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回 戰國七雄?(六)續七
作者:孤雲      更新:2021-04-20 11:00      字數:2351
  經過細化,整套作戰方案擺在了眾人的麵前,方案極為細致,環環相扣,包括何時阻擊,什麽情況下撤退,戰鬥時高呼什麽樣的口號等內容,看得默國王一行瞠目結舌,他們心裏想,怎麽可能想到這麽多細節呢?

  教官:“細節決定成敗,隻有這樣才能激怒敵人,隻有這樣才能使敵人失去冷靜。”

  此話不假,看了作戰方案眾人心裏想,如果是自己麵對這樣的敵人一定會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剛剛興起準備大幹一場時敵人跑了,而眼看要追上逃兵之時,突然之間一股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出現在麵前,不由分說就是一頓迎頭痛擊,等到後續部隊上來敵人又跑了,不要說是人,就是佛都有火,這種情形下,哪裏還能夠冷靜思考,恨不得追上逃兵殺個雞犬不留才是。

  對於作戰方案的實施,教官心裏有點忐忑不安,不是擔心命令得不到執行,而是擔心執行的單位在實施過程中走樣,之所以要將作戰方案製定得如此詳細,就是怕部隊官兵理解不了,如果是明帝國的軍隊,你隻要將目的告訴執行的官兵就行,他們會依據實際情況自由發揮,可惜,默王國的軍隊都是一群文盲做不到。

  為了作戰方案實施起來不走樣,不得不舉行模擬演習,反正時間來得及,戰鬥預計最快都要七天後才打響,原因是頓王國的帶兵將領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對瑪雅王國謀士提出突然襲擊速戰速決的建議不屑一顧,認為打仗就是要堂堂正正,而且在他的心目中,不認為默王國有能力阻擋自己,因此在進兵途中大搖大擺磨磨蹭蹭,瑪雅王國的謀士隻能在心裏暗自歎息,好在這個帶兵將領雖然狂傲不羈,但行軍途中還是能保持訓練時的隊形,做到前後有序左右掩護,不至於亂成一鍋粥。

  謀士心裏同樣充滿了僥幸,從獲得的情報裏,沒有看到默王國有大規模戰爭準備的跡象,而些少的邊境部隊守護著漫長的邊境線,確實看不到有失敗的可能。

  負責阻擊的模擬演習隻進行了兩天便結束,來來去去就兩個戰術,一是阻擊,二是逃跑,阻擊容易理解和執行,但逃跑與撤退的不同則是費盡唇舌,好不容易才讓這幫官兵明白逃跑與撤退的不同,教官真正是傷透了心。

  明白是一回事,執行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跑著跑著就變成了有序的撤退,怎麽說都沒用,最後教官不得不命令這些官兵:“逃跑的時候除了向前,不得向人多的地方靠攏。”

  很簡單的道理,隻有分來跑才會顯得慌亂,隻要一集中,自自然然就會變得有序,真的不容易啊。

  最後的圍殲戰相對簡單,埋伏,攻擊,這些都是訓練的科目,伏擊的模擬現場就設在準備伏擊的地方,除了讓官兵們了解即將到來的戰鬥外,主要是讓官兵們熟悉地形,讓官兵們對即將發生的戰鬥有一個真實的了解,讓官兵們知道應該從那個方向、那條線路實施出擊,不至於到時候蜂擁在一起。

  伏擊演習多進行了一天,在演習結束時有一個軍官發現了作戰方案的一個“漏洞”:“報告,我發現作戰方案有一個漏洞,在作戰方案裏,我們隻是堵住了山穀的出口,而在山穀的入口處沒有埋伏一支軍隊,戰鬥打響後,敵人有可能沒有全部進入山穀,這樣一來,那些沒有進入山穀,以及那些靠近入口的敵人就有可能逃跑掉,這樣的兵力部署我認為做不到全殲敵人的目的。”

  不錯啊,能夠有這樣的目光和這樣的結論肯定動了腦子,而不是一味的服從,教官用欣慰的語氣開口道:“你叫什麽名字?在部隊裏任什麽職務?”

  軍官:“報告,我叫王向華,是負責左翼的指揮官,現任第一營營長。”

  王向華?明帝國人?看起來跟土著沒有兩樣啊,為什麽會有個華夏名字?教官百思不得其解,隻好開口詢問:“你的名字是誰幫你起的?”

  王向華:“報告,我的名字是在訪問明帝國海外省時,太平洋艦隊一個軍官幫我起的,這個軍官當時在指揮演習,演習結束後我向他提了一個問題,我當時問他,是不是有了熱兵器和飛艇就天下無敵?他當時感到非常詫異,他說這麽多前來觀摩的代表團,隻有我提出了這個問題,他接著告訴我,熱兵器對冷兵器當然無敵,但熱兵器對熱兵器就像冷兵器對冷兵器一樣,決定戰爭最終勝負的還是人,這個軍官名叫劉光,是他幫我起的名字,姓是太平洋艦隊指揮官王景弘的姓,名字表示向往華夏。”

  原來是參謀長幫他起的名字,軍官記下了王向華這個軍官,這是一個至今為止所見過最有思想和悟性的軍官,不像指揮部的其他軍官,那些軍官能夠做到獨立思考和製定作戰計劃,是自己一手一腳,費盡腦筋培訓出來的,悟性比不上王向華。

  教官:“劉光是我們太平洋艦隊的參謀長,剛才你提的問題很好,如果從全殲敵人的角度看確實是一個漏洞,問題是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全殲敵人,因此網開一麵。”

  有點意思,同時感到困惑,不單王向華困惑,其他觀摩成員,包括默國王同樣困惑。

  教官:“敵人深入到這裏,要將敵人全部殲滅可以說易如反掌,但全殲後怎麽辦?頓王國會怎麽想?我們實施這個戰役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麽?那個誰...你來向大家解釋解釋。”

  參謀:“國王陛下,各位,我首先解釋這次戰役的目的,隻有清楚戰役的目的,才能更好理解具體戰術,指揮部製定這次戰役的目的是為了使頓王國,以及其他王國在短時間內不敢輕舉妄動,要實現這個戰略目的,就要讓頓王國和其他王國知道我們默王國的真正實力,如果我們全殲敵人,真實的戰場情況就沒有人傳回頓王國,這樣的情形下,頓王國會認為是一次意外,在沒有真正了解我們軍隊戰鬥力的情況下,頓王國一定會繼續派兵試探,這樣一來,我們與頓王國之間的戰爭將無休無止,甚至其他王國也會出兵試探,教官跟我們分析了目前的形勢,以及各王國之間的實力對比,他告訴我們,想要在七國爭雄中立足,盡量避免與其他王國交戰是上上之選,其次是盡量避免與多個王國交戰,我們的實力並不足於統一這片大陸,與任何一個王國全麵開戰的結果,不管勝負如何,都將使我們的國力急劇下降,最後被其他王國所趁,因此網開一麵,讓一部分敵人逃回去是這個戰術的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