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回 國王的末日(二)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947
  第一百零四回國王的末日(二)

  聯合艦隊指揮部,對黃雁出任戰役指揮其他人沒有異議,畢竟在蘭芳省圍剿陳祖義海盜集團的戰鬥中,其指揮藝術可圈可點無可挑剔,得到眾人的一致認可。

  王景弘說明了戰略意圖後,具體的戰術就不再過問,完全由黃雁與其他參謀人員製定具體的戰術,他完全信任他們的能力,隻有一個要求,在戰鬥打響後,其餘部隊立即搶灘登陸,迅速占領錫蘭的戰略要地,控製錫蘭的形勢。

  走出指揮部,王景弘來到寶船的第一課室,準備給中級學員們上解方程的課,這門課學員們盼了好久,老師們也盼了好久,在上節課結束前,王景弘告訴學生,解方程很容易學,而且這種解題的方法可以解決以前學習過程中,遇到非常複雜難解的題,簡單高效,在以後的實際工作中經常用到,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

  對這門課王景弘非常有信心,因為這是王景弘在後世學得最好的一門課,在學這門課之前,王景弘的成績在班裏隻能排到中間多那麽一點點,不管怎麽努力都難於往上一步,主要的原因是所有人都努力,沒有最努力,隻有更努力,在學習方麵,華夏這種教育方式一直被全世界所嫉恨又無可奈何,在這種教育體製下畢業的學生基本知識紮實,特別適應技術性的工作,後來的世界工廠就是這種教育的結果,不服不行。

  鷹醬曾經做過實驗,將他們認為最好的學生實行這種教育,與華裔學生混班上課,不到半年,這些學生全部學到懷疑人生,當然咯,華裔學生除外,整個鷹醬上下一片嘩然,最後不了了之。

  王景弘在學解方程方麵特別有心得,成績就像雨後的春筍節節往上長,在這門課的帶動下,其他科目的成績也一同往上長,不久便進入班裏的前列,這是後世王景弘難得有傲嬌之處。

  解方程真的不難,隻要將各個未知數列出來,然後厘清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後列出方程式搞掂,剩下就是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

  這堂課上得學生們和旁聽的老師意猶未盡,這樣的教學方法前所未有,大呼又長見識了,唉,怎麽會用又呢!

  王景弘離開指揮部後,黃雁與指揮部成員開始細化作戰方案,包括通信,後勤,武器裝備,行動步驟,攻擊次序,各班排連具體的戰術和任務等等,可以說算無遺策,方方麵麵都考慮周全,快速反應部隊的任務隻有一個,在戰鬥打響後,送

  維羅阿羅吉濕婆羅國王下地獄,接下來的戰鬥恐怕就沒有他們什麽事了。

  至於後續的登陸部隊,根據特戰隊傳回的情報資料,各支部隊也接受了不同的任務,對此,各合成營指揮官一個個信心滿滿,雖然沒有打上主力,但能夠活動活動筋骨也是不錯的慰

  藉,比光頭強那幫海軍強得不要太多。

  指揮部眾人對作戰計劃充滿信心,隻是千算萬算,還是有算漏的地方,這個算漏的地方影響之大,不知道怎樣形容為好,他直接影響到了曆史的走向……

  王景弘拿到作戰計劃足足研究了一個晚上,從具體的措施看,幾乎無懈可擊,應該說就是無懈可擊,以聯合艦隊的實力對付這些不入流的王國武裝,確實有點欺負人,差距不是一點半點,這是一個代差的關係。

  想到代差,王景弘回憶起後世,印象中在武器裝備的代差麵前最後能夠取得戰爭勝利的好像隻有共和國,對,共和國軍隊是唯一一個在武器裝備有代差前提下,最終能夠取得勝利的軍隊,當時王景弘看過總部對共和國參與的戰爭所作的結論性總結:

  第一:武器裝備差距2代,進入艱苦的持久戰,通過時間和空間,換取戰場均勢,積小勝為大勝,最終戰勝敵人。

  第二:武器裝備差距1.5代,將在本土以外的某一個節點進入對峙,達到戰略平衡。

  第三:武器裝備差距1代,華夏完勝,戰例比比皆是。

  第四:武器差距半代,全程碾壓,2萬對20萬,勢如破竹,對此三哥最有發言權。

  第五:武器同代,秋風掃落葉,勢不可擋,17天的自衛反擊戰,把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那個白眼狼打得懷疑人生。

  以上就是總部的結論。

  想到這裏,王景弘再一次將作戰計劃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還是沒有發現有什麽問題,隻是感覺有什麽地方遺忘了,漏了,但就是想不到在什麽地方,就這樣到天亮還是沒有找到隱患,搖搖頭自言自語:也許是我太過敏感了,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不想了,就這樣定了。

  洗了個臉,在寶船上走了幾圈放鬆放鬆,回到住處拿起筆,在作戰計劃上鄭重簽上大名,正式批準作戰計劃。

  接下來的兩天進行具體的戰術操練,看到戰士們在操練中,能夠做到集中精神嚴格操練,沒有因為對手的孱弱而驕傲自滿,對這點王景弘內心甚慰:不枉老子下了這麽多的心血。

  第二天下午,王景弘在快速反應部隊指揮官的陪同下,來到快速反應部隊的訓練場,看到戰士們在演練不同的戰術,王景弘向指揮官提了幾個問題,把指揮官驚得冷汗直流。

  王景弘:“戰鬥打響後,你們準備采用什麽戰術?”

  快速反應部隊指揮官:“具體的戰術是這樣,戰鬥打響後,一排負責前出攔截國王,其餘部隊以班為單位,從不同的方向對國王實施攻擊,以最快的速度斬國王於馬下。”

  王景弘:“你們預計國王的衛隊有多少人?衛隊的戰鬥力怎麽樣?準備采用什麽武器裝備?國王是步行走路還是騎馬?國王會不會乘坐馬車或者是坐轎子

  ?”

  聽到王景弘事無巨細的詢問,指揮官知道王景弘心裏不滿意戰術演練,質疑戰術的可行性,不知不覺間冷汗直流。

  指揮官:“我們預計國王的衛隊在300人到500人之間,戰鬥力是敵人中最強的,在高速的運動中,火槍的殺傷力有限,因此我們每個戰士裝備了兩把馬刀,用馬刀解決戰鬥,整個戰鬥過程預計在30分鍾內完成。”

  王景弘:“首先你們犯了輕敵的錯誤,驕傲自滿,認為敵人不堪一擊,從情報的搜集到戰術的製定再到具體的演練,無不顯示出輕敵的情緒,這非常非常要不得,曆史上多少名將就是在輕敵中身敗名裂,不可不察啊。”

  王景弘:“輕敵是軍隊的大忌,一定要永遠永遠牢記在心裏,否則一定會跌大跟鬥吃大虧,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影響到明帝國的最高戰略,輕敵的最低傷害就是付出戰士們的生命。”

  指揮官現在是百分之一百的漢人,全身都是汗!

  王景弘:“我們登岸的是兩個合成營加快速反應部隊一個連,總人數在1300人左右,按照對等原則,國王的衛隊不會少於1300人,甚至有可能達到2000人,這些都是國王最忠誠的衛士,你們應該將他們看成是死士,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們快速反應部隊憑什麽殺到國王的身邊,就靠兩把馬刀?我告訴你,兩把馬刀從早砍到晚都不一定能夠殺到國王身邊,再說,你一個排能擋住上千死士的決死衝擊嗎?戰機稍縱即逝,不會有時間給你們調整戰術,你說是不是這樣?”

  指揮官:“是,王總批評的是,我們犯了輕敵的錯誤,我願意接受指揮部的處罰。”

  王景弘:“你犯的這個錯誤在戰後肯定會受到處罰,但不是現在,你現在的任務是立即組織整個快速反應部隊,群策群力,重新製定作戰計劃,然後送指揮部審批,在製定作戰計劃的時候,要充分發揮我們自己的長處,包括騎兵速度以及武器裝備的先進性等等,一切都不能想當然。”

  指揮官:“是,堅決執行,保證完成任務.”

  王景弘在回指揮部的路上春風滿麵,他相信快速反應部隊能夠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整個作戰計劃裏的隱患,終於放下了心裏的一塊大石。

  好像是這麽回事,但是,作戰計劃的真正隱患並不是這裏,隻是王景弘對此茫然無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