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回 閱兵(二)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150
  第一百八十六回閱兵(二)

  當天的新聞全部被王景弘與張欣的久別重逢霸屏,一時之間洛陽紙貴,一報難求,媒體從業人員充分顯示出職業操守,發揮語不驚人不辦報的精神,標題直逼後世的震驚體,內容更是驚悚,看得讀者咂舌不己浮想聯翩,茶樓食肆全是這個話題,你要是沒有一些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都不好意思出來跟人打招呼。

  “深情的一吻,吻得天地變色。

  ”--本來就是晚上好不好。

  “緊緊相擁,天地動容。

  ”--沒風沒浪的,動什麽容。

  “超過音速,兩人衝向對方。

  ”—不是吧,以音速相撞,還不得粉身碎骨?

  “禮物之重,超過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

  ”--試問世間又有什麽藝術品能夠超過和氏璧?

  ……

  以上就是一些報紙媒體的標題,足夠吸引讀者,內容千奇百怪,基本上全部靠猜,靠臆想,總之,讀者喜歡什麽他們就寫什麽,都是一些無法證實的消息,當然,他們還是有點分寸,沒有人敢寫負麵的內容。

  其中大明時報有一篇報道非常詳細,從聯合艦隊出征開始,所見所聞,奇人異事,聯合艦隊的訓練和日常生活無所不包,看得讀者高潮迭起興奮不己,對王景弘的行為、心裏分析更是透徹,將王景弘的思念之情剖析得淋漓盡致,並對王景弘兩次送給張欣的禮物進行了猜測,言之有物,令人不得不信(猜測,總是錯的時候多,這次也不例外)。

  同時還對張欣的心理曆程進行了連續追蹤,從弘欣蛋糕屋的成立到發展,從一個經營者到經濟學教授,事無巨細,讀來震撼人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不是杜撰的,一定是報社一早預謀,在派出隨軍記者的同時,派出記者常駐弘欣蛋糕屋,目的就是今天的這一篇報道,此報道一出,其他新聞黯然失色,除了一些噱頭成為吃瓜群眾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外,其他都很快沉寂,沒有掀起多少波瀾。

  這些插曲對於心理素質強大的王景弘與張欣沒有產生任何的影響,完全置身事外,成了一個吃瓜群眾,該幹嘛還幹嘛一笑了之,用王景弘的話說:你要是在意這些報道,什麽事都不要幹了。

  作為閱兵總指揮,王景弘一回到兵營立即召集各級軍官開會,宣布閱兵計劃,王景弘心裏清楚,聯合艦隊平時雖然有這方麵的訓練,但要達到後世那種震撼人心的閱兵水平,就算再刻苦,再多時間訓練也不可能實現,因為,到了一定層次,文化上的不足製約了他們到達更高的高度,這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但要做到似模似樣還是可以的。

  史書中,關於“閱兵”的最早記載,

  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塗山會盟。

  塗山會盟中,盡管禹沒有發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懾諸侯,從而“化幹戈為玉帛”。

  禹的行為,實際上就是“閱兵”的雛形。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在孟津舉行大規模的“觀兵”,同時宣布伐紂,要替天行道。

  此後,武王親率大軍,東渡孟津,與商朝軍隊決戰於牧野,重挫殷紂王主力部隊,奠定了周朝立國的基礎。

  可以看出,“觀兵”作為一種檢閱部隊、震懾敵人的軍事手段,已經開始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使用。

  而所謂的“觀兵”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閱兵”。

  軍事會議上,眾多軍官正襟危坐,王景弘一改過往隨和的形象,表情冷峻,雙目金光四射咄咄逼人:“弟兄們,這次閱兵是明帝國軍隊改革以後的第一次,也是檢驗軍隊改革成果的試金石,也許有人會說,檢驗軍隊改革成果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在戰場上嗎?不錯,戰場是檢驗軍隊戰鬥力的最直接方法,失敗的後果就是死亡,問題是,現在的明帝國要找到一個對手都難,更不要說勢均力敵的對手,而且戰爭不是國家達到戰略目的的唯一手段,同時也不是最有效的手段,因此,閱兵是另外一個檢驗軍隊改革成果的有效方法,嚴明的紀律,絕對服從命令,行動一致是每一支軍隊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失去了這些,這支軍隊就是一支遊兵散勇,就是一支草寇,不值一提。

  ”

  王景弘:“這次的檢閱以合成營為單位,雖然平時有進行這方麵的訓練,但遠遠不夠,在這七天的時間裏,每個合成營都要將各單位的編製打亂,將高低進行統一的組合,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在皇上,內閣,軍隊領導,全國人民麵前展現我們聯合艦隊的風采和威武的精神麵貌。

  ”

  王景弘:“一支人民的軍隊應該具備什麽樣的本質,第一,對皇上對國家對人民絕對忠誠;第二,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敢於犧牲;第三,時刻準備著,聽從國家的召喚;第四,敢於消滅一切敢於來犯之敵。

  隻有具備以上幾點,才能稱之為人民的軍隊。

  ”

  王景弘:“今天召開這個會議,不是要進行討論,也不是要製定閱兵計劃,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中,務必使各級官兵們高度重視,理解這次閱兵的真正意義,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檢閱,都清楚了嗎?!”

  眾人齊聲回答:“清楚,堅決完成任務。

  ”

  散會後,各合成營是一片忙碌,以前列隊訓練都是以各自單位進行,戰士們高低不一,以這樣的隊列參加閱兵肯定不行,隻有將高低相同的戰士們集中組成方隊重新訓練,隻有這樣才能顯

  示出氣勢,才能顯示出霸氣。

  經過調整,各方隊組合完畢馬上投入訓練,一個方隊六十四人,剛好是八乘八的方陣,隨著指揮官的口令,動作整齊劃一,氣勢如虹,看起來似模似樣令人耳目一新,當方隊做出刺殺動作,齊聲大喊一個“殺”字時,一股濃得化不開的殺氣噴薄而出,把兵營周圍的飛禽走獸嚇得亡命而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