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回 求婚(五)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288
  第一百九十六回求婚(五)

  馬車上張強問王景弘:“外麵關於求婚的傳聞是不是真的?”

  王景弘:“回先生,那些傳聞基本上是真的,目的是向市民傳遞一個信息,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其他都是次要的,婚姻不能違背兩個當事人的意願。

  ”

  張強:“這個恐怕與風俗不合啊,有沒有想過這樣一來,可能遭到傳統勢力的圍攻。

  ”

  王景弘:“想過,我們就是要向傳統勢力挑戰,那種盲婚啞嫁造成的婚姻悲劇數不勝數,在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傳統觀念也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否則將阻礙社會前進,悲劇不應該再發生,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戲劇就是為了驚醒世人。

  ”

  張欣媽:“老頭子你擔心什麽,看看市民對梁祝戲劇的反應就知道這是民心所向。

  ”

  張強看了張欣一眼:“也是,傳統的婚姻觀念要不得。

  ”

  看得出張強心裏有顧慮,而未來丈母娘已經認定這個乘龍快婿,恨不得現在就讓他們完婚,總之是怎麽看怎麽喜歡這個女婿,不管王景弘怎麽做都認為是對的。

  這時候,小屁孩不失時機的來了一個補刀:“叔叔,你快點娶我媽媽吧,我好想有個爸爸。

  ”

  轟的一聲,眾人笑得前仰後翻,笑得王景弘無地自容,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不一會到了帝國劇院,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包廂,這是整個劇院最佳觀賞表演的八個包廂之一,另外七個包廂明成祖朱棣占了三個,閣相要了一個,京城音樂學院的老師占了兩個,還有一個給了秦歸,其他內閣成員隻能是次一等的包廂。

  皇上與閣相占有最好的包廂理所當然,而京城音樂學院的老師能夠占有兩席之地是因為編劇、總導演冷謙的要求,對整個演出作出最中肯的評估,秦歸是僅次於國家投資的第二大股東,而王景弘是梁祝的原創,別人無話可說,當晚的演出馬和沒來,孤家寡人一個,後世對戲劇梁祝早就滾瓜爛熟,他不認為這時代的演出水平能夠超越後世,能夠引起社會的巨大轟動是因為這時代的文藝節目實在太少的原因,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看了梁祝的演出,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錯得離譜,錯得幾乎無臉見人。

  一開始王景弘隻是給了冷謙整個戲劇的結構和故事概況,還有就是後世越劇的片段,對於一個音樂上的天才(白癡)來說,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非常難能可貴,沒有張冠李戴絕對是人品爆發,冷謙拿到這些雖然不是特別的滿意,但也沒辦法,日纏夜纏,最多是榨出幾首來自現代的歌曲,梁祝,僅此而已。

  反複聽了片段,冷謙發現詞曲雖然非常優美,但總感到缺

  少了一點什麽,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消滅陳祖義海盜集團的戰役打響,才從中悟出原因,此時的明帝國剛剛從支離破碎的戰亂中實現統一,百廢待興,內憂解除外患仍在,這時候國家和人民大眾最需要的不是喃喃細語,而是陽剛之氣。

  找到了原因,冷謙嚐試將北方戲劇的唱腔、表演形式與越劇相結合,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戲種,這種融合南北不同戲劇的表演形式後世不知有沒有人嚐試過,起碼沒有這方麵的成功案例,當王景弘第一次看到這種表演形式的時候,驚得嘴巴可以塞進一個鉛球,對冷謙佩服得唱起了“征服”。

  大咖就大咖,你不得不服,他不是越劇,也不是京劇,完全脫離了地方戲的範疇,冷謙將這種表演形式稱之為華劇,隨著眾多藝術家的不斷完善,華劇最後一步步發展成為了國戲,輝煌一直延續到未來。

  馬和在音樂上的造詣相當深厚,要不然也不敢擔任京城音樂學院的客座教授,他不像王景弘隻是覺得好聽好看,他總是以戲劇內在的核心來看這些表演,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了梁祝的演出後,把馬和震得靈魂出竅,狂吐一地老血。

  這也太猛了吧,是怎麽樣做到的?整部戲裏既有越劇的婉轉纏綿,又有北方戲的刀馬旦和武淨角色,唱腔還包含了秦腔的蒼涼韻味,同時穿插有話劇磁性般的對白,馬和想,這個一定是從王景弘磁性的聲音裏得到的靈感,至於其中還有一種似歌劇又不像歌劇的唱腔,是不是來從王景弘五音不全的歌聲就不得而知了,總之,冷謙絕對是音樂史上難得的天才,創曆史先河,開了音樂劇的先端,這種形式的戲劇完全脫離傳統戲劇的概念,馬和也不知道用什麽詞來形容為好,一個字:服。

  兩個字:佩服,三個字:唱征服!

  當天的演出非常成功,整場演出如夢似幻高潮迭起,觀眾在同情、悲憤中幾乎流幹了眼淚,就在觀眾忍無可忍,實在無法再忍,準備拍案而起之時,一出化蝶猶如神來之筆,將觀眾的情緒引到破涕為笑,圓滿,演員與劇組謝幕時候得到的掌聲,持續了足足十幾分鍾就是一個最好的答案。

  王景弘在這場演出中最大的收獲不是對劇情的享受,而是身上多了無數的掐痕,張欣在劇情發展到感同身受的時候,強忍著沒有哭出來,除了不斷流淚之外,剩下就是不停的掐王景弘,拚命的掐,拚命的掐,恨不得將王景弘身上的肉全部掐下來,不知道的人一定會以為兩個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王景弘付出了極大的毅力才沒有挪動身體,以後還敢不敢一起看類似的戲,還真得好好思量一番,起碼要有足夠的勇氣。

  演出結束後,在明帝

  國引發新一輪的熱議和追劇狂潮,各地要求梁祝劇組前往商業演出的請求從門口堆到了冷謙辦公桌的前麵,盛況隻瘋狂可見一斑。

  無奈之下,冷謙隻好將劇本全部公開,並且對全國各地的劇團進行培訓,一出戲風靡全國一時無兩,結果是商人看到有利可圖,一時之間,全國各地的劇團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的冒出來,搞得冷謙應接不暇,隻好在音樂學院的假期,新開了幾個培訓班,像這種嚴重影響老師休息,嚴重占用老師體驗生活,創作作品時間的行為,冷謙非常不願意,但那些參與培訓的老師卻一個個興高采烈熱情有加,不為別的,單單加班費就是平時收入的五倍,一個個笑逐顏開,冷謙隻能笑笑自己解嘲:錢,有時候真的是一個好東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