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是英氣,你是痞氣
作者:若凡飛刀      更新:2020-12-13 02:14      字數:3114
  月牙湖的湖麵,水波漣漣,粼粼波光呈現出異樣的魅力,微風襲來,給人清涼的感覺。

  “這地方真不錯。”秦凡由衷地讚了一句。隻是身後的樓盤卻沒有幾棟,除了銷售中心較完整外,其餘的建築大都是半成品,工地上的材料、工棚、懶懶散散的工人、靜靜立在空中的塔吊

  “他們會還沒開完?”秦凡轉身問道。

  “還沒,來的領導有點囉嗦。”身著警服的周娜搖頭道。

  “今天沒課?”秦凡又奇怪地問道,每次來南京基本上都會見到她,按說公安係統的紀律不應該這麽鬆弛?

  “警校培訓已經結束了,過兩天就要回廳裏。”周娜隨意地說道。

  “艾箐人呢?”秦凡脫口問道。沒見到那丫頭,心裏還有些不習慣。

  “有任務。”周娜看著陽光下的秦凡,恍惚間像是見到一笑就露出潔白牙齒的丁毅。

  “我和她男朋友很像嗎?”像是窺破她的心中所想,秦凡隨口問道。

  “嗯,外形很像,不過他是英氣,你是痞氣。”周娜再一次地仔細打量著他,不得不承認確實如艾箐所說,真的很像。

  秦凡搖頭苦笑著,以前那位沈冰與他極為相似,現在又冒出來艾箐的男友也跟他相像。

  遠處半坡上的售樓部,蘇劍和艾穀衝著湖邊的他們連連揮手。

  “走吧,他們應該會開完了。”周娜說道。

  看著愁眉苦臉的蘇劍和艾穀,秦凡知道他們遇到的難處還不小。

  “銀行貸不到款,這真有點頭疼。”艾穀首先嘀咕了一句。大會議室裏,空蕩蕩隻有他們四人。隔著大院,對麵是建築公司辦公地點,黑鴉鴉的一幫人,不時地向這邊張望。

  “頭疼不頭疼,先吃飯再說。”蘇劍心大地說道。

  “艾總,這沒錢,我們就停工了,你也知道材料要錢,人工也要錢,我從老家帶來的錢都給墊完了。”不知何時,門口站著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在嚷道。

  “這還沒到撥款時間,你急什麽急。”艾穀不悅道。

  “艾總,我就這麽提前說一聲。”漢子搓著手賠笑道。

  酒桌上,秦凡聽著他們訴說目前的苦衷,像他們這種情況,內地的情況都差不多,都不能從銀行貸到款,銀行不貸款,銷售又出現困難,畢竟此時能全款購房的有錢人還是少數,偏偏蘇劍和艾穀開發的小區,還與新加坡房企開發的豪宅月牙湖花園比鄰。

  “捂著吧,能捂多長時間就捂多長時間,捂到上麵政策變化為止。”秦凡想起後世大佬們的做法,隨口說道。

  “這樣行嗎?”艾穀半信半疑道。

  秦凡突然心一動,現在整個房產都極度低迷,如果能利用他們的關係,多與當地政府簽訂土地出讓協議,把土地轉讓到自己的名下,總好過轉給香港那些房地產巨頭們。

  90年代的土地是采取協議轉讓形式,開發商與政府簽訂土地出讓協議,支付出讓金與前期動遷費等費用,就可以把土地轉讓到開發企業名下。

  協議轉讓也是時代的產物,那個年代土地資源豐富,拿地企業並不踴躍,地方政府為了保證土地財政收入,主動向各類開發商熱情招商,以較為優惠的條件,吸引開發商拿地,從而確保地方財政收入的來源。

  1997年,正逢東南亞金融危機,上海整個市場極度低迷。

  當時上海政府就主動向香港的房地產巨頭招商,讓這些富豪們來上海投資,開給他們的條件相當優惠,其他不說,就在土地開發期限上,極為寬鬆,大多數土地出讓合同上規定,土地開發周期長達八年之久,這樣就給這些外資囤積土地的機會,通過土地的長期儲備來博取土地增值。

  不少外商到了2000年後也沒有主動開發,而是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把一塊塊土地轉讓給其他內資與外資企業,通過土地增值來獲取收益,錢賺得不要有多輕鬆。像李嘉誠就是這樣卷走了上千億!

  房地產發展史上有些開發商成長是有原罪的。不少內資小房企,限於資金窘迫,往往是與地方政府協商,先象征性地支付一些意向金,出資幾百萬元就夠了,而房屋土地部門違規操作,收到定金後就發放土地使用權證,開發商拿到了產權證後就可以去銀行融資,拿了銀行的資金再來進行房地產開發。

  實際上現在內地人做房產都是賺一些快錢熱錢,還沒有香港那些富豪們的心黑。

  當然內資的小企業因為銀行銀根收緊,那離跑路也就不遠了。

  在北京,“萬通六兄弟”之一的潘石屹搞“單飛”時,他買下位於北京東三環口的紅星二鍋頭廠老廠址,想要開發一個名叫現代城的商住樓盤。他很有創意地想出了一個soho的新地產概念,意思是“小型辦公,居家辦公”,樓盤設計得也很時尚,是當時京城少有的簡約風格。

  與蘇劍和艾穀他們一樣,因樓市清淡,soho現代城推出後一直銷售委靡,潘石屹還特意請來曾經創辦過香港最大房地產代理公司利達行,並已轉戰北京樓市多年的鄧智仁出任項目的總策劃。

  鄧智仁使盡了百般手段,soho現代城的廣告和新聞日日見報,但是消費者的心就是熱不起來。

  到1998年11月,鄧智仁終於失去了耐心,跟潘石屹大吵一場後,心灰意冷地棄“城”而去。這個月,正是北京房地產銷售的淡季,潘石屹在公司內部除了天天喊口號,也實在想不出什麽新招,再加上從銀行貸不到款,幾乎就是數著日子等死。

  隻不過他的命極“硬”,從11月20日開始,“風水轉運”,現代城的銷售嗖嗖地上去了,最高的一天,賣了17套,成交額一下子就是3000萬元。這離鄧智仁棄現代城而去還不到20天。

  “潘石屹們”的好日子就這樣憑空而降了!

  1998年,麵對亞洲金融風暴衝擊,為擴大內需,《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製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23號)正式印發,啟動了房地產市場。房改主要目的是刺激住房消費需求,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這年國務院開始對房地產“鬆閘”。開春,國家計委和財政部取消建築行業的48項“不合理收費”。

  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以“特急件”的方式將《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發往各商業銀行,宣布即日起執行貸款期限最長可達20年,貸款額度最高可達房價的70%。

  7月份,又將原來的6%契稅、3%典契稅和6%贈與契稅,合並為3%--5%的契稅。這些措施逐漸在喚暖市場。

  到1998年7月,國務院才做出重大決定,黨政機關一律停止實行了四十多年的實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福利分房政策的取締,讓住房市場化的空間大大拓寬。

  所以蘇劍或艾穀要過上好日子,也就一個字“等”。萬科、招商、金地、萬達、保利、恒大、富力、珠江等一大批房企也許在等待!

  秦凡讓蘇劍、艾穀找了一處僻靜的地方,細細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

  “我們這裏還在愁呢,你還讓我們拿那麽多的地,以後那有錢去開發?”艾穀有些心虛地說道。

  “凡子,這可不是小事,萬一銀行的貸款下不來”蘇劍也擔憂地說道。

  秦凡想了想,覺得自己有些衝動,土地上的罪惡可不是好玩的。這裏麵牽涉到方方麵麵。

  不過到2000年後實行土地招拍掛製度的完善,在加上大型房企不是靠著市場的積累獲得資本,而是靠具有國資背景容易籌錢,獲得了壟斷地位,並采取瘋狂推高土地價格的辦法,將民企逐步驅出市場。

  到那時可就沒有自己玩的份了。

  特別是從2007年開始,地方政府一味傾向於“價高者得”的做法,更加推動了地王的不斷產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國房價近幾年來不斷暴漲。也就是說各地的房價高企,是地方政府為了追求土地財政收入而推高了房價,麵粉比麵包貴的故事也在中國這個快速發展的國家經常上演。

  “我就這麽一說,做不做你們自己考慮,我隻是可惜”秦凡笑著說道。

  蘇劍和艾穀互相看了一眼,兩人本來隻是想小打小鬧地賺點小錢,現在凡子卻在他們麵前劃了一塊老大的、誘人的大餅,也不由得不心動。

  “他們在裏麵談什麽?怎麽談了這麽長時間?”匆匆趕來的艾箐問道。

  周娜隻是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