腸。

  即使如此,十幾戶人家,上百口人,想吃飽是不可能的。

  這個籍籍無名的小村落,因為這一晚被曆史記住,史載為大力村。

  翌日一早,謝瑍練功完畢,帶了大力南行。大力村的老少爺們都出來送行,謝瑍告訴他們,如果實在過不下去,就去長安或者代來城。那裏的官府會安置他們。看著他們疑惑的眼神,謝瑍也不多解釋,有些事情隻有經曆過才會明白。多年以後,大力回歸,大力村的父老也早已知道了那一晚他們是多麽的幸運,而現在的大力村早已是家家有餘糧,洞洞有新娘的大村子了。

  告別了大力村的父老,不多久後麵就有人趕了上來,正是昨日回轉中軍傳令的李釋。李釋向謝瑍報告了軍情,一行人直奔黃帝陵而去。

  黃帝陵,是黃帝的陵墓。

  我國有明確記載的黃帝陵有四處:一、陝西黃陵縣;二、河南靈寶荊山;三、河北涿鹿;四、甘肅正寧。究竟那個是黃帝的真正陵墓所在,專家們各執一說,但都沒有明確的曆史證據證明。既然漢武帝在陝西橋山祭奠,我們還是把陝西省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當做黃帝的正宗陵寢吧,!不然謝瑍此行豈不是做了無用功?雖然有人說甘肅正寧才是真正的帝陵,而且列舉了諸多的證據,筆者也覺得並非空穴來風,宜暫存疑。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史記》記載:“黃帝崩,葬橋山。”這是橋山黃帝陵之所以被公認為是正宗黃帝陵的依據。黃帝陵坐落在陝西省延安南部黃陵縣的橋山之上。這裏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傳說黃帝生於山東壽丘,逝世於河南荊山,葬在陝西橋山。橋山位於黃陵縣城北1公裏。陵塚在橋山之巔橋山有沮水環繞,群山環抱,古柏參天,有大路可通山頂直至陵前。山頂立一石碑,名為下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字樣。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題“黃帝陵”在三個大字。祭亭後麵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雙”四字。黃帝陵塚在山頂平台的中央,陵塚高3.6米,周長48米,有磚砌花護圍。四周古柏成林,幽靜深邃。曆代政府對保護黃陵古柏都很重視,宋、元、明、清都有保護黃陵的指示或通令。據黃陵縣誌記載,橋山柏林約4平方公裏,共63000餘株。還有西漢時修築的黃帝陵上的“漢武仙台”,和漢武至此留下的“掛甲柏”的傳說。

  謝瑍不知道的是,老者的村子就是後世的保安南部永寧附近,也就是今之誌丹縣南部。

  一行人在雕陰(今直羅鎮)渡過華水(亦稱華池水,洛河之流,今葫蘆河),離了直道,向東南直奔黃帝陵。

  寫得再好,也不如實地遊覽,一目了然。

  謝瑍對後世的黃帝陵自然不陌生,來到了帝陵才發現,完全不是他見過的模樣。首先,沒有那麽多的古柏,其次沒有那麽多的建築,而且黃帝行宮中也沒有軒轅廟。反而在橋山西麓,有一座巍峨的廟宇—軒轅觀。

  很明顯,帝陵是西漢前就有的,不然秦靈公“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的記載從何而來?即使如此,那時的祭祀,並不固定,也沒有什麽專門維護一說。至於古柏,絕大部分是後世,特別是隋唐以後諸代王朝不斷積累而成的。這也反映出,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是各朝各代都認同的。

  黃帝聯合炎帝打敗蚩尤後,由華族部落聯盟首領成為天下共主,使華夏民族由蠻荒時代跨入了文明時代,黃帝受到後世的敬仰和崇拜理所當然。後人在橋山起塚為陵,立廟祭祀,既表達了後世的懷念,也客觀上起到了加強民族政治統治和文化認同的作用。

  在黃帝死後的幾千年裏,曆代祭祀黃帝的活動從未中斷。從虞、夏、商、周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時段將黃帝同時作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無一例外地將黃帝作為祖先祭祀。

  謝瑍今日至此,無疑是非常虔誠的。後世國家領導人每年都有專程參加公祭,這無疑成了一種象征,除了人文象征之外,還有民族之根的意義。能夠成為祭奠主體,主導一場國家層次的祭祀,這是謝瑍以前沒有想過的。

  說實話,謝瑍的心情有些複雜。

  未完待續

  ※※※※※※※※※※※※※※※※※※※※

  因為公司工作項目,無法正常寫作。

  由原來的日更,改為周更。

  持續時間約為一年左右,謝謝大家的幫助!

  項目完成後,即可恢複正常更新。

  給您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