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回 世紀婚禮(一)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574
  第二百零四回世紀婚禮(一)

  當天中午,張強在家裏大擺宴席,招呼明成祖朱棣一行以及親朋好友,本來預備了三十圍,親朋好友大部分拿了購物券就告辭了,此刻恐怕在弘欣集團旗下的商船選購心儀的商品,購物,永遠都是一種樂趣,特別是有人買單的情形下,無論如何得好好瘋狂一回。

  留下來的親朋好友加上王景弘他們,僅僅夠坐五圍,人數雖然少了,氣氛不減,移風易俗,現在的家庭婦女已經可以堂堂正正入席,不像以前,需要另外設席。

  席間,眾人談笑風生豪情萬丈,展望未來,王景弘再次畫餅,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兩杯水酒下肚忘乎所以妙語連珠,不斷的拋出新事物新觀念,把眾人聽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把馬和聽得膽戰心驚。

  當講到海外有一種動物像羊又像駝的時候,小屁孩拚命拉著王景弘的手高喊:“爸爸,爸爸,我要這種動物!”,惹得眾人大笑不己,在張強應承這門婚事的同時,小屁孩已經改稱王景弘為爸爸了,得了一個伶俐乖巧的兒子,王景弘也是滿心歡喜。

  跑得如奔馬卻不會飛,遇到危險就將頭埋進沙子裏的鳥(鴕鳥),在樹上幾乎一動不動,時間長了可以在身上長出青苔的動物(樹懶),身上帶著一個口袋,隨時隨地可以將小寶寶放進袋裏的動物(袋鼠),這些奇聞聽得眾人詫異不己,說的是興高采烈吐沫飛濺,聽的是雲裏霧裏風中淩亂,當有人問這些傳聞的真實性和出處的時候,王景弘才猛然醒起:額滴媽啊,我這滿嘴的火車也開得太猛了。

  好在王景弘有急智,解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家族長輩說的,真不真實隻有等再次遠征時求證,就這樣胡混了過去,在座的都是聰明絕頂之人,他們心裏明白,這些都是真實的,隻是王景弘沒有說出具體的緣由。

  馬和是聽得一身冷汗,而張欣心裏想,結婚後得好好問問。

  結束了提親,各自回家各找各媽,王景弘現在是閑來無事,隻有等大婚日期確定了才開始準備,通知老家親戚前來慶賀,雙親已經不在,其他親友派條商船前去接送也用不了多長時間,一個10天半月足夠了,從福建到京城走水路方便快捷,至親的隻有一個姐姐,他們已經提前得到喜訊,不急。

  無所事事,帶著兩個跟屁蟲到處溜達,不知不覺來到了永定河,猛然一驚,盧溝橋不就建在永定河上嗎!這座橋承受了太多苦難的曆史,是華夏民族心中永遠的痛,也是華夏民族不屈的象征,想到這裏加快了腳步,很快,一座雄偉的大橋出現在眼前,看到大橋,王景弘的表情由嬉戲變得異常的嚴肅,身

  上一股殺氣噴薄而出,驚得飛禽走獸亡命而逃,駭得兩個跟屁蟲背脊發涼手腳冰冷……

  盧溝橋建於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橋麵略呈弧形,兩端較低,中間隆起。

  橋墩、拱券以及望柱、欄板、抱鼓石、華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岩及大理石砌築,而橋麵全部用天然花崗君巨大條石鋪設。

  盧溝橋全長266。

  5米(橋身213。

  5米,兩端雁翅各26。

  675米),兩側橋欄有石雕欄板279塊,望柱共281根,南側有望柱140根,北側有141根。

  望柱間距約1。

  8米至2米,柱高1。

  4米。

  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

  85米。

  每根柱頭均雕有大石獅,共281個,大獅身上有小獅198個,頂欄上2個,華表上4個,大小總計485隻。

  橋兩端東有石獅,西為石象,緊抵橋頭望柱。

  望柱和欄板石迎麵雕有精美的花卉圖案,望柱項端各雕有一頭大石獅,在其頭上、足下或胸前背後又雕有一些小石獅。

  橋兩端作為抱鼓石用的,東端是兩頭大石獅,西端是兩頭大石象,身軀碩大,憨態可掬。

  在頂欄石獅、石象之外,各豎華表一個,高4。

  65米,下設八角須彌座,上穿雲板石,蓮座圓盤之上雕有一頭石獅,迎向橋外、神態自若,有如迎送行人。

  這是一座英雄的橋,站在雄偉的盧溝橋麵前,王景弘對武大郎的後代恨之入骨,要是這時候有幾個本子在這裏,一定會被王景弘撕成碎片。

  據沒有得到證實的傳說,小本本都是武大郎的後人,當年武大郎沒有被毒死,而是詐死,乘人不備跑了,不顧一切的逃跑,害怕被人發現,一口氣跑到一個小島上隱姓埋名,開始靠采摘野果為生,與那些還未開化的野人為伍,慢慢,武大郎半文盲的水平在野人中顯示出超能力,被一致推為酋長,最後建立了政權,成為了島國第一任國王,半桶水的武大郎,其文化可想而知,能夠記住的漢字往往隻有一半,國旗就是一個燒餅,現代的本子都是武大郎的後代,雖然經過無數其他民族的改良,到了現代還是偏矮,隻能說武大郎的基因太他媽強大了。

  後人為了避違,沒人敢用大郎、二郎(武二郎)作為名字,你可以用太郎,三郎,四郎等,你要是敢用大郎,二郎作為名字,不出半天必將橫屍街頭,後世的姿三四郎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柔道高手。

  以上的傳說雖然街頭巷尾隨處可聞,就是沒有幾人當真,大多數隻是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

  想到這裏王景弘心裏一驚,發現來到這個時代,有兩樣非常重要的事情忘了,一個是按照曾經學過的曆史

  知識,這時候的島國正處於戰國時期,這麽過癮的事不去插上一腳怎麽對得起這身臭皮囊,不知馬和有沒有做手腳,另一個是永樂大典,這是世界上最早最全的百科全書,由於各種原因最後能夠留下來的副本多有殘缺,正本更是不知所蹤,成為後世的一個懸案,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總要做點什麽不是。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先後由內閣首輔解縉和太子少師姚廣孝主持修纂,曆時五年(1403-1407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有萬書之書之稱,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

  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曆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

  共111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曆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

  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采擇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禦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

  永樂大典(正本)的命運在這一刻,因為王景弘與馬和的穿越而改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