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回 舌戰群儒(三)
作者:孤雲      更新:2021-06-08 15:36      字數:2280
  川王國王宮。

  對雙方對峙兵力不得超過五千人,眾人迷惑不解。

  國防大臣:“尊敬的使者,隻保留不到五千的兵力,從何迷惑頓王國和森王國?”

  這句話問到了眾人的心裏。

  默華指著地圖道:“你們川王國和牛王國在邊境的指定地方分別建立十個兵營,同時對周圍進行嚴密封鎖,嚴防頓王國和森王國的密探,白天大張旗鼓運兵,晚上靜悄悄撤離,每個兵營留下一個連的兵力,對了,一個連相當於一個百戶,也就是一百名左右,他們將按照五千人的兵營規模正常生火做飯,而我們默王國將對牛王國發出聲援聲明,並且在邊境集結部隊,當然,同樣是減兵增灶虛張聲勢蒙蔽敵人。”

  咦,好像很有道理喲,這個減兵增灶非常貼切,眾人沒有想到默王國連這樣的陰謀詭計都想得出來,看到眾人的反應,默華連忙解釋:“這個減兵增灶的計謀是太平洋艦隊專家想出來的,我們可沒有這方麵的能力,說實在話,看了明帝國的兵書,完全顛覆了我對戰爭的認知,跟華夏文明比,我們曾經發生的戰爭就像是混混在街頭的亂戰,毫無戰略戰術可言。”

  又是搬出明帝國,那些還抱有懷疑的大臣當即閉口,隻要能夠做到偷龍轉鳳,再將部隊化整為零,秘密運送到森王國邊境集結就不是一個難事,接下來最關鍵,怎麽樣迫使、誘使頓王國參與進來,是整個計劃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收益的一步棋。

  政務大臣:“尊敬的使者,就算前麵兩步完成,那麽,怎麽樣才能讓頓王國參與進來?我實在是缺乏想象力。”

  默華不慌不忙:“時間,關鍵的是時間,一是要做到突然,二是要頓王國反應不過來,對這樣的突發事件,任何國家的反應都需要時間,哪怕是強如明帝國也需要時間,區別隻是快慢的問題,頓王國收到我們的邀請後,需要時間對整個形勢進行評估,並對不同的應對策略進行可行性分析,最後才能選擇對自己最有力的方略。”

  政務大臣:“閣下認為頓王國有哪幾種應對策略?”

  默華:“應該有三種,第一種是出兵幫助森王國,這個需要集中全國的力量,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而且我們也不會給頓王國時間;第二種是隻停留在口頭的抗議上,如果是采用這種應對方式,那我們樂見其成,頓王國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還將損失霸主聲望;第三種是加入到聯軍陣列,爭取最大的利益;不管是哪一種,對我們四個王國來說都不是個事。”

  有道理,難道再也沒有其他方式?

  謀士:“不錯,如果隻是這三種應對策略,那麽,頓王國采取第三種是最合理的方式,問題是,如果頓王國不顧森王國生死存亡,而是出兵攻擊拜王國怎麽辦?我看過的華夏曆史,其中不乏圍魏救趙的案例。”

  默華心裏想,瑪雅文明還是比七個王國的文明高,雖然在明帝國太平洋艦隊的幫助下,文明突飛猛進,但默王國就沒有想到過圍魏救趙的戰術,好在太平洋艦隊的專家想到了,並且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默華:“有這種可能,因此,這次聯軍的秘密集結並不包括拜王國,拜王國的軍隊將布置在與頓王國接壤的戰略位置上,同樣,我們默王國也會將必要的軍事力量放在防禦頓王國侵略的方向上,假如頓王國采取圍魏救趙的策略,不管是對拜王國還是我們默王國,都將是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等到聯軍解決了森王國,頓王國將麵對四個王國聯軍的群毆,試問頓王國有這個能力嗎?”

  在這樣一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計劃下,頓王國好像沒有更好的現狀,唯有打落牙齒和血吞。

  川大王與眾大臣低聲議論,最後得出結論———計劃無懈可擊。

  至此,組建聯軍的第一步目標基本完成,剩下就是利用分配的問題了,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在華夏的曆史上,很多這方麵的聯盟,到分配勝利果實時,因為對利益分配的不滿導致破裂,令人唏噓不己。

  說到利益的分配,川大王最來勁:“使者,最後的利益分配應該也有方案吧?總不能等到勝利後再討論也。”

  這個是默華最感頭疼的問題,要是滿足不了川大王的胃口,前麵所談的聯軍就是一個笑話,而要說服川大王和眾大臣,肯定比說服外交大臣難上好幾倍,真的好難啊。

  默華:“怎麽樣分配這塊蛋糕,還得各王國一同商議,我們默王國初步設想是將森王國土地和人口分成六份,我們默王國,拜王國和牛王國各得一份,而你們川王國與頓王國各得一點五份。”

  剛剛說完,底下便議論紛紛,政務大臣:“這樣分配不公平,我們川王國作為這次聯軍的領袖,分得一點五份無可厚非,但那個頓王國,明顯不用出力,就這樣也分得一點五份令人難以信服,還有那個拜王國,同樣不用出力,以拜王國的實力憑什麽也分得一份?”

  “就是,就是”,底下一片附和聲音。

  默華滿臉都是無奈:“拜王國雖然不用真正出力,這隻是計劃按照最好的方麵發展,否則拜王國將有兵鋒之危,與我們默王國一樣,需要承受頓王國巨大的壓力,我們認為拜王國得到一份是合理的,而頓王國願意參與進來就是對聯軍最大的貢獻,以頓王國的實力,分得一點五份不算過分,試問各位大臣,如果頓王國孤注一擲,我們有必勝的把握嗎?就算打贏了也是慘勝,何苦來著。”

  說到與頓王國兵戎相見,眾人的表情開始猶豫,雖然兩國沒有真正交過手,但收集的情報顯示,頓王國的實力比之川王國隻強不弱,柿子撿軟的捏誰都懂,就像組建聯軍捏森王國一樣,問題是,頓王國可是一個硬骨頭,一個不好,說不定吃進肚子的都要吐出來。

  川大王也不想這個時候與頓王國硬扛,頓王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與默王國和拜王國不可能長時間和平共處,何不順水推舟,讓他們慢慢消耗國力,等到頓王國虛弱之時再來一個一擊成功呢,想到這裏,川大王哈哈大笑:“使者,我認為這樣的分配合理,充分顯示了你們默國王寬闊的胸襟,我同意了。”

  一錘定音,話題轉向分到蛋糕之後的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