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魏普高河套初試手,慕容垂草原重匿身(上)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4      字數:3076
  第58章魏普高河套初試手,慕容垂草原重匿身(上)

  書接上回,謝瑍收到魏平傳來的消息,拓跋珪如此明顯的意圖,豈能不知。

  謝瑍看了信函,淡淡一笑。

  這樣的情形,早就有所預料,早就商定處置之法,謝瑍真心輕鬆。

  此乃以往少數民族慣用之伎倆。

  漢軍勢大而來,即歸附求賞賜;一旦漢軍離開,即翻臉不認娘。扣關劫掠,毫無顧忌。所以謝瑍特別叮囑魏平,對於此類的歸附一律不予接受。如真心歸附就獻其牛羊子民,其王則入京都拜見天子,等待天子旨意。

  若無此誠意,絕不姑息養奸,堅決消滅之。

  謝瑍將北府屬下將領以及墨羽等一幫奇人異士招至州衙,做臨行前的安排。

  謝瑍書房內,一派肅然。

  謝瑍身長玉立環視諸將,然後緩緩坐定,才開口道:“諸位,新征將始,召諸君來此,瑍有以相贈。並非人人皆有,凡一軍主將、副將或一部主事方可持有。此物乃本都督專為各部屬長官打造。望大家努力爭先,早得此物。”

  “以高、少寬二位將軍。”謝瑍首先點名的竟然是大家並不太熟悉的兩位,但謝瑍知道這兩人絕非常人,不然謝瑍也不會將幽州交給他們。“幽州之安危係於二位,此為東北方麵之基石,劉裕將軍之後方依托之地,本都督家眷和幼弟均在此地。”謝瑍說著,一揮手,謝禎和謝祥每人雙手托著一把彎刀呈上。

  “以高將軍,此刀名曰地英,請接刀。”謝瑍鄭重地將刀遞給張垚。

  “謝都督!”張垚接過刀,立正敬禮。謝瑍還禮。

  “少寬將軍,此刀名曰地慧,請接刀。”

  “謝都督!”馬季接過刀,立正敬禮。

  ……

  “德輿將軍,此劍名曰天猛,請接劍!”謝瑍深沉的目光看著劉裕,劉裕一個激靈。

  “謝大少爺!”劉裕雙手接刀,敬禮退下。

  “道和兄,此劍名曰天機,請接劍!”

  “謝大都督!”劉穆之答道,躬身施禮。

  ……

  “墨羽兄弟,此劍名曰天巧,請接劍。”

  “謝大都督!”墨羽沒想到會有他的事,有些吃驚,但還是很快回過神來。

  “杜道長,不知子明之劍可願接受否?”謝瑍最後看著一旁的杜昺道。

  “還有貧道之劍?”杜昺奇道:“不知貧道所持之劍為何劍?”

  “道長,此劍名曰天閑。”說著謝瑍將劍遞給杜昺。

  杜昺看著劍鞘精致的花紋,仔細觀瞧上麵是山川河流。杜昺一手握住劍鞘,一手握住劍柄,輕輕按下繃簧,刷的一聲劍出半截,但覺寒氣逼人。緩緩抽出短劍,劍長一尺九寸,劍身百煉精鋼所鑄,劍刃極薄,自劍脊向兩側漸變,如一泓秋水,閃著淡淡的寒光。

  “好劍!”杜昺讚道。

  剛才眾人在肅然的氣氛中,沒人去看自己接受的刀劍。這會兒看到杜昺拔劍,才如夢方醒。接刀之人,看著自己手中的刀,刀鞘之上是魚蟲猛獸,刀柄之上除了刀名,另一側是一個大寫的X。

  張垚率先抽出彎刀,但見寒光閃閃,長約二尺七寸,比劍略長。

  “果然好刀!”眾人齊聲讚道。

  謝瑍輕輕咳嗽一聲,眾人立刻靜了下來。

  “此次所授刀劍,乃首次授勳之代表物件。本督共設劍36把,刀72把,合天罡地煞108之數。”謝瑍緩緩說道:“非有一技之長和主將不能持有。這是一種榮譽,而非特權。你們明白嗎?”

  “明白!”眾人齊聲答道。

  “既如此,那就各自去忙吧。我等著大家的捷報!”謝瑍正色道。

  “諾!我等告辭!”

  且說眾人退去,按計劃出兵不提。

  此次授出刀劍共十九把,其中天字類十二把,地字類七把。名單如下:

  杜昺(天閑劍),劉穆之(天機劍),慕容垂(天雄劍),劉裕(天猛劍),張虎(天英劍),太史庸(天立劍),桓玄(天究劍),魏平(天捷劍),薑孝(天退劍),慕容農(天平劍),劉毅(天敗劍);(其中慕容垂、張虎、劉毅因帶兵在外,暫存總參部。)

  張垚(地英刀),馬季(地慧刀),錢玄(地飛刀),李釋(地速刀),趙印(地威刀),馬能(地刑刀),鄭密(地明刀)。

  不說謝瑍行前授刀劍,且說牛川對壘狀況。

  魏平製定作戰計劃,多次和謝瑍交流,自是深諳謝瑍之意。魏平命大軍紮下營寨,並不進攻,進行威懾。

  魏平將令拓跋珪歸降晉廷之回複讓其使者帶回之時,暗暗派人私下散布謝瑍二十萬大軍將至的流言,並打探拓跋氏之消息。拓跋氏立國未久,聞此留言,又見數萬騎兵威勢,果然恐懼。一時請降之聲大盛。

  拓跋珪不過以此求得發展時間和空間,哪有真心歸降之意。見此回複,心下大怒,暗下決心,來日必報此仇。一邊派人和晉人周旋,贏得時間,一邊安排族人準備向西北撤退。

  而此刻平城,卻是另一副田地。

  劉牢之派他的副將慕容楷,穿軍都陘,翻越太行到達平城。慕容垂將城中之事和將令向慕容楷交待完畢,即按照謝瑍的指令,和張虎帶了親隨數百精騎北向越過長城,以便與謝瑍大軍匯合。

  行前,慕容垂點撥前來送行的慕容楷道:“回城後,召見苻師奴。放其回晉陽,將此地以及大軍西向和南下的消息模糊地告訴他。等他回到晉陽,定然會讓苻丕亂上加亂的。”說完,朝慕容楷揮揮手。

  慕容垂邊走邊想著來將所述的各路軍的標的。突然慕容垂勒住戰馬道:“東西兩個方向各派五人探尋消息,其餘人原地警戒休息。”

  慕容垂是老手,計算了一下時間,北路先頭部隊應該離此不遠了,所以才有此舉。而且慕容垂知道向西260裏左右就是拓跋珪的大帳所在,晉軍到來的消息必早為拓跋氏得知,兩方應都能得到消息。

  果然,兩個時辰後,東方的探馬來報,大軍已經離此不足百裏。而西方的消息半個時辰後也傳了回來,拓跋氏正在收拾準備西撤。慕容垂點點頭,果然不出他的所料。

  “我軍主帥何人?”慕容垂問道。

  “據說是謝都督,我們沒有見到。這是前鋒部隊,主將叫魏平字普高。是都督府參謀部的參謀。”一個探馬稟道。

  “魏將軍可有軍令?”慕容垂問道。

  “魏將軍聞聽燕王到此,本欲親來相迎,奈何拓跋珪派來了求和使者,不得脫身,請燕王即刻前去相商對策。”

  “如此甚好!我們走。”一行人馬策馬東去。

  牛川,拓跋珪大帳。

  為晉大軍威懾,朝內人心不穩,無奈之下,拓跋珪召集心腹,將晉廷之回複明告。

  拓跋珪道:“諸位,晉廷之意實欲去本王根基也。各位有何良策?”

  長孫嵩道:“大王,由此可見,此軍主帥定看破大王計策。此計不行。西撤之策恐必為晉軍得知,如為敵所乘,後果不堪。臣願再入晉軍大營一探虛實,我王等臣下回返再作計議不遲。”

  眾人皆稱善。拓跋珪命長孫嵩持了國書,前去魏平營中。

  這樣大的動作,如何瞞得過探馬探子,早有消息報到魏平帳前。

  魏平和慕容垂見麵以後,相談良久,計議已畢。

  慕容垂隱身不出,明麵一應事務處理都有魏平安排。

  魏平一邊安排部分兵馬化整為零向陰山方向運動,準備伏擊拓跋珪,一邊嚴令各營寨,加強警戒,嚴防拓跋氏襲營;同時令各寨遍插旌旆旗幟,迷惑敵軍。

  長孫嵩出使的消息傳到魏平大帳,魏平自然明白,這是敵人進一步探聽大軍消息,於是叫過一班將校,交代一番,專等代國使者到來。

  正在此時,有探馬來報,拓跋氏手下護佛侯部帥侯辰、乙弗部帥代題叛走。魏平大喜道:“真乃天助我也。”

  書中暗表,護佛侯部帥侯辰、乙弗部帥代題兩部在曆史上是趁拓跋珪五月駕遊幸陵石之時,方才叛走的,因為謝瑍北伐的原因,將此事件提前了兩個多月。當是時也,諸將前往追趕,拓跋珪說:“侯辰等世修職役,雖有小愆,宜且忍之。當今草創,人情未一,愚近者固應趑趄,不足追也。”可以說是相當的淡定從容。一是認為侯辰代題確是不值一唏,再就是可能拓跋珪強裝笑顏。可在今日這個大軍壓境的時刻,卻無異於雪上加霜,拓跋氏國內一片混亂。這就是為什麽魏平大喜的原因。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