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六斯潘達攻防戰一
作者:一塊紅磚頭      更新:2020-12-24 06:43      字數:6447
  雖然這是基恩.索比達爾不願意見到的局麵,但是西拉王國第九裝甲師已經於埃迪爾內港登陸已經成為定局,現在擺在麵前的問題就是要不要放棄對埃迪爾內港的爭奪。

  雖然西拉王國還未打通埃迪爾內港與斯潘達之間的聯係,但以西拉王國裝甲師已經展現出來的戰鬥力相信並不困難。

  所以如果放棄埃迪爾內港,那不單是第九裝甲師可以毫無阻礙的加入戰局的問題,西拉王國更是會獲得一條經海上到達波斯法尼亞南部地區的補給線路。

  那基恩.索比達爾派飛艇在西波聯軍攻擊哈蘭的時候轟炸卡拉爾山地區的鐵路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很難對西波聯軍的物資補給造成致命打擊。

  那樣西拉王**南下軍團的戰鬥力便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吃掉南下軍團的計劃將難以實現,所以埃迪爾內港絕對不能輕易放棄!

  可不放棄埃迪爾內港的話就要立即派部隊對伯德少將進行支援,否則其應該很快就會被西拉王**第九裝甲師趕出埃迪爾內港,那個時候再想派部隊奪回埃迪爾內港無異於癡人說夢。

  所以隻有把部隊牢牢釘在埃迪爾內港才有機會給第九裝甲師製造麻煩,做得好還能給其造成重創。

  這是征服波斯法尼亞時基恩.索比達爾得出的經驗。無論是什麽樣的軍隊,一旦陷入巷戰,損失將不可避免的擴大,這也是弱勢一方對抗強勢一方的有效手段!

  可問題是自己手頭在波斯法尼亞南部地區的部隊數量有限,且已經被安排好了作戰任務。現在急調部隊過去的話,哈蘭鎮的包圍圈將出現巨大的漏洞,圍殲西波聯軍南下部隊的作戰意圖同樣難以實現!

  想到這裏基恩.索比達爾煩躁的撓了撓頭,還是決定抽調其他方向的部隊到南部戰場,於是對身邊的電訊軍官道:

  “命令第四十三、四十四師馳援埃迪爾內港!洪都拉斯的第二十、二十一師立即動身到哈蘭來!”

  第二十、二十一師是波斯法尼亞地區北部戰區的預備隊,其中第二十師更是崔凡克聯邦軍中最為精銳的二十個師級單位中的一個。

  現在基恩.索比達爾也不得不緊急調他們到南部來參加作戰行動。

  崔凡克聯邦陸軍雖然戰鬥力不俗,但最為精華的部分還是編號前二十的二十個師。

  這些部隊是崔凡克聯邦成立時便一同誕生的部隊,資格最老,裝備最好,戰鬥力也最強。

  這樣的部隊在波斯法尼亞境內一共有兩個,分別是第十九、二十師,一直作為崔凡克聯邦軍在波斯法尼亞地區最後的底牌,從不輕易動用。

  之前一直駐紮在波斯法尼亞北部地區保證其工農業的核心地帶安全,現在調往南部地區可見基恩.索比達爾手中南部戰區的部隊已經開始捉襟見肘。

  通訊軍官領命離開之後,基恩.索比達爾立即坐到了一旁的桌子旁,拿起紙筆開始起草發給軍政部長薩繆爾.凱爾拉赫一級上將的求援電報。

  沒錯,基恩.索比達爾已經感覺自己手上的兵力不足了,如果戰況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波斯法尼亞的局勢會難以收場。

  基恩.索比達爾當然不會單純的以為將波斯法尼亞北部地區的部隊調到南部就能解決問題。

  在波斯法尼亞西拉王國的情報係統無孔不入,自己的部隊一調動西拉王國那邊很快就會知曉。

  如果北麵的部隊調走得太多,西拉王國要是趁機從波恩殺出來情況就麻煩了,就是在波恩以西的一百公裏內轉一圈搞搞破壞那損失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也別管麵子不麵子,不出亂子才是最重要的,再向凱爾拉赫上將要點兵也不算是太丟人的事情。

  基恩.索比達爾的求援電報還沒來得及寫完,斯潘達的南下軍團便正式發起了對斯潘達的攻擊,一百五十二毫米重型榴彈炮對著斯潘達防線就是一頓猛轟。

  這次炮擊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防線上的反坦克壕溝,對於土質的反坦克壕溝,重炮有著較為可觀的破壞力,隻要命中位置理想便能一發炸塌一段反坦克壕。

  而位於第一道防線上的崔凡克聯邦軍第五十二師一團此時隻能忍耐,根本沒有反製的手段。

  米勒中校是崔凡克聯邦軍第五十二師一團的團長,此時的他躲在指揮部內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多日的勞動成果:反坦克壕正在被一段段的炸毀,心中不免鬱悶。

  這他奶奶的原本寄予厚望的反製手段正在一樣樣的被對麵的西拉王**破解,這仗還怎麽打?就靠陣地上自己的這個團?能守得住就見鬼了!

  炮擊過後陣地前方埋設的定向地雷也不知道還有多少能成功引爆,要是這個東西也起不到什麽作用的話,那自己的的這個團可就真的凶多吉少了!

  好在還有戰防炮,也不知道這東西對西拉王國的裝甲戰車能不能奏效。不過效果應該不理想,否則也不會在戰前接到禁止射擊西拉王國裝甲戰車正麵裝甲的命令了!

  還說什麽要忍耐,要打裝甲戰車的側麵以做到一擊摧毀,純他奶奶的扯淡!正麵沒有把握側麵就一定能打穿?西拉王國的裝甲戰車側麵裝甲和正麵一樣厚怎麽辦?

  這讓米勒中校非常想不通,這戰防炮不是專門設計用來攻擊裝甲戰車的嗎?正麵打不穿裝甲戰車的話要這東西意義何在?那豈不是還沒有集束手雷來的方便有效?

  也不知道聯邦的軍火商都在搞什麽鬼,這玩意就不能做得威力大一點嗎?現在還要和我講什麽使用技巧?!坑爹呢?!

  不過吐槽歸吐槽,現在能用來作戰的就這種破玩意了,好用也要用,不好用也要想辦法讓他們起到一些作用!

  好在自己的部隊中裝甲了一定數量的衝鋒槍,這種輕便靈活的武器火力也是非常優秀,隻是可靠性上有點問題,作戰之前一定不能讓槍處於待擊狀態,否則即便槍機卡在保險槽內也容易走火。

  這裏要提一下崔凡克聯邦軍現在裝備的衝鋒槍,一種是仿製西拉王國製式衝鋒槍生產的類似產品,性能也十分接近。

  隻是因為崔凡克聯邦冶金工藝不過關,無法像西拉王國的衝鋒槍那樣使用衝壓機匣。在使用車削工藝的情況下衝鋒槍的重量和成本上很不理想。

  所以這第一種衝鋒槍隻能裝備給少量精銳部隊,像第五十二、五十六師這樣的普通步兵師隻能裝備第二種衝鋒槍。

  第二種衝鋒槍比第一種在結構上簡單得多,整個槍身就是一段鋼管,保險裝置也隻是拉機柄槽上方開的一個保險槽。

  如果我現在就見到這種武器,一定會驚訝的感歎這玩意和斯登衝鋒槍是何其相似,區別也就是其槍拖還是木質的,彈夾依舊在下方而已。

  不過好在這種衝鋒槍在火力上一點也不輸第一種,精度上也算過得去,最重要的好處就是結構簡單價格便宜,能夠快速生產以彌補了崔凡克聯邦軍手中自動輕武器數量上的不足。

  其實西拉王國也在我的授意下正在研製一種更短小的衝鋒槍,其結構類似於M3型衝鋒槍,在成本和工時上進一步壓縮,其目的是裝備給裝甲兵用於自衛。

  說回戰場,西拉王國南下軍團的炮擊雖然不猛烈,但是很有真對性,就是對著反坦克壕炸。隻要炸出足夠多的缺口,裝甲部隊就可以進攻了。

  炮擊持續到早上八點整才結束,兩個小時的炮擊將崔凡克聯邦軍第一道防線前的反坦克壕已經基本被摧毀,第二條防線的反坦克壕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當硝煙漸漸散去,防線上的崔凡克聯邦軍終於看到了自己這兩天都沒有著到人影的對手:西拉王**的裝甲軍團出現了!

  東方三師的坦克、突擊炮以及裝甲動兵車在步兵的伴隨下緩緩向己方陣地壓了過來。

  第一次看到這個壓迫感十足的場景,米勒中校在指揮所內也不免緊張的咽了口唾沫。隨即他便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好在身邊的官兵也很緊張,沒有人注意到他的舉動,或是說其他人的反應也都差不多。

  米勒中校知道自己是這一團人的主心骨,他亂了下邊更會不知所措,於是連忙調整狀態,擺出一副沉著的樣子咳嗽了一聲,對一眾官兵下達命令道:

  “咳咳,慌什麽!?準備戰鬥!”

  米勒中校的的訓斥讓手下的軍官們一下子反應過來,現在可不是發愣的時候,於是各營連長連忙趕往自己的部隊組織作戰。

  崔凡克聯邦軍第五十二師一團的官兵在下級軍官的指揮下立即行動起來,從防炮洞內鑽出來跑向自己的戰位。戰防炮也被推上炮位,裝上炮彈準備開火。

  不得不說崔凡克聯邦軍在修建工事的時候對戰防炮炮位的修建是非常用心的。

  每門戰防炮都被精心偽裝過,炮口火線僅高於地區十公分左右,四周又有土堆掩護,如果不主動開火是非常難以發現的。

  如果這些戰防炮的威力足夠擊穿II型坦克的正麵裝甲的話,正麵衝擊的東方三師一定會遭到不小的損失。可惜的是這些火炮的穿透力不足,很難達到崔凡克聯邦軍官兵們對其的期望了。

  就在崔凡克聯邦軍第五十二師一團的官兵做好戰鬥準備的時候,天空中突然傳來密集的炮彈劃過天空的呼嘯聲,緊接著第一道防線陣地上便被密集的爆炸所籠罩。

  這招也是崔凡克聯邦軍在進攻時慣用的手段,現在被西拉王**學了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用到了崔凡克聯邦軍自己身上。

  第一道防線內的崔凡克聯邦軍官兵連忙躲避,距離防炮洞近的直接跑回防炮洞,距離稍遠的隻好直接趴在戰壕底部並祈禱炮彈別落入戰壕。

  不過炮擊來的快,去的也快,猛烈的炮擊隻將第一道防線覆蓋了一次便嘎然停止了。

  由此可見西拉王國的炮兵經過幾次戰鬥之後成長非常的非常迅速,已經能夠進行非常精準物炮擊且控製好彈藥的消耗。

  作為野戰部隊的崔凡克聯邦軍第五十二師官兵也是訓練有素的,在炮擊停止之後便立即回到戰位。

  隻是這輪突如其來的炮擊讓崔凡克聯邦軍傷亡了二百餘人,士氣更是近一步遭到打擊。不過正規軍就是正規軍,其紀律性要比梅爾森七拚八湊臨時恢複兵力的第二十二師強上很多。

  除了向下運送傷員的士兵,其他官兵都嚴守自己的戰位等待西拉王**的到來。

  不得不說有了充足修建時候的斯潘達防線要比梅爾森防線那個趕工出來的豆腐渣工程要堅固得多。

  經過了這麽多輪炮擊,雖然有些戰壕已經坍塌,但其體係依然基本完好,依舊能為崔凡克聯邦軍官兵提供不錯的庇護。

  雖然最前方的反坦克壕有多段坍塌形成了可供坦克通過的緩坡,但崔凡克聯邦軍的戰防炮也將炮口對準了這些位置,準備在西拉王國的坦克駛過時狠狠的來一下!

  回過來看此次進攻的主攻部隊東方三師,其步坦配合已經做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除了不時的有士兵從坦克或突擊炮後麵探頭觀察一下,其餘的人員全部躲在裝甲單位的後麵,絲毫不給崔凡克聯邦軍遠距離造殺傷的機會。

  當東方三師的進攻部隊推進到距離第一道防線一百米左右的時候,因為距離實在太近了,一此士兵已經不成完全躲避在裝甲單位的後麵。

  崔凡克聯邦軍就是趁這個機會開火了,重機槍率先斜著對坦克和突擊炮後麵的步兵射擊。

  隻是有了之前的實戰經驗之後,東方三師的官兵已經對步坦協同戰術更為熟悉,躲在坦克和突擊炮後的步兵立即臥倒或是躲得更靠中間一些,少有官兵被機槍子彈擊中。

  東方三師的裝甲部隊的反應也是非常快,崔凡克聯邦軍開火後坦克和突擊炮有了攻擊的目標,立即調整炮口對著崔凡克聯邦軍暴露的重機槍陣地開火。

  兩挺重機槍頓時被突擊炮的炮彈炸了個正著,直接連機槍陣地一起飛上了天,這就是突擊炮的作用!

  以現在西拉王國的裝甲作戰單位而言,因受製於發動機功率和性能的平衡的需要,坦克為了安裝能三百六十度射擊的炮塔而不得不在火力上做出妥協,五十毫米短管炮的穿甲效果和高爆彈威力都差了那麽點意思。

  可突擊炮不同,其因為沒有炮塔而節省出了不少重量,正好可以安裝一門七十五毫米榴彈炮。

  且不說為其直射目標而專門開發了一款穿甲彈,就是其榴彈的威力也是比較理想的,和西拉王國早先裝備的七十五毫米榴彈炮沒有任何區別,對付土木工事綽綽有餘。

  麵對西拉王國坦克和突擊炮的直射打擊,崔凡克聯邦軍明白硬剛沒有任何好處,於是在被摧毀了五個機槍陣地後其他開過火的重機槍連忙手忙腳亂的轉移陣地躲避炮火打擊。

  東方三師進攻部隊的步兵則抓住機會,在裝甲單位的炮火掩護下迅速突擊,以兩到四人一個戰鬥小組分散開來衝向崔凡克聯邦軍陣地。

  此時崔凡克聯邦軍陣地上之前未開火的四挺重機槍立即掃射,十餘名東方三師官兵中彈倒地。

  其他衝鋒的官兵則立即臥倒,坦克和突擊炮以及輕機槍火力立即向這些暴露的火力點招呼,很快就報銷了其中的兩挺,另外兩挺機槍則被反應機敏的機槍手拖回了戰壕。

  東方三師官兵則抓住崔凡克聯邦軍機槍全部被壓製的機會再次衝擊,一個連規模的部隊順利的進入了反坦克壕。

  而緊隨其後的第二個連快速推進至反坦克壕前的時候,斯潘達防線前方突然響起了四下爆炸,鋼珠鋪天蓋地的向衝鋒中的官兵飛去,頓時數十人傷亡倒地!是崔凡克聯邦軍的定向地雷!

  這還要慶幸因為之前的炮擊,崔凡克聯邦軍的定向地雷的引線好多都被炸斷了,也就隻有這四枚定向地雷還炸得響。

  另外東方三師分散的衝擊隊形也降低了定向地雷的殺傷效果,戰後統計這一炸隻給東方三師造成了三十餘人的傷亡,其中犧牲的更是隻有五人。

  死亡比例如此之低也有鋼盔的功勞。人的頭部是最脆弱和致命的,對於這種爆炸類的殺傷武器,鋼盔有著非常好的防禦效果。如果沒有鋼盔,這三十餘名被炸中的官兵的死亡比例至少翻上兩倍!

  進入反坦克壕的是東方三師摩托化旅一團二營的兩個連,他們在進入反坦克壕之臆雖然遭到了五分之一的傷亡,但總體上的戰鬥力並沒有受到大的影響。

  再加上華夏人吃苦耐勞的作風和對於戰損和傷亡更大承受能力,這些部隊絲毫沒有體現出恐懼。

  在稍做調整過後,東方三師的兩個連立即開始對反坦克壕後方的崔凡克聯邦軍主陣地發起了進攻。

  進攻部隊先是投出一排手雷,然後火力組架起輕機槍對著不時露頭反擊的崔凡克聯邦軍進行壓製掩護,隨後步兵便勇敢的翻出反坦克壕向後方的陣地開始滲透。

  而後方的坦克和突擊炮此時也再次前進,抵近防線為步兵提供炮火支援。

  在東方三師中遠近三重火力的立體壓製之下,崔凡克聯邦軍鮮有反擊的機會。士兵冒頭開上一槍就得趕緊縮回戰壕,否則百分之百會被當場打死!

  而重機槍這種移動非常不便的重火力更是無法重新架設,崔凡克聯邦軍的反擊火力被壓製到了極點。

  所以東方三師的兩個連攻擊部隊在進入戰壕之前的這段距離幾乎沒有遭遇什麽傷亡,直到跳入戰壕的時候,崔凡克聯邦軍裝備的少量衝鋒槍給他們製造了大麻煩。

  最先跳入戰壕的幾名華夏士兵瞬間被衝鋒槍打死,好在進攻部隊沒有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畏縮,隨後跳入戰壕的士官立即用衝鋒槍和崔凡克聯邦軍展開對射。

  此時崔凡克聯邦軍裝備衝鋒槍數量不足的劣勢便體現了出來,一支槍三十發子彈扣住扳機四五秒便射光了,更換彈夾的時候火力立即出現空檔。

  而東方三師的部隊每個班有兩支衝鋒槍,可以交替射擊形成壓製不說,普通士兵手中的半自動步槍此時也成了大殺器!

  十發彈容的半自動步槍連續瞄準扣動扳機就能不斷的殺人,而崔凡克聯邦軍的栓動步槍打一槍之後右手就得離開扳機去拉動槍栓重新上膛,射速太慢了!

  而且扣動扳機的右手離開扳機去拉槍栓這事對於近距離戰鬥是非常致命的,麵對東方三師的猛烈火力,沒有人能做到心態平靜的去完成這一係列動作。

  所以即便崔凡克聯邦軍士兵哆裏哆嗦的完成了重新上膛,也很難鎮定的完成瞄準射擊,因此不少崔凡克聯邦軍士兵的射擊子彈都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

  隨著東方三師後續部隊不斷進行戰壕,第一道戰壕內的抵抗很快就瓦解了。其內的崔凡克聯邦軍士兵不是陣亡就是受傷倒在地上翻滾哀嚎。

  東方三師控製住第一道戰壕的局勢之後,開始向第二道戰壕滲透。坦克和突擊炮也開始進一步推進,四輛架橋坦克更是衝在最前麵。

  架橋坦克的液壓支臂翻轉展開折疊的鋼橋,交其架設到了反坦克壕上,隨後坦克和突擊炮便一輛輛的通過鋼橋越過了反坦克壕。

  一些手急的坦克車組等不及通過鋼橋通過,見反坦克壕被炸塌的坡度應該能夠通過,幹脆一踩油門駛下了反坦克壕。

  此時一直隱藏自己保持沉默的崔凡克聯邦軍的戰防炮終於開火了,鋼橋上的坦克和突擊炮被打得火星四射,卻並沒有被擊穿。

  要知道這個距離隻有不到一百米,坦克和突擊炮又是被側向打擊,十五毫米厚的傾卸裝甲卻成功的抵禦住了戰防炮的攻擊,足以看出合金裝甲和傾卸設計防禦力的強悍。

  不過有兩輛自行翻越反坦克壕的坦克卻倒黴了。在開上地麵的時候,其脆弱的底部暴露了出來,被戰防炮一炮洞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