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回 最後通牒(七)ii.
作者:孤雲      更新:2021-09-07 01:40      字數:2284
  正當眾人迷惘之際,謀士用指揮棒指著都城左邊一個三百多米高,一個五百多米高的山頭道:“我們的設伏位置就設在這裏。”

  自從太平洋艦隊抵達北美大陸後,各個王國都在模仿太平洋艦隊的指揮模式,表麵上看不出有什麽不同,隻有具體了解後才知道差距有多大,用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來形容毫不為過,關鍵是作戰理念上的差距,猴子穿上西裝同樣似模似樣,總不能說穿上西裝的猴子也具有人類的思維吧。

  高一級的文明與低一級的文明之間,很多時候不容易區分,隻有到了關鍵時刻才會顯露出來,在森國王與眾大臣的眼裏,兩個山頭森林密布,雖然是都成周圍的唯一製高點,但距離都成有一公裏多,有一條馬路從兩座山頭的中間穿過,馬路兩邊大約寬五百米左右,倒是一個理想的設伏位置,問題是兩個山頭既不是麵對聯軍的正前方,也不是聯軍進攻都城的必經之路,在這樣的地形設伏聯軍會上當嗎?就連我們自己都不會上當,何況聯軍呢,真把聯軍當成豬了,要是聯軍都是這樣的蠢蛋,我們還有什麽好怕的。

  國防大臣:“先生,這兩個山頭怎麽看都算不上戰略位置,聯軍完全可以避開,至多是在攻城之時少一麵而已。”

  眾大臣和森國王看問題的角度還停留在極為短視的階段,他們認為,這兩個山頭就算被聯軍占領,對攻城也起不到應有的幫助,更不要說起作用了,他們不解,他們懷疑,他們迷惑。

  有時候真的不能怪他們,冷兵器時代,一公裏多無論怎麽說都超出了武器的極限,如果看不到更深層的本質,得出這樣的結論無可厚非,假如放在熱兵器時代,這兩個山頭就是無可替代的戰略要地,防禦,布置在山頭上的火炮可以威脅到任何方向進攻的敵人,假如被敵人占領,同樣的,都城的任何地方都在炮火的威脅之下,毫無疑問,攻城首先爆發的一定是兩個山頭的爭奪戰,誰擁有山頭誰就占得先機。

  聽到國防大臣的提問,謀士隻得耐心解釋:“這兩個山頭雖然不是聯軍進攻的必經之路,但這兩個山頭卻是扼住我們森王國通往頓王國最便捷,也是最近的路,你們看看高一點的這個山頭,旁邊剛好有一條河穿過都城,其上遊直通頓王國,守住這兩個山頭就守住了希望,頓王國願不願意、有沒有時間站在我們森王國一邊,能不能守住這兩個山頭就是關鍵。”

  眾人搖搖頭還是不明。

  謀士:“守住兩個山頭就表示我們森王國有能力有信心在一定的時間內守住都城,隻要讓頓王國看到我們的決心和希望,就有極大的可能站在我們森王國這一邊,通過這條河,支援我們的軍隊和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入都城。”

  咦,好像很有道理喲,怎麽就沒有想到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沒有頓王國的支持,單靠森王國一個都城是堅持不了多久的,困都可以把森王國困死,幾十萬人的吃喝拉撒畢竟不是小事。

  謀士:“堅守住兩個山頭隻是整個戰略的其中之一,另外一個戰略意義是可以隨時威脅攻城的聯軍,隻要我們在這個戰略要地的有足夠的兵力,聯軍是封不住的,一公裏多的距離容不下太多的軍隊,再加上這條河可以提供補給,可以說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

  總算是聽明白了,也接受了謀士的戰略,森國王開口問謀士:“先生,你認為我們應該派出多少部隊為好?”

  謀士:“從地理位置看,派多了容不下,派少了起不到應有的戰略作用,因此我認為派出三萬到五萬的精銳部隊為上。”

  派出四萬人的精銳部隊意味著占了野戰兵團的一半兵力,如果是五萬人的精銳部隊則超過野戰兵團的大半,這樣的話,都城的防禦將麵臨兵力不足的巨大壓力,再說了,五萬人的精銳部隊埋伏在兩個山頭(周邊還有幾個小山坡),短時間內問題不大,時間一長就難說,隻要物資補給跟不上,極之可能造成軍心不穩。

  經過商議,最後由森國王拍板,由國防大臣率領三萬人的精銳部隊前往兩個山頭設伏,畢竟是三萬人對十五萬人,雖然地理位置決定了軍隊無法全麵展開,怕就怕聯軍采用輪戰的疲勞戰術,不斷衝擊下最先頂不住的一定是森王國的野戰軍團,因此臨行前謀士特別叮囑,如果實在是難以堅持就撤回來,保存實力才是王道。

  對這樣的戰術,謀士內心還是樂觀的,聯軍雖然有十五萬之眾,但他們來自不同的王國,如果采用輪戰的戰術,輪到的王國軍隊一定不會盡全力,誰都清楚,誰盡全力誰就是傻逼,也許三個王國的國防大臣沒有這樣的想法,但下麵的將軍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自己率領的部隊如果損失慘重,回到王國肯定會受到國王的懲罰,說不定人頭落地也未可知。

  謀士相信三萬人的精銳部隊堅守三個月沒問題。

  理想足夠豐滿,隻可惜現實不如人意,誰會想到明帝國太平洋艦隊的教官這麽的毒,見過毒的,沒見過這麽毒的,連火攻都能夠想出來。

  對火攻這種戰術,謀士不是沒有想過,但目前屬於雨季,加上森林密布,因此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時間緊迫,國防大臣接受命令後立即動身,一下子抽調走三萬野戰部隊,都城內的防禦肯定要進行調整,謀士建議將駐紮在城外的部隊全部調回城內,將負責都城治安的部隊補充到野戰軍團裏,這樣一來野戰軍團變成六萬人,守住都城應該沒有什麽問題,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沒有太多的辦法,除了靠人命去填之外幾乎無計可施。

  而都城的治安由國王衛隊接管,同時監視野戰軍團的一舉一動,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要是有那個將領臨陣反水打開城門,來一個裏應外合也就不用打了,在華夏的曆史長河中,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真正靠力量攻下的城池可以說少之又少。

  最後謀士還建議:麵對敵人的攻城,可以召集年輕力壯的老百姓幫助守城,甚至婦女都可以上戰場。

  這就有點人民戰爭的味道,還別說,守城不是野戰,而是依托高高的城牆抵抗,石頭,滾燙的水和油是不可多得的防守利器,不知有多少身經百戰的無敵戰將就是在攻城時,莫名其妙的死在無名的婦女兒童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