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朝堂議焚書
作者:心術不正x7      更新:2020-12-05 12:06      字數:4815
  報信者終究還是沒殺,並非趙高一時心慈手軟,而是皇帝緩過那口氣之後下令了,要嚴查來曆,務必找到委托獻玉璽之人。

  一趟充滿動蕩的旅程終於結束,而這時,會稽有變的消息終於傳到皇帝案頭。

  “先是玉璽現讖語傳,再是逆賊犯上作亂,朕的大秦為何如此多難?

  這是有人心懷叵測故意傳謠,還是上天真的示警了?”

  沒有人回答,自從玉璽失而複得,皇帝的心情總是憂大於喜,信步思慮已是常事,內侍近臣,通通不敢打攪。

  鹹陽宮總在修建,從秦孝公到秦昭王,再到現在的始皇帝,百餘年的時間,這座雄偉的宮城越變越大,見證了一個帝國的奮勉與崛起。

  冀闕、甘泉宮、上林苑……還有每滅一國便要仿建的“六國王宮”,這片基業,不僅僅是一個人的。

  本來想去“楚王宮”看看,到了近前,嬴政猶豫了,隻是一縣一地而已,何故會讓自己想到三戶亡秦?

  就算逆賊有那天大本事,現在昭氏銷聲匿跡,景氏苟延殘喘,屈氏更是四分五裂,區區項氏,哪輪得到帝王掛心天命?

  繞過了“楚王宮”,嬴政最終乘坐鑾輿到了文王祠,再想想躲在自己的許負一家,心頭不由蒙上一層陰霾。

  “陛下,到了上朝的時辰了。”

  “長公子可在?”

  趙高心頭一跳,不動聲色的回道:“陛下此行頗多驚險,公子們日夜盼望您龍體聖安,所以都來了。”

  “擺駕。”

  “起駕——”

  ……

  ……

  阿房宮還在修建,那是皇帝想要移居渭南的意願,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紀念。

  渭北的朝宮乃是先王遺留,自從遷都鹹陽,大秦曆代都在這裏議政,與這國度的嚴苛所不同的是,朝宮外有綠植內有華池,淡淡水氣縈繞之中,倒是一派閑逸和盎然生機。

  “陛下駕到——”

  隨著一聲尖叫,方才還在交頭接耳的群臣各歸其位,嬴政冠冕堂皇,邁著穩健的方步緩緩入座,玉旒輕搖,絲毫看不出這是個有傷在身的人。

  “禮——”

  群臣盡拜:“吾皇萬歲!”

  嬴政還禮:“眾卿平身。”

  趙高適時再呼一聲:“列席——”

  等到殿中眾臣分別肅坐之後,嬴政緩緩看了一圈:“今日上朝的卿家不少,怎麽,都在記掛朕的安危嗎?”

  “吾皇吉人天相,宵小無可奈何,臣等為大秦賀!”

  “彩——!”

  馬屁拍到蹄子就是這麽說的,知道的是這幫大臣人人為了天子安危上心,但是反過來想想,皇帝剛遇刺,你喝彩是幾個意思?

  玉旒是個好東西,既能遮住嬴政有些發白的臉色,也使群臣無從揣摩聖意。

  “吳縣有賊,何人可以領軍征討?”

  直來直去的切入正題,殿下群臣略知皇帝已有不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淳於越先開口了:“陛下,反賊作亂實屬可恨,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懇請陛下寬宏大量,隻誅賊首放過賊眾……”

  朝堂之上,皇帝一言一行都被無限放大,隻好跟一尊木雕泥塑般端坐,嬴政卻扶著充耳,直接略過這條意見,繼續追問:“眾卿還有什麽高見?”

  又是一陣“嗡嗡嗡嗡”,李斯自覺了然聖意,越眾而出:“陛下,將軍李信滅燕攻齊,早已功過相抵,臣議,可使李將軍再戰楚地。”

  嬴政看了一圈,發現告病許久的李信赫然在列,沉吟片刻之後,不置可否的說道:“再議。”

  三言兩語之間,許多大臣嗅出不一樣的味道:這怎麽回事?就算吳縣乃是一郡首邑,就算那裏人丁萬戶,也不至於從鹹陽直接派遣將軍啊?

  一來一回近萬裏,大軍糧草補寄十分龐大,用得著這麽重視嗎?當地郡兵幹什麽吃的?

  與此同時,李信的臉上一暗,卻也有些釋然,從他剛才沒有主動請纓,君臣之間其實已有默契,常年的軍伍奔波,已經讓這位將軍身心俱損。

  “陛下!小臣願往!”

  出列的將軍很年輕,似乎還有些許稚嫩,這讓嬴政恍然憶起從前,隻是稍微一愣,他已認出來人,語氣舒緩的問道:“通武侯近況如何?身子好轉些沒有?”

  小將見禮:“有勞陛下掛心,家父那是老毛病了,受不得顛簸,這才沒來覲見。

  小臣也已知兵,必不辜負父祖英名!”

  年輕人的朝氣總是讓人會心,嬴政語氣又緩:“好,那就讓李將軍考校一下,若是他說行,朕便讓你領兵。”

  小將軍聞言,少了幾分青年盛氣,多了幾分軍伍間的莊重:“臣王離謝過陛下隆恩!”

  一樁政事塵埃落定,嬴政向著朝中呼道:“扶蘇何在?”

  “兒臣在!”

  高冠、輕衣、略短的下裳,身型高大,眉目之中散出淡淡的文氣,不似一個帝國的繼任者,倒像是準備遊曆天下的學子。

  “我兒近來正在研習哪家之學?”

  “回陛下,兒臣近日通讀《樂經》《儀禮》,又與眾位大儒談經論典,所獲頗豐……”

  嬴政的眼中閃過一絲失望,朝堂之上,既以父子相稱不論君臣,那就是要暗中坐實扶蘇與眾不同的身份,為何……他卻沒有領悟?

  禮樂,禮樂,那些東西統禦群臣可以,教化天下也可以,唯獨君主不可沉迷其中,他怎麽還不明白?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鬆,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自己的期望是不是過多了?以至於長子身上沒幾分帝王之氣,卻是尋訪探幽一般的閑情逸致過多,性子也是太過仁厚。

  一恍然,仿佛看到了阿房女隱沒山間……

  心中焦急,嬴政麵上不露,輕飄飄的誇了一句就算完事兒了,誰知偏有其他人想要作死。

  之前被冷遇了淳於越,也沒聽出扶蘇最近作為未獲帝心,喜氣洋洋的出列邀功:“陛下,長公子用心苦讀,實乃天下讀書人的榜樣,得子若此,臣等為陛下賀之!”

  嬴政額頭隱隱皺起,深吸了一口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了一句:“蒙上卿,你怎麽看?”

  回來的路上,蒙毅一直被人聯手排斥此,此時心中稍微低沉,反應慢了一拍,解圍的來了,淳於越上杆子的繼續口若懸河:“臣聞之,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支輔。

  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無輔弼,何以相救哉?

  ……”

  聽了片刻,皇帝反而平靜下來,聲音舒緩的問道:“以太仆之見,是要廢除郡縣,重新分封?”

  “然也!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嬴政明白了,自己的一番心意,扶蘇傻愣愣的不知道,卻被幾個麵上寬仁的老儒率先嗅出。

  分封?分誰啊,封誰啊?當然是其他公子了!這是要將所有公子趕出鹹陽,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啊!

  太妙了!

  不過……

  你是皇帝還是我是皇帝?你立太子還是我立太子?被趕出去的,沒有一個是你個老兒的骨肉,全都是朕的兒孫啊!

  嬴政還沒說什麽,李斯不幹了,郡縣製,那是他大半生的政績功耀,淳於越輕飄飄一句話毀掉的,可不隻公子們的前途,還有大秦丞相一輩子辛勞!

  “簡直荒謬!

  老臣第一個不同意!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製。

  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李丞相所言差矣……”

  這下可好了,淳於越雖然隻是小小太仆,卻有教導長公子之責,一旦扶蘇登臨大位,他就是從龍老臣,是帝師!

  李斯呢,又是位高權重的當朝丞相,上有皇帝信任有加,下有兒孫各居要位,還有隱隱的內官之首趙高相幫,就連右丞相馮去疾也是忌憚三分,豈能容人指手畫腳?

  “嗡嗡嗡……”

  “嗡嗡嗡……”

  朝堂越來越亂,隻聽得嬴政腦袋越來越疼,身上的傷勢也有複發之兆,叫過來趙高,剛想宣布退朝改日再議,誰知那狗東西居然率先跪下了。

  “又有何事,速速說來。”

  “陛下……盧生,跑了。”

  “跑了?何意?”

  “陛下的交代,奴婢自不敢忘,誰知遣人給他帶信兒之時,聽聞他……

  他竟滿口大不敬之言,說陛下異想天開徒費國帑,還說陛下……他說您的錢財很好騙……”

  “放肆!朕要株他的九族!”

  饒是趙高早有準備,還是被那案上奏簡砸了個劈頭蓋臉,躲也不敢,隻好跪伏於地生生受著。

  忽然的變故驚醒一幹朝臣,李斯眼睛微微晃動,率先說道:“陛下因何大動肝火?臣等源於分憂,還請陛下保重龍體!”

  看那樣子,嬴政也是氣急了,什麽皇帝風儀什麽身上有傷通通不在乎了,抽出轆轤劍,砍在案角氣喘如牛:“盧生!區區一個方士,安敢欺辱於朕!朕要滅他滿門!徒子徒孫,一個不留!”

  淳於越似乎是開了掛,總能找到讓皇帝火上澆油的辦法,此時又把他那一套搬出來了:“陛下息怒,為人君者必以仁義當先,仁者施恩及物,義乃裁斷合宜。

  就算盧生犯下滔天巨罪,斬盡殺絕未免過於殘暴……”

  嬴政把劍往那案上一插,殿前宮燈全都無風而動,似是能夠感受身邊毫不掩飾的殺意,那殿上的君王,也像年輕時甲胄在身一樣。

  “朕,就是暴君,再有多言,與其同罪!”

  淳於越驚呆了,殿下群臣也都呆了,還從沒有哪個天子哪個諸侯會以暴君自居,這……這要是載入史冊,不好說也不好聽啊!

  趙高幾乎蜷縮成了一團,渾身瑟瑟發抖,有麵臨天敵一樣的恐懼,有毫無勝算的無力感,還有……一點點興奮,站在禦座前麵,無視一切禮法,好像,想想就讓人迷醉。

  鬥嘴鬥智,看的也是個氣勢,有這麽好的機會,半生宦海的李斯怎會錯過?

  “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

  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藏有《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淳於越感覺耳朵嗡嗡作響,頭也有點發昏,為什麽!每一個字都能聽清,連在一起卻不知道什麽意思?

  這是要……燒毀天下詩書?燒毀各國史籍?

  “不……不可呀陛下!此舉萬萬不可!那是要受盡天下讀書人唾棄的!陛下三思……”

  嬴政手不離劍:“讀書人,又不是隻讀儒家一家!”

  聽完這話,淳於越終於明白了,皇帝心中,早已偏向李斯的建議,自己這些人的舉動,也讓天子不滿已久……

  “陛下,臣等……”

  “趙高,擬旨,準丞相所奏!”

  刀子紮在身上都沒那麽痛,淳於越像條受傷的老狼,不敢再去忤逆皇帝,隻惡狠狠的瞪著李斯,張口咆哮:“李通古!你這人麵獸心的老賊,枉老夫與你相交多年,竟沒看穿你的髒心爛肺!

  仁義盡失,禮樂無存,蒼天啊!這到底是為什麽!”

  趙高抬頭看了看,被人指著臉罵,丞相的臉上很難看,而皇帝,似乎有些累了。

  起身亦步亦趨的上前攙扶,卻被推了個趔趄,左右看了看,自從淳於越開始罵街,再無一人與他同進同退,那還等什麽?

  “淳於太仆禦前失禮,來人!帶下去!”

  “李通古,你這喪盡天良的老賊,我與你勢不兩立!

  趙高,你這閹豎也敢代替君主發號施令,僭越無禮,禽獸一雙!”

  眼看殿前侍衛到來,扶蘇心腸一軟,對著父皇代為求饒:“陛下,太仆雖有失儀,也是一時情急之言,還請恕罪。

  焚燒書籍更是事關重大,三思啊!”

  嬴政心頭的失望越來越重,寬仁是好事,不問前因後果的寬仁,那叫軟弱可欺,這種性子,當個富家子尚且不足,如何撐得起諾大帝國?

  “趙高,擬旨!”

  “陛下……寫好了。”

  “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

  嬴政看了一圈,飛快的作出決定:“用印!今日起,趙高兼行符璽印事!”

  “謝陛下隆恩!”

  君無戲言,看著天子玉璽慢慢蓋下,幾位學儒的臣子不禁老淚縱橫。

  “刺客你們放跑了,逆賊也已攻城掠地,這個盧生要是再抓不到,朕就拿你們的腦袋頂數!

  記住了!我要活,埋,了,他!”

  飽含殺氣的話語驚醒一幹人,扶蘇知道回天無力,隻得拱手:“兒臣親自去抓……”

  “不用!”

  “?”

  “從今日起,你便趕往漠北,跟著蒙恬將軍研習軍陣之道,什麽時候能把六韜和我大秦律法倒背如流,什麽時候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