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回 右路集團(五)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134
  第一百六十二回右路集團(五)

  皇宮侍衛長茫然無措,侍衛們驚魂未定,馬蹄聲急促傳來,馬蹄聲聽起來好像與平時不同,但也沒想那麽多,在他們的認知裏,吉大港隻有王國才有騎兵,騎兵前來也許是軍事大臣感覺到國王有危險前來支援,有了騎兵,總算有可以商量的人,不至於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轉。

  當大宛馬出現在視線的時候,侍衛們一個個愣在當場,印象中王國沒有這麽高大的戰馬啊,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麽回事,快速反應部隊展開了攻擊,他們三個一組,沒有直接衝擊侍衛,直接衝擊侍衛,在混亂中,在侍衛的拚死抵抗下,有可能造成馬匹的受傷,這種情形下受傷是整個快速反應部隊官兵都不能接受的事。

  三個一組在侍衛麵前一閃而過,遠處的用手榴彈,近處的用馬刀,馬刀借助戰馬的高速,輕鬆割斷侍衛的頭顱和割開侍衛的身體,全部采用拖刀戰術,省力省時高效,就這樣,快速反應部隊從不同的方向一層層殺向侍衛核心,就像剝洋蔥,一層層的剝去,這種戰術侍衛們從未見過,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不到五分鍾,幾百名侍衛全部變成了斷肢殘軀,無一幸免,看得旁邊觀戰的特戰隊員咂舌不已:這殺人的效率也太高了,在野外,在沒有建立有效的防禦工事前,麵對騎兵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特戰隊也不例外,除非有高速的遠程攻擊武器。

  這個時代,有足夠的火炮可以做到這一點,采用輪流開炮的辦法可以做到無間斷的炮擊,至於後世騎兵的克星重機槍、速射炮、裝甲車、坦克,離這時代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

  皇宮的戰鬥就此結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要不是滿地的屍體和到處的硝煙,恐怕沒有人能夠相信就在剛才,這裏發生了一場慘烈的戰鬥,或許用戰鬥形容不夠正確,用一麵倒的屠殺形容更為貼切,當宮女被後宮指派前來了解情況的時候,被地上的斷肢殘軀嚇得麵無人色,一個個蹲在地上拚命的嘔,拚命的嘔……

  皇宮的戰鬥結束並不意味著整個戰役結束,圍剿王國軍隊的戰鬥還在繼續,吉大港軍隊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有組織的抵抗,軍事大臣在衛兵的護衛下第一個往皇宮逃,沒跑多遠便遭到飛艇的攻擊,這種來自天上的攻擊毫無征兆,燃燒彈手榴彈突然就在軍事大臣的頭頂爆炸,大臣首當其衝,手榴彈的威力隻是使得大臣和近身的護衛失去行動能力,最要命的還是燃燒彈,轟的一聲,帶著火苗的高溫油脂四處揮灑,沾到那裏那裏就是一片火海,大臣和護衛在火海裏的淒厲哀嚎聲,把那些想上前施救的護衛嚇得望而卻步,就這樣看著大臣從大聲哀嚎到慢慢

  小聲再到無聲,眾人發一聲喊,四處狂奔而逃。

  前麵飛艇從空中進行攻擊,地上是大口徑艦炮的集火打擊,後麵則是合成營的狂暴追擊,而吉大港軍隊為了搶到逃跑的先機開啟了自相殘殺的模式,從戰爭爆發到戰爭結束僅僅一個小時,被聯合艦隊擊斃的官兵人數不到2千人,其中還包括500名騎兵和皇宮的幾百名侍衛,絕大部分的官兵都在自相殘殺中被殺,大概有3千多官兵四處逃跑,被市民和各個部落截殺,無一幸免,可見他們的人品到了一個什麽程度,人神共憤!

  目前來看,最為幸運的是那些受傷的官兵,隻要能夠舉起雙手,起碼在戰場上留得一命,還能夠得到聯合艦隊的救助,至於最後是什麽結果,已經不是他們能夠左右之事,這些投降的官兵約一千六百人,麵對喊打喊殺的市民和其他部落居民,他們發自內心的害怕了,要不是聯合艦隊的官兵建立了安全區,那些憤怒的民眾把他們生吃了都有可能。

  那些王國派到各部落的官員和地方武裝,在槍聲響起的那一刻,一個個成了各部落的刀下之魂,那些部落對這些人恨之入骨,根本沒有投降不投降這一說,投降是一刀,不投降也是一刀,用孤狼跟他們說的:死的王國官員才是一個好官員!

  對此,他們深有同感,而且身體力行。

  戰鬥結束後,各部落酋長,市民代表親自前往碼頭迎接使團,真正是簞食壺漿迎王師,到處是歡慶的人們,爆竹聲響個不停,小孩則不斷的用小石頭攻擊那些俘虜,對這樣的行為,聯合艦隊的官兵無法阻止,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小孩。

  見證了明帝國聯合艦隊的力量,見證了明帝國的繁華,見證了飛艇的來去自由和恐怖的打擊能力,酋長們與市民代表在迎接使團的路上,商議的結果是吉大港應該由明帝國領導,他們害怕了,不是害怕明帝國,而是害怕不知什麽時候又來一批野蠻人,他們的想法很現實,寄希望於明帝國提供保護,他們有信心明帝國會接受他們的要求,送上門的好處難道還會有人拒絕!

  世事無絕對,理想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世界上還真的有人拒絕這種送上門的好處,這個人就是明帝國!

  來到碼頭,使團團長滿麵春風的與各位相見,並將他們迎進臨時會客廳(大帳篷)裏,客套完畢進入主題。

  團長:“王國還在,但執政者已經完了,包括他們的軍隊,現在的吉大港處於無政府的狀態,目前的治安由我們聯合艦隊負責,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新的政府必須盡快的成立,你們有什麽想法和建議應該盡快提出來討論,我們使團可以作為你們的協調人居中協調,

  使吉大港以最快的速度恢複秩序。

  ”

  酋長一:“我們來的路上已經商量好了,我們希望吉大港納入明帝國的行政體係,可以像龍芳省一樣,成為明帝國的海外省。

  ”

  其他酋長和代表紛紛表示讚同,使團成員聽了暗自高興:這可是不世功績啊!能夠為明帝國開疆擴土,都不知是幾世修來的福報。

  團長聽後難免心動,隻是想起了出征前與王景弘的一番談話,興奮的心情很快趨於平淡。

  出征前,與王景弘有過一番深刻的談話,對團長來說如雷貫耳,茅塞頓開。

  王景弘:“這次出征的目的是為明帝國的商品輸出建立前進基地,不是為了開疆擴土,那些地方不值得明帝國擁有。

  ”

  王景弘知道,後世的加爾各答人口密度之高世所罕見,而且資源匱乏,拿下這個地方,從長遠看就是一個負擔,人口數量巨大是一個負擔,素質不高也是一個負擔,民族眾多而且都是非常極端的信仰更是一個負擔,形容為雞肋之地毫不為過,隻是沒辦法說出來。

  團長:“開疆擴土不正是我們之輩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嗎?再說無主之地不取難於說服自己的良知。

  ”

  王景弘:“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我們現在取得的無主之地全部都是戰略要地,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否則這些地方以後強大了,對明帝國的海上運輸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團長:“這個我懂,但加爾各答同樣具備戰略地位,隻是沒有其他地方重要罷了,但這不應該成為不要的理由啊。

  ”

  王景弘:“除了戰略地位,還有一個是資源和人口,如果一個地方的資源不足以支撐人口的增長,那麽從長遠看,這個地方就是一個負擔,我們明帝國正在向人人平等的社會前進,但對其他國家來說,我們華夏民族有天然的優越感,我們華夏民族就是比其他民族強,如果全世界變成了一個國家,我們的一切優勢將蕩然無存。

  ”

  團長:“全世界變成一個國家,那不是實現了聖人推崇的大同世界嗎?”

  王景弘:“你想的太簡單了,我可以跟你說,全世界變成一個國家,這才是動蕩的真正開始,開始可能看不出什麽,但長久呢?要知道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人口的增長隨著和平的到來,將是無限的,到世界上的資源不足以滿足人口的需求之時,動蕩不可避免。

  ”

  團長想想無言以對。

  王景弘:“再說,我們國家每個人發個一千元,結果是什麽?肯定是物價增長相抵消,而現在不同,我們可以用大明元買到其他國家豐富而又低價高質的物資,多好的幸福生活啊。

  ”

  團長:“要是那些國家不肯使用大明元怎麽辦?”

  王景弘:“這不就是我們應該做的嘛,我跟你說,這個世界上隻能流通大明元。

  ”

  團長不是一個迂腐之人,能夠擔任團長肯定是人精,一經提點馬上明白,不覺對自己的無知汗顏,對王景弘佩服得五體投地:是啊,我們為什麽要把自己的幸福生活與外族分享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