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露點硬功夫出來
作者:二毛君      更新:2020-12-13 11:12      字數:2560
  一周後,劉牧樵再次踏上飛往山南大學魯齊醫院的飛機。

  這一次,他是來接受客座教授聘請書的,同時,他被授予山大的榮譽博士。

  和他隨行的還有薑薇。

  她有很多工作要銜接。

  作為劉牧樵工作室的辦公室主任,她要和山大這邊銜接,具體的程序怎麽走,都有一個敲定的過程。

  下飛機之後,薑薇去了山南大學本部,而劉牧樵去了魯齊醫院的新區,魯齊二院。

  劉牧樵被魯齊醫院神經科邀請過來做一台帕金森手術,病人是一個98歲的老人。

  98歲,年齡實在是太大了一點。

  但是,這病人,除了帕金森病,身體其他髒器功能都還良好,做了手術之後,有可能能夠生活自理。

  劉牧樵所采用的Taoshift術,對年齡是沒有要求的,隻要有一張CT片,或者核磁共振片,他就可以在10分鍾內幫病人治好病。

  此病人身份比較特殊,他是山南大學的元老級人物,在山大創建不久,他就是這裏的學生,畢業後留校任教。

  在這裏,他從助教幹起,一直做到了校長,30年前從校長的位子上下來。

  這位老教授不僅桃李滿天下,而且在鐵路建設上,有過卓越的貢獻,就譬如打隧道,現在還在使用他的技術。

  他也是院士,他的學生就是現在的校長。

  這個病人,是校長安排的,請劉牧樵幫他做手術。

  醫院領導非常重視,早早就做好了準備。

  他們先期已經做過一次會診,顯然,會診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劉牧樵一到,又進行第二次會診。

  會診非常規性的,參加的人最低也是副教授級別,由院長親自主持,業務副院長和神經內外科的幾名大佬參加。

  他們期待劉牧樵會對患者做一個全麵的評估。

  可是,失望了。

  劉牧樵看了一下病曆,又看了十幾分鍾的CT片,淡淡地說:“沒問題,可以上手術台了。”

  “風險,風險怎麽樣?”

  主持會診的院長急了,不充分討論風險,這怎麽行?

  手術就有風險,這是常識,何況,這還是顱內手術。

  至少,病曆上要寫清楚手術風險,和病人家屬談清楚手術風險,雖然校長是山大的校長,但人家也是子孫滿堂的人,他更是他們家庭的人。

  劉牧樵說:“風險,我基本上看不到有什麽大的風險。”

  “譬如出血啊,感染啊……”

  “不會的,不會出血的,也不會感染的,我有把握。”

  “但是,理論上的,也應該寫清楚,說清楚,對吧。”

  劉牧樵推了推眼鏡,“沒必要,十來分鍾的事,我手術都做完了。”

  院長心裏著急啊,有必要裝逼嗎?把理論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常規寫在病曆上,和家屬講一講,不就是耽誤半個小時嗎?

  “麻醉,至少是風險吧。”業務副院長也覺得不妥,趕緊加上一句。

  “我根本就不需要麻醉!”

  既然做了山大的客座教授,不露一些真功夫,我劉牧樵擔心你們心裏會不服。

  他準備用馬醉木樹脂,這東西,到目前為止,還沒出過任何副作用。

  最後,院長還是做了決定,由他和副院長找家屬談話,並且,病曆上也把可能出現的並發症等風險,都寫在病曆上。

  談話很委婉,也不說有絕對把握,也不說沒有絕對把握。

  總之,他們就表達一個意思——這是在學校校長的關懷下,請來了劉牧樵教授,目前,國內最有水平的人,請他親自手術。

  來到手術室,皮已經備好,一個閃閃發亮的光頭,一晃一晃的,在那裏不停地搖動。

  劉牧樵走到他麵前,拿手伸到老院長鼻子下,說:“老校長,先睡一會兒,等你醒了,病也就好了。”

  業務院長和神經內科主任親眼看到了這一驚駭的場景。

  他就這麽輕輕的幾句話,老校長在眨眼睛之間就沉沉地睡著了。

  這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你說不打麻醉,手術就這樣做?”副院長問。

  “對的,等我們做完手術,他就差不多醒了。”劉牧樵說。

  “萬一,他在手術過程中醒了怎麽辦?”

  “不會的,我設計了時間。”

  “你設計了時間?什麽意思?”

  “我設計了他在20分鍾後醒來。”

  “……”

  副院長和科主任沉默了。

  不沉默,說什麽呢?

  因為,這不能用醫學解釋。

  這是巫術中所說的催眠術?

  過去,有人說催眠術是神經科的一門技術,可是,沒見過。

  我魯齊醫院都沒見過的,西醫的老大哥,一直都沒見過世界上誰會真正的催眠術。

  但是,這小哥會,並且是真的會,還值得懷疑嗎?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但是我一雙眼睛,我們是幾個人都看到了。

  副院長、科主任、兩位護士妹妹,以及一位老麻醉師。

  忍不住,還是必須問一聲。

  “這是傳說中的催眠術嗎?”神經科主任問。

  劉牧樵咧嘴一笑,“你也相信催眠術?”

  “不信。但是,剛才……”

  劉牧樵沒有作聲,他不想說假話,更不能說真話,就這樣糊裏糊塗最好。

  開始手術。

  在10隻眼睛緊緊的盯著之下,劉牧樵很快完成了手術。

  今天,他是放置起搏器,這個方法效果更好。

  病人送回了病房。

  等劉牧樵他們收拾完東西,回到病房後不久,病人醒來了。

  一看時間,果然不錯,22分鍾。

  神經科主任親自做體格檢查,院長,副院長站在病人左邊。

  手不抖了,嘴不顫了,病人講話利索了。

  一個98歲的老頭,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有些詭異。

  有些驚悚。

  劉牧樵沒有過多停留,他回到了辦公室,在那裏閱讀另一張CT片。

  血管瘤。

  血管瘤,一種是介入療法,一種是開顱手術,這兩種手術都不是劉牧樵所擅長的。

  這兩個技術都是起點高技術,但是,並不需要登峰造極。

  劉牧樵並沒想過,那天自己也開展介入手術,或者今後成為神經外科醫生,親自開顱。

  沒必要。

  技術上,給其他醫生留有一定的空間。

  走自己的路,也留點路給別人走。

  譬如,劉牧樵不會祈禱係統給他開出做闌尾炎手術的技能,也不要求係統給他開出胃次全手術。

  這些手術留給其他醫生做。

  劉牧樵不會考慮去做腹腔鏡手術,也不會考慮去做介入手術,沒關係,這些技術留給其他醫生,他主要做別人難以完成的手術。

  這就夠了。

  劉牧樵把片子還給醫生,又拿起另外一張核磁共振片。

  “這是一個繼發性癲癇病人吧?”

  劉牧樵沒有看病人。

  “您這都看出來了?”

  “嗯,他的左側顳葉有一個疤痕,可能誘發癲癇,這個,可以做微創穿刺,效果非常好。”

  劉牧樵在幫神經內科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