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調整戰術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407
  第五十六回調整戰術

  第三分艦隊指揮部。

  各支合成營的情況不斷匯總,指揮部發現他們都麵臨同一個問題,就算到達目的地也沒辦法實施封鎖,很明顯原有作戰計劃已經行不通,改變作戰計劃勢在必行,王景弘與指揮部成員、參謀們一起討論新的作戰計劃。

  “我認為應該集中兵力直奔舊港,在海盜反應過來前控製舊港,保護舊港居民的安全。”

  “我認為不妥,集中兵力要是前進受阻,不能按時到達舊港怎麽辦?”

  這又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前進的路上太多未知的情況,走不通不太可能,但不能按時到達卻是大概率事件。

  “我認為還是像現在這樣,分兵向舊港挺進,總有一支部隊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舊港。”

  這也是一個辦法,但同樣有參謀提出疑問:“如果隻有一支合成營到達舊港,麵對一萬多的海盜,想迫使海盜投降不現實,也許可以擊垮海盜,甚至可以大規模消滅海盜,但與最初的戰略意圖相左,就算戰術上取得勝利,在戰略上也是失敗的,我還是建議集中兵力,我相信第一分艦隊也會遇到我們麵臨的問題,我想他們也會集中兵力向舊港挺進,這樣一來,我們就是有兩支部隊向舊港進軍,總有一支能夠按時到達。”

  大家都知道,戰役發起,在三支艦隊無法取得聯係的情況下,想要停止已經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戰術,繼續執行戰略任務。

  眾人就這樣相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紛紛將目光投向王景弘。

  王景弘:“你們提出的意見都很好,都符合目前的實際,非常有建設性,你們的目的非常清晰,而且完全相同,就是要第一時間控製舊港,這一點我同意,也是目前唯一的戰術,但你們忽略了一點,我們開始製定的作戰計劃是控製森林,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現在改為控製舊港,我們還需要這麽多軍隊嗎?”

  眾人一想非常有道理,暗暗歎息:我怎麽就沒想到。

  王景弘:“你們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實際上控製舊港,有兩千人的部隊足夠完成戰略任務,我們東集團的陸戰隊員有6千多人,完全可以組成三個進攻集團,這樣一來,我們就有足夠的冗餘來完成戰略任務,至於西集團,他們有5千人,也許他們會集中兵力,也許他們會分兵挺進,也許會取消作戰計劃,在無法取得聯係的情況下,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中,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務。”

  看眾人沒有不同意見,王景弘:“既然沒有不同意見,參謀部立即製定方案,將部隊整合為三個集團,提出指揮人選,包括快速反應部隊,將戰馬全部召回寶船上。”

  參謀們一陣忙碌,根據各合成營目前的位置,按照就近原則,將部隊重新組合,組成三個集團,建議:第一集團由第十一合成營營長逢必進任指揮官;第二集團由第十五合成營營長莫臣任指揮官,第三集團由第十八合成營營長劉輝任指揮官。

  第一集團下轄第九、第十、第十一、三個合成營,再加上快速反應部隊,總兵力達到了2千3百人,第二集團由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四個合成營組成,總兵力達到2千1百人,第三集團由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四個合成營組成,總兵力達到2千1百人。

  王景弘看了建議,與指揮部的其他指揮官商議後,批準了這個建議,對著參謀們下達命令:“第一,戰略目的不變;第二,由於出現作戰計劃沒有預計到的問題,作戰計劃重新製定,第三,新的作戰計劃如下:組建三個攻擊集團,目標相同,任務一致,以最快的速度控製舊港,根據具體的情況,由指揮官決定對海盜集團的具體戰術,在與西集團指揮部建立聯係之前,那支部隊先到舊港,就由該部隊的指揮官出任前線指揮官,後到的部隊聽從其指揮,直到西集團指揮部到達為止,如果是西集團的其他部隊先到達舊港,所有部隊聽從其指揮;第四,三個攻擊集團的組成如下:第一集團由第九、第十、第十一三個合成營和快速反應部隊組成,逢必進任指揮官;第二集團由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四個合成營組成,莫臣任指揮官;第三集團由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四個合成營組成,劉輝任指揮官;第五,各部隊接到命令後立即向指揮官所在地集結,集結完成後馬上行動;第六,命令兩艘快船以最快的速度將新的作戰計劃送到第二分艦隊指揮部。”

  參謀複述了一遍記錄的命令,無誤後王景弘簽上名字立即發出。

  通信編碼與熱氣球再一次發揮作用,而且是無可替代的作用,起碼指揮部成員和各合成營的指揮官就是這樣認為的,事實上並沒有什麽是萬能的,也沒有什麽是不可取代的,在後世,破譯與反破譯,欺騙與反欺騙就是戰場的常態,隻是王景弘不願意打擊他們罷了。

  各支部隊接到命令立即向指揮官所在地靠攏,在聯合艦隊,王景弘一直強調,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沒有那麽多為什麽,命令必須百分之一百執行,有意見,有不同看法戰後可以提,戰場上不服從命令的後果就是斬立決,不會有第二種結果,不管你的官職有多高,不管你過去的功勞有多大,不管你的後台有多硬,從聯合艦隊實行改革開始,已經有不少的勳貴子弟、皇親國戚的子弟,成了王景弘的刀下之魂。

  三個攻擊集團集結完畢進行簡單動員後,立即向舊港挺進……

  第三分艦隊指揮部。

  副指揮官:“王總,我們製定的作戰計劃失敗了,我認為是對這裏的實際情況不了解,造成我們的計劃無法執行,一定要吸取教訓。”

  王景弘:“我們都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我們都有點想當然了,對困難估計不足,將主要精力放在毒蛇猛獸上麵,其實森林本身就是最大的威脅,在森林裏連路都沒有怎麽封鎖?”

  副指揮官:“是啊,從各個合成營匯報的情況看,毒蛇猛獸在大軍麵前,早就嚇得亡命而逃,我們那些出生在山裏的軍官,他們的經驗不適合大部隊,反而誤導了我們。”

  王景弘:“也不能這樣說,主要的責任還是在我們指揮官身上,而他們的經驗對特種部隊、對那些落單的士兵還是非常必要的。”

  在第三分艦隊調整戰術的同時,第一分艦隊也調整了戰術,經過分析討論,第三個方案第一時間被否決,戰役已經展開,在三支分艦隊無法取得聯係的情況下,第一分艦隊取消作戰計劃就等於將第二分艦隊、第三分艦隊置於危險之中,這是戰場上絕對不允許的行為,雖然每支分艦隊都有碾壓海盜集團的實力。

  第一個方案,出現無法按時到達時,將希望寄托在第三分艦隊身上同樣不可取,而第二個方案又可能出現到達舊港的合成營,力量不足以迫使海盜投降,導致戰術取得了勝利,在戰略上卻是失敗的戰例,這種戰例最不可取,表麵上轟轟烈烈,實際上得不償失,當然咯,用來做宣傳的材料還是可以的。

  在張立指出兩個方案的不足後,經過參謀們的進一步完善,最後決定成立兩個攻擊集團奔襲舊港,執行聯合艦隊製定的戰略任務:保護舊港居民,迫使海盜集團投降。

  作戰計劃的調整決定下來,張立立即對通信參謀下達命令:“第一,戰略目的不變,保護舊港居民,迫使海盜投降;第二,鑒於形勢發生了變化,重新製定作戰計劃;第三,新的作戰計劃如下:組建二個攻擊集團,目標相同,任務一致,以最快的速度控製舊港,根據具體的情況,由首先到達舊港的指揮官決定對海盜集團的具體戰術,與東集團到達舊港的部隊指揮權問題,一律采取那支部隊先到舊港,就由那支部隊的指揮官出任前線指揮官,後到的部隊聽從其指揮,直到西集團指揮部到達為止;第四,二個攻擊集團的組成如下:第一集團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五個合成營組成,總兵力2千8百人,黃雁任指揮官;第二集團由第六、第七、第八三個合成營、快速反應部隊以及指揮部組成,總兵力2千5百人,由張立任指揮

  官,;第五,各部隊接到命令後,第一進攻集團各合成營立即向第一合成營所在地集結,第二進攻集團各部隊以及指揮部立即向第六合成營所在地集結,集結完成後立即行動;第五,命令三艘快船以最快的速度將調整後的作戰計劃送到第二分艦隊指揮部。”

  通信參謀複述了一遍記錄本上的命令,確認無誤後張立簽上名字立即發出。

  部隊的集結過程很明顯看出野戰部隊與指揮部的差距,第一攻擊集團隻用了四十分鍾便集結完畢,經過簡短的動員立即開拔,沒有任何的猶疑,將士們臉上帶著堅毅、必勝的信心向著舊港前進,而第二攻擊集團的集結足足用了一小時15分鍾才完成,原因是指揮部做不到合成營那樣的迅速,同樣經過簡短的動員後馬上出發,立即啟程,兵貴神速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前進的路上等著他們的也許有毒蛇猛獸,也許有狂風暴雨,也許有江河湖泊,他們,明帝國的勇士們義無反顧,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舊港,我們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