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弘欣蛋糕屋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327
  第三十三回弘欣蛋糕屋

  隨後馬和還提了不少建議,比如統一的服裝,製定服務準則,固定營業時間等等,對固定營業時間張欣不解,馬和的解釋是固定營業時間有助於提升蛋糕屋的形象,這些現代的理念這時代的人還真的不懂,但不表示他們不能接受新東西新概念,反正張欣是全部接受

  張欣兩人走後,馬和在靜靜深思,這個蛋糕屋有可能引發明帝國的驚濤駭浪,甚至有可能引發一場觀念上的革命,不單是新的經營模式,還有用人的觀念以及開放的程度,如果再加上聯合艦隊凱旋帶回來的新思想,必將與傳統的觀念產生激烈的碰撞,是好事還是壞事無從預測,但有一點馬和知道,隨著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商標法,專利法,版權法必須同步推出,否則極可能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最終導致商業環境的惡化。

  在回家的路上,張欣一直在想:這個馬和到底是什麽人呀,怎麽有這麽多超越這個時代的理念,他跟王景弘一樣,總是有出人意表思想,而這些出人意表的思想又讓人無法抗拒,很多看起來非常困難的事,經過他們的分析和建議後,又變得如此簡單,難道他們都是下凡的神仙!

  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總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出現在腦裏,揮之不去。

  莉莉:“姊,按鄭爺的建議去做,好像挺容易的,他說的那個什麽什麽經理人要去那裏請?要怎麽樣才能請到合適的?”

  張欣:“鄭爺不是說了嘛,隻要有足夠的誠心,再加上有足夠的報酬,肯定能夠請到合適的經理人,鄭爺建議從大公司裏請,他還答應幫我們推薦幾個人選。”

  根據馬和的提議,回到家張欣立即做投資計劃,開始想著很容易,真正到寫的時候才發現大腦裏一片蒼白,全部都是一些概念,沒有一樣有確切的數據,沒辦法隻能暫時放下,開始從各方麵收集數據,包括京城各個地段的人流,交通狀況,商鋪的價格等等,最後根據蛋糕屋規模,員工的薪酬才得出投資規模,足足一個星期後才最終完成投資計劃,第一次體會到做一件事業的艱辛,從此再不敢輕視任何行業的工作人員,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這是一個質的飛躍,為張欣最終成為管理大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是招聘經理人,這期間,有一些有才華的經理人覺得一個女人經商隻是一時頭腦發熱的衝動行為,肯定不會長久,因此隨便找個理由推了,有一些經理人倒是看在高薪的份上希望加入,但見麵後張欣感到不是很滿意,在施政的答辯中表現出明顯的偏科,其中有幾個轉為其他部門的負責人,用王景弘與馬和合編的管理學基礎上麵說的(還沒有正式開課,新形式的學校還在組建中,那天離開的時候,

  馬和送了一本給張欣):任何一個方麵做得最好的就是這方麵的人才。

  今天見麵的是第十三位經理人,張欣接受馬和的建議,直接將計劃書給應聘的經理人看。

  這個經理人是一家大型糧食貿易商行的副總管,主要負責物流,倉儲和銷售,走南闖北,閱曆豐富,對管理頗有心得,是一個難得的綜合性管理人才,他是馬和重點推薦的經理人之一,本來是不想來的,隻是礙於馬和的麵子,硬著頭皮走走過場,在他心裏認為,不就是一家小小的蛋糕店嘛,那有什麽前途可言,他的目標是全國最大公司的主管,目標不可謂不大,但還是有其局限性,當王景弘率領聯合艦隊凱旋之時,就是這些大商家、經理人重新認識世界,重新認識自己的時刻,全國之說變成了一個笑話,與世界相比,還真的有一種夜郎自大的感覺。

  盧飛,他的名字叫盧飛,南京人氏,出生於世家望族,從小對官場不感興趣,隻對管理情有獨鍾,長大後無意金榜題名,直接進入家族的糧食貿易商行,從底層做起,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過人的才華,一步一步慢慢升至副總管位置,今年30歲,已婚,有三個小孩,兩男一女。

  當盧飛從莉莉手裏接過項目計劃書的時候,心裏一震,一本裝訂得整整齊齊,厚厚的項目計劃書拿在手上,心裏就像打翻了調味盒一樣,百味雜陳,先不管項目怎麽樣,單單這一份計劃書就前無古人,以前的計劃書都是簡簡單單列一下大綱之類的三幾頁紙,從未有過這麽厚的。!愛奇文學i7wxm#&最快更新

  盧飛一邊看一邊冷汗直流,看得是一個膽戰心驚,跟這個計劃書一比,自己以前見過的,做過的計劃書什麽都不是,從此再也不敢提以前的項目,在此之前,盧飛可是經常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拍胸口說那個那個項目是我做的,那個那個項目是我策劃的。

  計劃書目標明確,邏輯嚴謹,數據詳實可信,最大的亮點是引入了時間坐標,這是一個革命性的創舉,在整個時間軸上,項目不再是隨意的,而是嚴謹,科學的,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又始終無法清晰的目標嗎?可以說,盧飛此刻完全被這個計劃書折服,就差跪下唱征服了。

  看完計劃書,盧飛站起來對著張欣施了一禮:“夫人大才,某,不服不行,願意接受夫人提出的條件,出任這個經理人。”

  張欣:“如此甚好,你自己有沒有其他條件?”

  盧飛:“這個嘛,不能算是一個條件,隻能說是我的一個願望,希望在工作中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得到夫人的指導。”

  張欣:“指導不敢說,我也是剛剛接觸這方麵的知識,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你看了計劃書有什麽需要改進的?”

  盧飛:“計劃書已經很詳細,我提不出

  任何看法,讓夫人見笑了。”

  張欣:“既然這樣,那就開始工作吧,先把班子搭起來,有什麽需要的可以找莉莉,他是我的助理。”

  盧飛一臉懵逼:“助理?”

  張欣:“這是一個新的職位,是鄭爺提出來的,具體的職能我也不是太懂,差不多是這樣,不需要我簽名的,她都可以代表我做主。”

  接下來是搭建班子,整個項目開始正式運作,蛋糕屋的選址著實花了盧飛不少精力,經過比較,最後決定將蛋糕屋建在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也就是後世的南京路上,前店後廠,占地麵積10萬平方米,這時代不算特別大,隻能說一般般,用後世的目光看當然無法想象,在買還是租的問題上,包括張欣都糾結了許久,最後征求馬和的意見才決定一次性買斷,馬和的意思是要有長遠的計劃,隻有買斷才能夠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其中包括員工宿舍,倉儲,生產車間(又是一個新概念)等,在建設過程中,馬和特別強調衛生問題,將後世的衛生理念引進到蛋糕屋的建設中,通風,明亮,煙囪,廢水處理,顛覆了傳統的觀念,又一次開創了先河。

  這時候的明帝國京城,人口已經接近200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地皮也是世界上最貴的,購買10萬平方米,加上後期的建設費用,需要巨大的投資,在馬和的建議下,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股份製企業誕生了,張欣占股百分之五十一,屬於絕對控股,剩下的股份由感興趣的商家,豪門,貴族購買,馬和購買了百分之八的股份,張欣父親購買了百分之三的股份,盧飛購買了百分之六的股份,就連皇帝朱棣在馬和的忽悠下也購買了百分之十一的股份,朱棣是在吃過蛋糕後決定購買的,用馬和忽悠時候的話說:這麽好吃的蛋糕,又是首創,想不賺錢都難。

  這時候還沒有烤製蛋糕的專門設備,為了這個設備,在弘欣蛋糕商行的名下,又成立了一家專門製造廚房設備的股份製商行,沒有采用公司這個名字是擔心社會一時接受不了,經過試驗,改進,再試驗,再改進,專門烤製蛋糕的設備正式定型,設備分五層,每層36個蛋糕,烤製時間一刻鍾,也就是十五分鍾,一次可以烤製180個蛋糕,蛋糕屋一次訂購了10套設備,火力全開,一個小時可以烤製7200個蛋糕,開業的前幾天預計每天銷售10萬個蛋糕,至於以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設備或者實行三班製。

  蛋糕的定價為每個蛋糕一個大明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農民月收入的三百分之一,完全是大眾食品,是居家旅行,請客送禮,消閑打怪的最佳食品,材料成本不到三毛,還沒開業,眾股東已經笑得有牙無眼

  ,憧憬著數錢數到手抽筋的美好時光,連朱棣都非常期待,他倒是不在乎這些錢,他在乎的是這種商行的新結構。

  在盧飛的提議下,蛋糕屋采取了直接的廣告宣傳,這時候識字的人不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派蛋糕給市民試吃,效果之好出乎意料,每次都出現交通擁擠,最後京城政府不得不對此進行限製,規定蛋糕屋隻能在京城最大的廣場上做宣傳。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蛋糕工人的培訓,服務員的培訓接近尾聲,在京城市民的期待中,蛋糕屋決定在十月一日上午十點的良辰吉日正式開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