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路漫漫(一)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969
  第二十九回路漫漫(一)

  三路大軍同時出發,第一集團與第二集團每四個小時向聯合遠征軍指揮部報告位置,除非有緊急情況,平時定時聯絡,通報各自情況。

  黃雁率領的聯合遠征軍指揮部與聯合艦隊指揮部合並一處,率領聯合艦隊浩浩蕩蕩向著南海前進,一路上不斷有分艦隊和商船加入,艦隊越來越龐大,到了福建外海,艦隊規模已經超過八百艘,遠遠看去密密麻麻遮天蔽日,來往的商船、軍艦除了鳴笛致禮外,主動為聯合艦隊讓出航道,就算如此,聯合艦隊僅僅得以15節的速度前進,沒辦法,近海的運輸實在是太繁忙了。

  太平島,曾經設想的軍事基地,現在已經改變用途,除了建設一個避風港之外,由民間的商業集團進行開發,目前初具規模,這裏將建成婚禮的天堂,從海上遠遠一瞥,可見娛樂設施齊全,酒店林立,旗幟招展,黃雁、光頭強以及參加過第一次遠征的官兵們驚歎不己,對基建狂魔的認識又深了一層。

  東番。祖國的寶島,這次遠征沒有停靠計劃,聯合艦隊隻是匆匆一瞥繼續前進,聯合艦隊計劃在雄芳省和錫蘭島進行補給,雄芳省主要是補給武器裝備,錫蘭島補給生活物資,而蘭芳省、榮芳省、獅子省、牙芳省隻是稍微停靠,目的是與當地省政府進行交流。

  都是老朋友,同甘共苦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客套全免,見麵就是擁抱,差不多兩年沒見麵,有說不完的思念,施進卿老當益壯,安嬸容光煥發,張定邊寵辱不驚,一個個都是明帝國的翹楚,封疆大吏,鋒芒畢露一時無兩,唯一令他們感到一絲絲遺憾的是,沒有見到王景弘這個死太監,他們的命運,他們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與王景弘糾纏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沒有王景弘就沒有他們的今天,包括黃雁。

  兩年,這些海外省變得麵目全非,到處高樓林立,各種生活設施齊全,城市整潔有序,商業繁榮,街上遊人如鯽,要不是有旁人在邊上介紹,根本想不起原來的模樣,建設速度與建設規模不在國內之下,各個海外省又各自有自己的特點,令眾人歎為觀止。

  獅子省與牙芳省的變化最大,自從兩個省連成一片之後,兩地經濟形成互補,加上牙芳省運河的開通,不但實現了自身的經濟高速發展,同時帶動了明帝國西南地區的經濟騰飛,雲貴川不再是一個落後的代名詞,成為了西南耀眼的明珠。

  榮芳省的定位是資源開發,從目前的發展看,相對其他海外省慢了一些,人口也相對較少,但王景弘知道,未來的石油將使得榮芳省富得流油,現在的石油還不是緊缺商品,隨著汽車行業與化工行業的發展,石油

  將成為工業的血液不可或缺,在第一次遠征凱旋之時,王景弘專門與榮芳省的領導層進行了一次深入的長談,為他們描繪了一幅燦爛的前景,希望榮芳省不要急於城市建設,將重點放在資源勘探上,從現在的情況看,榮芳省很好的執行了王景弘的戰略,後發必將超越。

  告別了這些老朋友,聯合艦隊來到雄芳省這個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規模之大規格之高讓聯合遠征軍指揮部成員目瞪口呆,地麵上的設施已經驚呆眾人,看了地下基地,一個個淚流滿麵無地自容:馬蛋,想幹嘛,跟外星人打嗎。

  這個基地是王景弘頂住各方麵壓力,力主建設的成果,不管是裝備還是規模都是超越時代的產物,當時整個明帝國高層都不理解,認為沒有必要,花費巨大的資源,建設一個看起來永遠都用不到的軍事基地,何必呢。

  在內閣與總部的聯合會議上,隻有明成祖朱棣不置可否,其他所有參與會議的人員全部反對,最後還是王景弘不厭其煩,用自己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眾人。

  王景弘:“女士們先生們(已經有女同胞進入了決策層)!對我剛才的提議你們都提出了不同意見,包括總部的領導,很好,各抒己見,我對明帝國的政府風氣感到無比欣慰,各位能夠放下個人的喜好,從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甚善。”

  王景弘:“你們的意見不缺乏戰略眼光,既考慮了目前國家的財政狀況,又兼顧了未來的國家安全,但還是有一點點的遺漏,那就是雄芳省的地理位置,雄芳省位於海外九省的中間位置,戰略地位突出,既是明帝國西南與南海的屏障,又是錫蘭島與龍芳省的堅強後盾,是海外九省的定海神針。”

  王景弘:“有了這個超大型的軍事基地,其他各省的防禦可以省下一大筆資金,否則每個省都要建設大型的軍事基地,其費用加起來肯定超過雄芳省的軍事基地,而起到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語,處處設防的結果就是處處不防!”

  鏗鏘有力直撼人心。

  王景弘繼續發揮忽悠大法:“目前的明帝國是無敵的,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也是無敵的,但任何事物都有轉變的時候,也許一百年,也許二百年,當科技的發展遇上瓶頸的時候,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就有可能趕上來,這個時候就是考驗我們戰略眼光的時候,真到了那個時候,雄芳省的軍事基地必將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說實在的,我希望雄芳省的軍事基地永遠沒有動用的時候。謝謝!”

  王景弘的一番話,在眾人的心裏引起了極大的反應,一個個在深思,對剛才自己的意見進行反思,從每個人臉上的表情變化可以看出,很多人產生了動搖,對

  自己剛才的意見產生了動搖。

  第一個轉變思想,改變主見的是財部尚書:“我收回我剛才的意見,我支持王督的建議。剛才我粗略的計算了一下,在雄芳省建設一個超大型的軍事基地,比九個省都建設一個大型的軍事基地,起碼可以節省三分之一的資金,我對軍事戰略不是很懂,我純粹是從財政上考慮,謝謝。”

  第二個轉變思想的是總部參謀長:“我也收回剛才的意見,王督的一番肺腑之言敲醒了我,處處防禦不應該成為明帝國的軍事思想,機動防禦才是,而雄芳省建設一個超大型的軍事基地,就是機動防禦的精髓,王督一直都在強調機動防禦,一直在推動軍隊往這方麵改革,總部也完全認同這種軍事思想,並且全力支持王督的改革,但具體到軍事基地建設的時候,反而忘記了機動防禦的要領,實在是汗顏。”

  一位負責政務方麵的領導提出疑問:“基地是固定的,如何做到機動防禦?”

  參謀總長:“這個問題我也是剛剛想通,一直以來都跟你一樣,認為基地隻是一個防禦節點,是王督點醒了我,處處防禦,我們的敵人麵對的隻是每一個省的防禦,而集中防禦,我們的敵人麵對的,是某一個省的防禦和雄芳省超大型軍事基地的防禦,這兩種防禦的力量不是一個數量級。”

  經過參謀總長的解釋,軍事方麵的領導一下明白過來,而非軍事方麵的領導似懂非懂,感覺似乎很有道理,眾人就在這樣一個氛圍裏質問,解答,慢慢的思想得到轉變,由開始的一致反對到所有人一致讚成,這個轉變有點像後世的電視劇,狗血的很,但,確確實實發生了,連始作俑者王景弘都始料不及,這劇情反轉也太快了。

  軍事方麵的領導更多的從軍事上考慮,而非軍事方麵的領導則是從經濟上考慮為多,隻有科學方麵的領導是從技術層麵進行考慮,用他們的話說,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不可避免的遇上瓶頸。

  言下之意,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可能,或者說有機會追上來,領先,隻能是某一段時間,當然咯,要實現超越談何容易,除非開掛。

  最後,在明成祖朱棣與閣相商議之後一錘定音。

  朱棣:“忘戰必危,好戰必亡!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這個雄芳省的超大型軍事基地建設立即啟動,不間斷投入,那怕是一百年也不停止,要知道,明帝國的和平穩定不是充話費送的,是因為明帝國有強大的軍隊在守護著這份安寧!明帝國始終需要有人在默默的負重先行。”

  好一個負重先行,好一個充話費,王景弘突然想起,這些好像沒有跟朱棣說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