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回 異想天開
作者:孤雲      更新:2020-12-09 00:30      字數:2410
  射擊表演結束,跟著是拚刺表演,一個班的戰士集體表演刺殺動作,阿魯多看到戰士們來來去去就幾個動作,心裏深不以為然,覺得太平洋艦隊的冷兵器戰術就那麽回事,與部落的勇士比,差了不是一點點。

  表麵上看確實如此,拚刺隻有一個刺殺的動作,上刺下刺,左刺右刺,自始至終都隻有一個刺,與那些掄起大刀上劈下砍氣勢磅礴的招式相比,觀感上實在是相差甚遠。

  戰場不是舞台,需要的是一招製敵,那些花裏花俏的動作不知害死了多少英雄豪傑,生與死也許就在瞬間,快人一步才是真真正正的王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接著是拚刺對練,看著看著阿魯多坐不住了,雖然刺殺動作隻有一個,但結合靈活的腳步和不斷變幻的位置,給人一種眼花繚亂無處不在的錯覺,防守與反擊幾乎瞬間完成,很多時候,防守不是靠撥開對方刺來的刺刀,而是通過靈活的移位實現,兩個對練的戰士在訓練場上鬥得難分難解,到最後根本就分不出誰是誰,隻見他們腳下是煙塵翻滾,以及兩支木槍碰撞發出的啪啪聲。

  看到這裏,阿魯多再也不敢小視明帝國的拚刺技術,開玩笑,明帝國現在的拚刺技術,那是原時空經曆無數先烈提煉,在戰場上用鮮血驗證,華夏無敵的拚刺技術,那裏是各種武功套路可以比擬的,唯一讓阿魯多感到欣慰的就是,華夏的三棱軍刺看不出有多大的殺傷力,隻要身上穿著護甲,挨上幾下應該問題不大,把握機會戰勝他們也不是不可能。

  對練結束,最後一項是檢驗三棱軍刺的殺傷力,隻見一個戰士拿來一塊一厘米厚的鋼板,在阿魯多檢驗後固定在一棵大樹上,另一名戰士來到距離鋼板三米處立定,這個戰術表情冷峻目光炯炯,一股殺氣噴薄而出,毫無疑問,在這個戰士的眼中,前麵豎立的不再是一塊鋼板一棵樹,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敵人,一個生死相搏的敵人。

  戰場上最不需要的是仁慈與不忍,任何的猶豫都將鑄成大錯,結果是付出生命代價,一聲令下,隻見這名戰士抬槍的同時踏前兩步,隨著一聲“殺”,噗的一聲,三棱軍刺刺穿鋼板刺入大樹然後瞬間拔出,從抬槍到結束,動作如行雲流水一氣嗬成,隻能用一個字形容---快!

  快若閃電!這種快與對練時的快有天壤之別,對練的出刺同樣快,但對練的快缺乏一招定生死的氣勢,總讓人有一種就差那麽一點點的錯覺,而現在的快帶有強烈的生死感,就像麵對必置於死地的仇敵,有我無他!

  這種殺氣讓阿魯多心裏非常不舒服,有一種被毒蛇盯上的感覺,查看刺殺效果,看到鋼板被刺穿,一個深度若五厘米

  的洞不斷滲出樹汁,阿魯多雙手顫抖,冷汗不斷往外冒啞口無言。

  沒想到,真正沒想到,看似不起眼的三棱軍刺有這麽大的殺傷力,連一厘米厚的鋼板都能夠輕易刺穿,護甲就是一個笑話,有了三棱軍刺還要什麽自行車!

  結合簡潔的拚刺技術和靈活的步伐,再加上無堅不摧的三棱軍刺,試問這個世界還有明帝國之敵嗎?熱兵器不說,哪怕是冷兵器戰爭也沒有,這樣的殺人效率,有再多的士兵也不夠明帝國捅的,分分鍾被捅到懷疑人生,這一刻,阿魯多才真正感受到明帝國的可怕。

  其實,明帝國的可怕並不單單在軍事上,軍事上的碾壓更多是不在一個層麵的武器上,也不是在科技上,而是圍繞在科技創新周圍的文化和法律上,這一點,阿魯多不可能看得清想得明,就是在明帝國,能夠看清這個本質的人,其實也不多。

  平複了震撼的內心,阿魯多親自上場,看似簡單的射擊,三十米靶,阿魯多三發三不中,子彈不知飛到了哪裏,看到阿魯多的疑惑,參謀長劉光出言指導:“阿魯多先生,射擊的關鍵一是瞄準,三點成一直線,剛才教練已經教過,我相信你也是這樣做的,那麽打不準的原因恐怕出在第二點上,就是在扣動扳機的刹那間,因為緊張,引起肌肉不受控製的抖動,導致射擊脫靶,這個沒有太好的辦法,除了加強訓練,還有一個就是要放鬆再放鬆。”

  因為是臥姿射擊,不存在手上力量的穩定問題,脫靶更多是緊張造成的,隨著身體的放鬆,阿魯多的射擊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十發七中,當然這是打了幾十槍後的成績。

  阿魯多:“劉將軍,看來步槍的使用也不算太難,可以說一學就會,以這樣的成績能夠上戰場嗎?”

  劉光沒有想到阿魯多會在第一次射擊後提出這個問題,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拿起槍就上戰場,這不是開玩笑嘛,要知道在明帝國,入伍後首先是三個月的新兵訓練,合格之後才能正式成為軍隊的一員,真正形成戰鬥力起碼要半年之後,不是會開槍就是一個合格的軍人,再說了,三十米靜態靶才十發七中,在戰場上隻有送人頭的份。

  劉光:“這個怎麽說好呢,實際上一個戰士要達到上戰場的條件,起碼要經過半年以上的訓練,我指的是雙方都擁有步槍的情況下,當然,如果是熱兵器對冷兵器又另說。”

  阿魯多似懂非懂。

  劉光:“進攻先不說,就算是防禦,三十米的固定靶,這樣的成績也是遠遠不夠,起碼要達到八十米固定靶十發九中才能形成真正的戰鬥力,要知道,三十米已經是進攻方手榴彈的殺傷範圍,趁著手榴彈爆炸產生的煙塵

  ,一個衝鋒便是短兵相接。”

  剛才演示過手榴彈的使用,因為與炮擊相比顯得有點小兒科,不知不覺被阿魯多忽略,現在想起來了還真是這樣,記得當時合成排的戰士,基本上將手榴彈投到四十多米處,三十米絕對在手榴彈的殺傷範圍內,想到這裏,阿魯多感到羞愧。

  阿魯多:“劉將軍,要怎麽樣才能快速提高射擊的準確度?”

  劉光:“這個嘛,沒有捷徑可走,除了極個別天生的神槍手,想要提高射擊的準確度,隻有不斷用子彈喂,特別是運動中的射擊精度,沒有實彈射擊是不可能練出來的。”

  熟能生巧,這個道理阿魯多懂,問題是,子彈是要錢的,還要保證供應。

  阿魯多:“劉將軍,這個子彈貴嗎?”

  劉光毫不掩飾:“貴,但與戰場上的勝利,以及戰士們的生命相比又是微不足道。”

  與戰場上的勝利相比可以理解,與戰士們的生命相比就讓阿魯多無法接受,部落勇士的生命值錢嗎?怎麽看也沒有小錢錢香不是。

  明帝國以人為本的理念,並不是誰都可以理解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