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一觸即發(二)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043
  第五十三回一觸即發(二)

  廷議結束後,國王單獨留下謀士,這樣的場景習以為常,眾大臣見怪不怪。

  國王:“剛才廷議,我見先生始終愁眉不展,不知擔心什麽?按照先生剛才製定的戰術,本王認為萬無一失。”

  謀士思考了一會,慢慢組織語言:“尊敬的國王殿下,我隻是覺得奇怪,蒙元帝國的軍事實力有目共睹,被明帝國擊敗後,實力依然強悍,起碼不在我們奧斯曼帝國之下,當時我們的預計,起碼要經過三十年的慘烈廝殺,這場明帝國與蒙元餘部的戰爭才有可能消停,形成一個對峙均勢。”

  謀士:“沒想到,不到三年,蒙元餘部變成了曆史名詞,而明帝國的勢力範圍陸上直達烏拉爾山脈,海上到了錫蘭,兵鋒直指中東,聯合艦隊更是劍指地中海,在這三年中,一定發生了我們不知道的變化,具體是什麽我們一無所知,這就是我擔憂的原因之一。”

  國王沒有插話,靜靜的看著謀士。

  謀士:“另一個讓我始終放不下的是,明帝國憑什麽區區的幾千人就敢無視我們的存在,他們所持的什麽?要知道,全世界最有謀略,最有戰略眼光,具備最高軍事藝術的國家就是明帝國,包括我們在內,在明帝國麵前隻不過是小學生水平,難道這麽明顯的力量對比他們都看不出,不可能,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這時候國王開口道:“這就是先生提出十二萬人對三千人的策略?”

  謀士:“是的,國王殿下,在無法獲得明帝國軍隊的實際戰鬥力的情況下,隻能集中全力奮勇一擊,如果采用添油戰術,士氣很快就會垮掉,到時人心惶惶,想再下決心恐怕難上加難。”

  是啊,不過短短的三年,明帝國的勢力已經直逼中東和歐洲,這期間一定發生了什麽,國王有點猶豫不定:“要不我們與他們接觸,滿足他們的條件,化幹戈為玉帛?”

  謀士:“國王殿下,問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提出條件啊,怎麽答應呢。”

  想想也是,隻能苦笑。

  奧斯曼帝國在緊張備戰,聯合遠征軍同樣在準備,很快,奧斯曼帝國的戰略意圖,兵力部署,具體戰術就擺在了聯合遠征軍指揮部,以及各集團指揮部的台上,這時代雖然已經有保密意識,但保密手段相當有限,按照奧斯曼帝國的設想,等明帝國聯合遠征軍得到情報再傳送回去,起碼都是半個月以後的事,到那時候恐怕戰鬥已經結束,實時傳送?那是神仙的事,不存在的。

  唉,沒文化真可怕,明帝國真的做到了實時傳送。

  聯合艦隊指揮使光頭強與第二集團指揮使劉輝看到情報,隻是掃了一眼就

  放到一邊,奧斯曼帝國?誰啊?沒興趣。

  而聯合遠征軍指揮部收到情報,發現與製定的戰術不謀而合,簡直像是聯合演習,有意思嗎?黃雁笑了笑,命令參謀各第一集團發報,電報隻有一句話:看好你們喲!

  莫臣收到電報哭笑不得:這心也太大了吧,三千對12萬,就是這樣一句話,說出去都沒人相信。

  接下來召開作戰會議,這次的作戰會議包括連以上指揮官,濟濟一堂,雖然一早就知道了戰略戰術,但連長們還是止不住心裏的興奮,軍人嘛,聞戰則喜,他們可不管是全殲還是擊毀,有仗打就行,要知道為了打仗,耳朵都差不多被戰士們吵聾了。

  具體的戰役規模,戰役目的,戰術一早就下發到了連部,隻有決定了最後的日期才會往下傳達,因此戰士們一味求戰心切,情有可原。

  作戰會議開始,首先由參謀通報最新情報,並在地圖上標記出來,看到地圖上密密麻麻的的一片敵情,參加會議的軍官們不但沒有任何的驚慌失措,反而有小小的期待,要是隻有三瓜兩棗,還不如自己搞搞演習更加過癮不是,會議室一片嘈雜。

  莫臣一拍桌子,不怒而威:“像什麽話,菜市場嗎?”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一個個噤若寒蟬,對這個刀疤臉的指揮使,眾人可是怕到心裏,在部隊裏有一個傳說:不怕天不怕地,就怕王景弘的笑以及莫臣的惱。

  看大家靜下來,莫臣開口道:“輕敵永遠都是軍人的大敵,曆史上有許多失敗的戰役就是因為輕敵,你們一定要牢記,任何時候,不管麵對的敵人是強是弱,我們都必須全力以赴,不能有任何的僥幸心理。下麵由參謀長詳細講解這次戰役的目的,規模以及采用的戰術,有問題等講解完後提出你們的建議,開始吧。”

  參謀長來到地圖前:“各位,從得到的情報看,我們第一集團麵對的,是奧斯曼帝國最強大的一個軍事集團,他們有八萬的精銳步兵和四萬精銳騎兵,他們采取的戰術是,在我們第一集團前進到第二個平坦地方時,首先用兩萬步兵占領我們身後的小山,切斷我們第一集團的退路,然後使用騎兵對我們第一集團發起亡命突擊,具體從三個方向,以千戶為單位,不間斷發起攻擊,目的是擊垮我們的防禦,最後由四萬的機動步兵解決戰鬥,其中有兩萬的步兵在左邊的城市布防。”

  眾人一邊聽一邊筆記,這是王景弘進行軍隊改革後的傳統,用王景弘的話說:記憶力再好都不如一個爛筆頭。

  參謀長:“奧斯曼帝國相對有點自知之明,沒想過靠騎兵解決戰鬥,從他們采用的戰術看,還是有些人才的,不怪乎拜占庭帝國一

  直處於下風。我們當初製定的戰略目的,就是一戰定乾坤,不是全殲,而是擊毀,注意,是擊毀,務必牢記。”

  參謀長停了一下,以便軍官們消化:“在展現我們實力的同時,又不會使得中東地區失衡,當時製定這個戰略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怕奧斯曼帝國不敢應戰,實力,隻有在戰場上才能充分顯露出來,還好,奧斯曼帝國與我們想到了一起,如你所願。”

  眾人捂嘴笑。

  參謀長:“既然敵人這麽上道,我們也不能強人所難不是,因此,我們的戰術不變,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敵人想切斷我們的退路就讓他們切斷,我們不需要退路,我們第一集團不需要考慮退路,我們的目標就在前麵,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

  鏗鏘有力氣衝鬥牛,霸氣側漏,一眾軍官熱血沸騰。

  參謀長:“我們的戰術還是原來製定的戰術,隻對正麵的敵人實施反擊,其他方麵的敵人擊毀就行,首先是炮火的打擊,不用節省炮彈,一刻鍾,也就是十五分鍾內,用最快的速度發射炮彈,步兵采用排槍,對進入射程的敵人實施最直接的打擊,炮擊結束立即啟程,向前,向前,一直向前,擊毀前進路上的任何障礙,包括工事和敵人,我們前進的步伐保持不變,空軍(飛艇)在預定的範圍內,任意攻擊敵人的目標,這就是我們這次戰役的目的與戰術。”

  眾人在理解,體會,思考。

  莫臣:“剛才參謀長已經將戰役目的與采用的戰術詳細講解,有什麽問題和建議可以提出來。”

  “報告”隻見第一合成營一連長站了出來:“我有一個問題,那些投降的敵人以及受傷的敵人怎麽辦?”

  這還真的是一個問題,不處理嘛,不管不顧有違明帝國的建軍理念,管嘛,將嚴重拖累第一集團的進軍速度,頭疼,當初的設想是不管不顧,留給奧斯曼帝國去處理,現在看來有點想當然,一但擊毀,那些幸存的敵人第一時間就會跑得無影無蹤,等他們緩過氣來,受傷的敵人恐怕死得差不多了,怎麽辦?

  一時之間眾人麵麵相覷,這時候,負責後勤的指揮官提出建議:我們可以召集波斯的運輸力量,讓他們空車隨我們一起行動,負責運送傷員,至於俘虜,我們就不要了,由得他們自生自滅聽天由命。

  眾人聽後覺得這個建議好,既顯示出明帝國軍隊是文明之師,又不會增加太多的累贅,最後指揮部一致同意,采納了後勤指揮官的建議。

  莫臣:“今天的作戰會議就到此,回去後將戰役目的和戰術安排向戰士們傳達,務必使戰士們明白這次戰役的意義,三天後出發,讓奧斯曼帝國重新認識我們明帝國的實力,都清楚嗎?”

  眾人回答:“清楚,明白。”

  三天後,第一集團踏上了奧斯曼帝國國土,一場火星撞地球的大碰撞一觸即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