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章 他是不是有些飄啊
作者:二毛君      更新:2021-08-27 15:59      字數:2176
  陳釋的病好了。潘濤拿著劉牧樵給他的一個標準單位的骨髓開始了研究,他培養了幾株骨髓幹細胞,長得很好。

  他開始給第一個病人做移植。

  效果,嘿嘿,不用一丁點的抗免疫的抑製劑,第三天,就在血管內找到了新產生的血細胞。

  太振奮了。

  潘濤做了一輩子的骨髓移植,哪一次不是小心又小心?生怕發生排異反應。

  做一台骨髓移植手術,有幾個關鍵步驟。

  一是配型,很艱難,幾百個標本中去篩查,能夠找到3、4個位點相匹配的就是皆大歡喜了,就表示移植有了成功的可能。

  第二步化療,把癌變的白細胞殺死。實際上是把患者身體所有白細胞殺滅了,為移植騰挪空間。

  這一步還含有第三關,感染關。

  第四關就是移植後的排異關。

  這是最難的一關,也是成敗的關鍵,幾乎所有的病人都會出現排異反應,這就靠醫生了,怎麽用藥非常關鍵。

  免疫要抑製,但又不能全部抑製,身體還需要一定的免疫力,否則可能出現難以逆轉的感染,這種感染一旦發生,極為凶險,存活率非常低。

  有時候,早上出現感染症狀,下午人就沒了。

  所以說,移植最大的難題就是排異反應這一關,即便是大專家,也不敢說這一關能夠輕易過去。

  第五關就是移植細胞的再生了。

  一個病人,從進院準備移植到移植成功,最快要3個月以上,大多數都在半年左右,久的有兩年的。

  現在,潘濤手裏有幾株沒有抗原標記的骨髓幹細胞,他急切地開始了實驗,這麽好的東西,不試一下心裏忍受不了哇。

  他手裏已經有32個病人了,他們都在等第一個病人的結果。

  傳來了好消息。

  第一例病人第3天檢測到了新生產的血細胞。

  第5天,數量在直線上升;第10天翻了一倍。第15天又翻了一倍。

  21天,病人的血細胞穩定了,保持在正常水平,不再上升。

  也就是說,21天,病人正式痊愈!

  這可是不得了的成績。

  潘濤又幫5個患者進行第二批實驗,他不準備等,等第二批術後10天,他幫第三批10個人移植。

  等到了第二批痊愈的那一天,他又給剩下的16個病人進行移植。

  這是潘濤院士進行的首批32例實驗。

  全部成功,沒有發生一例排異反應。

  這是一個偉大的成果——不過,加偉大兩字,還必須有另外一個前提,他必須有足夠的無免疫標記的骨髓幹細胞。

  這是一個問題。

  第一批32個病人幾乎把他的骨髓幹細胞耗盡——他留下了一株做種子,繼續培養。

  培養的周期有點長,也不是無限製的。

  他算了一下,即使節約用,每一單位的骨髓隻能用半年,治療2000病人左右。

  潘濤在津城一院一年收治的白血病病人,大約是3600人左右,安泰醫院未來的前景肯定要光明,他的目標是收治6000到7000人。

  因為白血病人最短的住院周期是30天,那麽,一年收治6千到7千人,確實需要300張床位。

  潘濤在津城一院每年是3、4千病人,他擁有的病床是500張,主要是病人住院周期太長。

  現在縮短了住院時間,安泰醫院準備300張床位,基本上可以滿足需要。

  “劉牧樵,問題來了,骨髓不夠用啊。您門路廣,可不可以每年給我提供兩三個骨髓?”

  這一天,潘濤的論文發表了,中華《血液病學》期刊刊登了蟠桃的論文,並且是冠以“特約”倆字,他來向劉牧樵匯報。

  本來,他準備和劉牧樵合作寫這篇文章,劉牧樵拒絕了。

  “我不要冠名,更不要說我是骨髓提供者,你要保密。”劉牧樵當時就這麽說的。

  今天,他把文章拿來給劉牧樵看。

  這是一個成果,很大的成果,要是滿足了骨髓的供應,就等於是攻克了白血病的治療。

  他的骨髓幹細胞培養隻能用半年,因為細胞的增殖,在體外是有限製的,不能無限製地在體外繁殖。

  潘濤院士原來也寄希望於從治愈的患者身上獲得骨髓,可是,失望了,他們移植幹細胞後,經過一段時期的繁殖,患者身上的骨髓細胞又出現了他本人的抗原標記。

  這樣就隻有一條路了,隻能通過劉牧樵獲得無抗原標記的骨髓細胞。

  劉牧樵苦笑著說:“一年需要多少?”

  潘濤院士說:“節約點,兩三個標準單位吧。”

  劉牧樵想了想,兩個單位不難,不就是獻兩次骨髓嗎?

  獻骨髓比鮮血稍微複雜一點,但是,總體來說,對人體是無害的,劉牧樵這種身體,一年獻4次也不會有問題。

  “我把病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使用原來的移植方法,另一部分,配型困難的,或者分型預後很差的,我就用你提供的骨髓培養液。”

  潘濤解釋。

  劉牧樵點頭說:“我也隻能答應你每年給你提供兩個標準單位骨髓,多了不行,我也弄不到。”

  潘教授喜出望外,他其實根本就沒有想到,劉牧樵會有穩定的骨髓供應。

  “哪還有什麽可說的?足夠了,足夠了,我要很好地利用這個機會,把血液科做成最大的專科。”

  潘濤很慶幸自己的決策,來安泰醫院是對的,當時,他為了得到劉牧樵那一個單位的骨髓,答應來安泰醫院工作,他根本沒想到劉牧樵還能搞到第二份,更沒想到他每年能夠給他兩個單位。

  太令人振奮了,完全可以放手一搏,建立國內最大的血液科完全具備條件。

  實現這個目標有兩個條件,一是他潘濤院士的名氣,二是安泰醫院血液科有可以不配型的骨髓,並且,過去移植成功率很低的幾種白血病,在這裏治愈的機會打了很多。

  潘濤院士打了雞血一樣回到科室,他又開始著手安排第二批病人進院移植了。

  這一次,他準備移植的病人數量增加了一倍多,72個人。

  劉牧樵接到孫濤的電話,孫濤說,“劉牧樵,不知道潘濤哪來的信心,這老家夥竟然限定我,在3個月內滿足他300張床位的要求。你說,他是不是有些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