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回 就讓我下地獄吧!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4-05 05:18      字數:2372
  第一百零四回就讓我下地獄吧!

  斷臂維納斯雕像,被後世公認為最完美的女神雕像,幾乎所有人都無視他的斷臂,同樣沒人知道他的作者,當然,也有無數的藝術家不死心,不斷的想修複斷掉的雙臂,可惜全部徒勞無功,甚至動用了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輔助修複,依舊無能為力,成為藝術界的千年之謎。

  維納斯雕像的出現同樣眾說紛紜,從1820出現後就充滿了各種傳說,有說是在一艘沉船上找到的,有說是在愛琴海的一個山洞裏找到的,也有說是一個農民挖地的時候發現的,總之是怎麽樣發現的已經無從考究,至於斷臂,傳說是英帝國與法蘭西帝國在爭奪雕像的過程中損壞的,這個更是胡扯,真是這樣,斷臂早就修複了。

  可以肯定,維納斯雕像被發現的時候就是斷臂的,但為什麽無法修複,困擾了無數的藝術家和吃瓜群眾,包括王景弘在內。

  現在知道了前因後果,也就明白了不可能修複的原因,本身就是一個失敗的作品,怎麽可能修複?

  知道了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斷臂的原因呼之欲出,一定是米開朗基羅在某一次看到這個失敗的作品,痛苦之餘喝得酊酩大醉,一氣之下揮起身邊的鐵錘將雕像的兩個手臂砸了,砸完棄之不理,過了幾百年才重新被發現,對,一定是這樣,王景弘肯定的下了結論!

  解開了千年之謎,更大的挑戰擺在麵前,這是一個痛苦的抉擇,留還是不留?天人交戰啊,王景弘知道,這個決定隻有自己才敢於拍板,聯合指揮部做不出來,秦歸更不可能忍心,至於運回國內再做決定,想都不用想,本身藝術方麵就有很多流派,審美的角度千差萬別,永遠都不可能統一。

  留---一切都變得簡單,誰都不用擔責,後果是,維納斯雕像怎麽看怎麽不協調,不舒服,可以說惡心到家了。

  不留---誰做的決定誰就要承受千古罵名,結果是,為後人留下了一個完美的女神維納斯雕像。

  為了這雙手臂,王景弘痛苦的把自己關在寢室三天三夜,茶飯不思,內心在天人交戰痛苦不堪,曾經有過一個想法,想與馬和商議,隨後一想,覺得不妥,有點太自私,不管最後做出什麽決定,都不應該,也沒必要其他人分擔,下地獄一個人就夠了!

  這邊在掙紮,聯合遠征軍指揮部得不到回答,一個個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一天過去了,音信全無,兩天過去了,三天過去了,同樣石沉大海,就在眾人心如死灰準備認命的時候,太平洋遠征軍指揮部發來一封由王景弘署名的電報,電報隻有一個字:斷!

  一個“斷”字,力重千鈞!眾人從一個“斷

  ”字裏,看到了王景弘的痛苦,看到了王景弘的掙紮,無法想象,這三個日日夜夜王景弘是怎麽樣熬過來的,大家心裏清楚,如果換成自己,一定會發瘋。

  一個“斷”字後麵,是王景弘偉大的胸襟,堅不可摧的意誌,無與倫比的勇氣和擔當,這份氣魄和智慧,眾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秦歸心裏想,要是必須由自己做出決斷,恐怕會第一時間把自己殺死,實在是下不了這個斷字啊!

  有了王景弘的決斷,剩下就簡單了,在王景弘做出決定前,聯合遠征軍的藝術家們已經拿出了最優方案,隻待東風。

  很快,女神維納斯的雙臂被斷掉,打磨,藝術家小心翼翼,完成後,眾人立即被斷臂的維納斯驚豔到了,不斷發出尖叫聲:天,太美了,美不勝收!

  聯合遠征軍指揮部一致決定,女神維納斯雕像由第一批回國的商船運回,加派一個合成連護衛,黃雁的命令直接粗暴,與過往的風格判若兩人:命可以不要,這個箱子必須完好無損的送回明帝國博物館!

  負責護衛的合成連連長心裏嘀咕:這裏頭到底是啥啊?這麽重要?難道是黃金珠寶?不應該啊,就算是黃金珠寶也沒有多少不是,跟死胖子的黃金珠寶比,九牛一毛都沒有,不管了,打醒十二分精神就是。

  此事告一段落,一切恢複到正常狀態,唯一的變化就是,眾人看張木芳的眼神充滿了敬畏:神人,又是一個神人。

  這天,秦歸與張木芳再次拜訪米開朗基羅,交談中,秦歸表示有意聘請他到明帝國藝術學院任教,隻要願意前往,條件由米開朗基羅提,保證滿足。

  米開朗基羅想了想,表示雖然有意,但暫時走不開,目前有幾件作品還沒有完成,答應在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後,會考慮秦歸的這個建議。

  秦歸無奈,表示明帝國藝術學院的教授職位永遠為他留著。

  接下來招收了十幾名差不多畢業的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將在明帝國學習三年,畢業後去留自便,所有費用由明帝國提供,足顯明帝國的大國風範,還有很多想到明帝國留學的學生被秦歸婉拒。

  第一是名額有限,第二是這些學生的基本功還不夠紮實,其中就包括牛人達芬奇,不過秦歸應承他們,等他們畢業後,隨時可以到明帝國留學,明帝國為他們預留學位。

  對於沒有招收達芬奇到明帝國留學,秦歸與張木芳有過爭論。

  張木芳:“達芬奇那個青年我覺得挺不錯,為什麽不招收他?”

  秦歸:“你一定要招收他當然沒有問題,如果是與我商議,我覺得現在招收他不合適,不錯,達芬奇這個青年非常有潛質,在藝術方麵有獨特的見

  解,而且他對我們華夏的藝術非常向往,但他的基本功還不夠紮實,我認為再過幾年,對他的成長更加有利。”

  張木芳:“秦館長,你說服我了。”

  秦歸:“藝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想要東西方藝術碰撞出火花,一定要對自身民族的藝術有深厚的了解,否則,隻能夠變成華夏的藝術家,而這個結果並不是人類之福。”

  張木芳:“明白,聽你的。”

  由於種種原因,米開朗基羅最終沒有踏足華夏,與秦歸同引為終身遺憾。

  達芬奇三年後如願以償,來到明帝國京城藝術學院學習東方藝術,對東西方藝術的差異感到驚訝的同時,被華夏藝術的細膩折服,畢業後留在京城藝術學院從事教學和創作,二十年後才回到意大利,晚年定居法蘭西帝國尼斯,其在藝術上和醫學上的成就遠超原時空,他的代表作“蒙拉麗莎”引入了華夏藝術,微笑顯得更加的神秘,達到了藝術的巔峰,與明帝國的“清明上河圖”相映生輝,成為世界藝術界的佳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