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崔一君惹出來的話題
作者:一枝香在手      更新:2020-12-12 22:26      字數:2432
  第三章崔一君惹出來的話題

  事出必有因,有因終有果;因果循環,往複不斷。

  處理完老李頭的喪事之後,崔大柱終於可以喘息一下,冷靜的思考自己下一步該做些什麽?該怎麽去做?畢竟事實已經擺在麵前,不進則退。先前的喜悅瞬間化為烏有,此時此刻他更多的是如何讓這一大家子人能夠衣食無憂。

  當自己的媳婦緊緊地依偎在自己的懷中的時候,崔大柱依然是緊鎖眉頭,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作何打算?

  “哎!想啥呢?沒有兒子的時候你想的要瘋。可是有了兒子,我發現你怎麽還悶悶不樂的?你這是咋了?難道有什麽人說三道四還是你聽到了些什麽?”崔大柱的媳婦張美娟說著話伸出手來撫摸了一下自己男人的臉。

  崔大柱推開她的手說道:“咱是不是不應該要這麽多孩子?”

  “咋?你現在後悔了?當初你幹什麽了?我告訴你說,我可什麽事兒都依著你。你為了要兒子,我什麽反駁的話也沒說,凡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已經為你做了。說句難聽的話,我為你們老崔家已經付出的太多,如果你現在後悔的話,這些孩子怎麽辦?難道你想把這些孩子扔給我一個人不管了嗎?那是絕對不可以的。這種事情你想也別想。”張美娟突然對自己的丈夫發起脾氣來。

  “美娟,你別誤會!我沒有那意思。孩子是我們生的,我們必須要把他們撫養成人。即便我們吃再多的苦,我們也不能讓孩子挨餓受凍。當然我也不會讓你受委屈的,因為你為我們老崔家付出的太多了,我當然不會做出那種傷天害理的事。”

  媳婦的話不無道理,這一點作為丈夫的他是明白的,本來,媳婦嫁過來的時候娘家人就不同意,因為老崔家太窮了。在那個包辦婚姻的年代,他們能夠衝破枷鎖走到一起,真的是實屬不易。為了他們那個家,為了生活的幸福。他們真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過著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兩口子風雨同舟,共同經營著自己的小家庭。

  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家裏的生活還算是比較如意的。崔大柱可以說是一個手藝人,他打小兒就跟父親學過木匠。他的技藝精湛,木匠的專業知識他說的頭頭是道,從開始學木匠活,他就很少用釘子,基本上都是打卯,而且非常的結實。他們結婚用的家具,那還是剛剛蓋起來的房子,都是崔大柱憑借著自己的雙臂創造出來的。在媳婦眼中他就是一個英雄,一個值得托付一生的人。

  “我諒你也不敢。即便你有那個賊心也沒那個賊膽。人口增多了,咱得想方設法多掙點工分,別等到年底咱結賬的時候,入不敷出。”

  “我想利用農閑的時候出去做點買賣,這樣也好接濟一下咱家的生活。”

  “這個年月什麽都不讓做,萬一你再讓人家把你當成二道販子抓起來怎麽整?”

  “目光短淺,活人還能讓尿憋死嗎?你就什麽也不用管了,我會想辦法的。現如今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把孩子伺候好,我們必須讓孩子們快樂的成長。”

  “聽你這語氣好像你已經有主意了。”

  “我準備在孩子百天以後,正好趕上天冷的時候,我就進城一趟,我去找李老大李東生。他說了我有什麽困難可以找他?”

  “倆孩子滿月酒也沒辦上,你打算怎麽辦呢?”

  “不辦了!先這麽地吧,先把肚子糊弄飽就行了。”

  “就怕有些人嚼舌頭。”

  “沒關係的,咱這也不是什麽丟人事兒。李大叔常常說的那句話——若要不怕人,不做怕人事。”

  鄉下人沒事總是要聚在一起閑嘮嗑兒的。特別是農閑之餘,人們總會聚在大隊部那棵大柳樹下麵,圍坐在一起乘涼,聊天,納鞋底子……

  這個時候,不一定是誰家的男人或者是媳婦兒又會成為眾人聊天的中心話題。

  “哎呀!大柱媳婦,你可真是立下赫赫戰功了。”村裏有名的話匣子薑知了見到美娟腳步匆匆的走過來,馬上站起來說道。

  美娟的好朋友春草連忙也關心的問道:“嫂子,你不看孩子這是要幹嘛去呀?”

  “姐幾個在這兒嘮嗑兒呢?我去買點東西。”

  “買啥呀?這麽神神秘秘的。”

  “沒什麽!不和大家嘮了。你們慢慢聊,我一會兒還得回家看孩子。”

  美娟前腳走,薑知了就壓低了聲音說道:“你們不知道?他們家現在又開始愁上了,兩口子閑的,沒什麽事兒就琢磨生孩子玩了。”

  “誰說不是呢?這可夠他兩口子挨累了。”

  “就是嗎?生那麽多孩子了,幹嘛掙命啊?”

  “各位,請你們嘴下留點兒德吧。您可真是‘飽漢不知餓漢子饑’。咱們誰家不都有一個小子嗎?知了,你家還四個小子呢?將來結婚怎麽整?”

  “人前莫說人長短。唉!愁哇!將來的日子還不知道什麽樣子?既然生了這麽多孩子,咱也不能把他們掐死吧?”

  “是呀!兒孫自有兒孫福,車到山前必有路。將來孩子到底什麽樣子,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當父母的隻能是把他往正道上引,絕不可能讓他們做一些傷天害理,甚至於幹一些根本不成氣候的事情。”春草接過話頭說道。

  “春草,你說的很有道理。你們兩口子才真的是有先見之明,就要了倆孩子。老李頭曾經說過,你們家這倆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我才不信他的話呢!誰家孩子什麽樣?那可不是誰說了算的。我聽仝金海媳婦說,她昨天抱著孩子去了大柱家。大柱兩口子一見到她來了非常高興,並且給她沏了一壺茶水。仝金海媳婦頭一回喝茶水,一個勁兒的說不好喝。仝金海媳婦的女兒三琳比那對雙胞胎大了兩個月。仝金海媳婦的奶水特足,當她給三琳喂奶時,那個叫一君的男孩目光一下轉了過來,兩眼緊緊盯著三琳吮吸的小嘴,伸著小手往前夠。你們說,這怎麽可能?他才多大一點兒,他就知道別人的糧食袋子富足。”

  “哼!仝金海媳婦說的也夠邪乎的,不太可信。”

  “你還別不信。金海媳婦給那小家夥喂奶的時候,那小家夥吃奶的勁頭嗷嗷足。”

  “真的假的?等哪天得好好見識見識。”在場這些女人都議論紛紛。

  不久,崔大柱在忙完秋收之後就去了市裏做買賣。由於他做的買賣都是當時那個時代所不允許的,因此——他總是被城管的追的到處跑。雖然經常受到驚嚇,但是他還是頗有收獲,掙了不少的錢。作為一個有情有義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每掙一筆錢他都會義無反顧地寄回到家中。

  歡迎新老朋友關注本人的新作,提出您神聖的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