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路漫漫(三)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335
  第三十一回路漫漫(三)

  第二天,聯合遠征軍指揮部成員與龍芳省政府領導舉行座談會,黃雁在座談會上高度評價了運河的戰略意義,認為有了運河,龍芳省將得到來自牙芳省、雄芳省的的戰略支撐,甚至可以得到明帝國西南地區的直接支持(通過西藏高原),對蘭芳省的安全是一大助力。

  而龍芳省政府更多從經濟方麵考慮,運河的開通,對蘭芳省的經濟是一個刺激,東西的物流可以節省時間和成本,是明帝國的一大壯舉,總之,雙方都對蘭芳省取得的成就高度肯定,王景弘功高至偉。

  回到錫蘭島,聯合艦隊結束休整,再度踏上征途......

  第一集團在莫臣的率領下,首先乘火車到達山西的省會太原,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人民群眾自發的載歌載舞,迎接親人子弟兵,感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擁護,新戰士的反應是很自然,理所當然,他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人民的軍隊愛人民,人民群眾擁護愛戴自己的子弟兵天經地義。

  但那些走過屍山血海的老兵感受完全不一樣,這是從前連想都不敢想的情景,以前的軍隊,隻要不禍害老百姓,甚至禍害不是特別厲害的軍隊就是一支好軍隊,就連這最基本的一點,幾乎沒有一支軍隊能夠做到,想要老百姓真心擁護難如登天,自從王景弘推動軍隊改革之後,這一切真的發生了,實實在在真真實實就發生在眼前。

  我為什麽眼含淚水,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和人民,我願默默的負重前行,隻為身後的安寧平和!

  太原,山西省省會,簡稱“並(bīng)”,別稱並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曾經的邊陲重鎮,是唐朝開國皇帝的發源地,是曆朝曆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在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成為了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曆史古都。

  隨著煤礦的開采,太原日漸繁榮,隻是人口基數太低,高速發展受到限製。

  第一集團在太原稍事休整,立即啟程,從太原到陝西還沒有通火車,全軍改乘馬車,浩浩蕩蕩,前後綿延十多公裏,雖然隻有三千多人,但武器彈藥,生活物資非常龐大,龐大到令人咂舌的地步,用莫臣的話說:這些武器裝備和物資,足夠從中亞打到歐洲最北端的挪威,途中還有餘力武裝地方部落。

  一路上旌旗招展,除了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還有就是路上圍觀的群眾歡呼聲,軍隊沒有人出聲,行軍途中禁止說話,除了指揮部有組織的拉歌。

  三千多人的隊伍,一共有兩千

  多輛馬車,其中有100輛鐵甲車,采用混合動力(馬拉加人力踩踏,原理與後世的自行車差不多),一輛這樣的鐵甲車,平時由八匹馬提供動力,戰時加上一個班的戰士輔助,必要的時候,可以完全脫離馬匹,當然,這個時候的速度慢得令人掉淚。

  一部這樣的鐵甲車,上麵有一門迫擊炮和六名步槍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火炮,對冷兵器的對手來說,進攻是毀滅性的,防禦是天頂星級的,野戰無解!

  行軍狀態的軍隊,最怕的就是遭到伏擊,偵察兵---原來的斥候,偵察範圍前出30公裏,采用無線電聯係,實時,快捷,到了國外還有特種兵配合,情報互證,務求做到萬無一失,王景弘的要求是,隻要有五分鍾的預警進行結陣,明帝國的軍隊必須做到無敵。

  也許有人會說,長達十幾公裏的隊伍,五分鍾如何能夠做到攻防兼備?事實上並不是這麽回事,結陣是以連隊為單位,每個連隊有足夠的火力和防禦力量,對冷兵器的對手足夠碾壓,而且每一個連隊可以做到相互支援。

  晝行夜宿,不日到達陝西西安,受到西安市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陝西省會,是曆史名城、華夏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同時是絲綢之路起點城市。西安北臨渭河、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與眉縣、太白縣接壤;總麵積10752平方公裏,

  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經濟生活中,農業生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焚毀樹木,開墾農田,種植粟等旱地作物。除糧食生產外,半坡人開始種植蔬菜。家畜飼養業在當時也已出現了,當時養的牲畜有豬和狗兩種,以豬為主。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以豐鎬為都,是西安作為都城之始。

  秦都城鹹陽,阿房宮大部分麵積在今西安市境內,秦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台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漢城)建立西漢王朝。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在秦章台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鹹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製。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作為一座曆史名城、古都,其曆史之久遠,建築之宏偉無與倫

  比,單單聽市政府領導的介紹就令人無比神往,歡迎會結束後,第一集團指揮部決定在西安停留三天,組織官兵參觀曆史遺址,對官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深官兵們對祖國的認識,加深官兵們對華夏民族的認同,這個決定是總部根據王景弘的建議,經內閣與明成祖朱棣同意,在軍隊政治條例裏規定的,全軍都必須定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對官兵們來說,這個意義更加重大,一是可以了解華夏文明的發祥地,知道自己的根在那裏,明白參加軍隊的意義;二是可以學到很多知識,理解很多典故的由來,並對曆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三是可以近距離觀看這些宏偉的建築,驚歎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四是可以到處遊覽,這可是免費的喲。

  最後一點,可以吃到不同風味的美味小吃,對於一個吃貨帝國的公民,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