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初步計劃
作者:孤雲      更新:2020-10-14 14:29      字數:2386
  大王上位後,第一步是建立初步的行政機構,將整個部落讀過書的人集中起來,分別委任相應的職務,成立了三個部門,一個是稅務部門,另一個是土地部門,剩下一個管理部門。

  稅務部門的職能從字麵上就可以理解,目的是收稅,而土地部門不能夠從字麵上理解,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土地部門一是要核實各家各戶的土地、房產等私有物資,做到多還少補(實際上是少補,多的就算了,反正土地有的是,開墾而已)。

  二是指導族民養殖種植和作坊生產,這些都涉及到技術方麵的積累以及經驗,不是讀書人根本玩不轉;三是人口管理,以及相關的教育問題,在這個奴隸社會時代沒有什麽義務教育一說,也不是有錢就可以讀書,以前都是大小奴隸主的專利,現在的大王開明,銳意改革,取消了奴隸製,但老百姓讀書依然困難重重,必須由土地部門的官員進行考核選拔。

  三是指導族民進行格鬥訓練,以部落的經濟水平,暫時還無力成立常備軍,通過考核選拔,大王的親兵有三十多人擴展到一百二十人,差不多到了經濟能夠承受的極限,雖然沒有常備軍,但閑時的訓練有助於未來的戰爭,大王非常重視,將這個工作放在了土地部門。

  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事都屬於土地部門負責,這個部門的人數也是三個部門中最多的。

  管理部門暫時是一個空架子,沒有具體的事務,主要是處理族民之間的糾紛,還有就是執行大王臨時交代的任務,比如建設王宮以及王宮的城牆等,這種勞役沒有報酬,由各家各戶進行攤派。

  不到一個星期,這個部落適應了新的政策,一切都按計劃展開,到了處理與其他小部落關係的時候,這天,大王召集三個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都是參與政變的讀書人)和大巫師,商議下一步的策略。

  大王:“各位,目前部落的運轉納入了正軌,內部的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現在是到了理順與其他部落關係的時候,下麵由大巫師介紹各部落的現狀。”

  大巫師:“目前我們部落在部落聯盟裏是最大的部落,人口超過八萬人,另外有三個部落的人口在五萬人左右,三萬人左右的部落有七個,一萬人左右的部落有十五個,部落聯盟的總人口大約在六十萬人左右,在部落聯盟的上遊,有一個二十多萬人的部落聯盟,在部落聯盟的東麵有兩個超過三十萬人口的部落聯盟,進入腹地還有很多部落聯盟,最大的一個部落聯盟差不多有一百萬人口,要實現大王的偉大目標,首先要整合我們部落聯盟的力量,否則無從談起。”

  大巫師:“而我們部落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兩

  個參與商議的酋長被我們幹掉了,一個是有五萬人的部落酋長,另一個是有三萬人的部落酋長,處理不好,部落聯盟就要解體,怎麽辦?”

  管理部門負責人:“我們可以告訴他們部落,就說這兩個酋長喝醉酒掉到河裏淹死了,或者說他們突然得了重病不幸死亡,總之就說是意外死亡。”

  稅務部門負責人:“這個不好吧,如果他們問我們要屍體怎麽辦?”

  管理部門負責人:“可以說被河水衝走了,或者說是傳染病,當時就埋了,總之沒有屍體,愛咋咋的。”

  完全是一副強者邏輯,放在以前也沒有錯,奴隸社會就是這樣運作的嘛。

  稅務部門負責人:“這樣會引起他們的懷疑,不利於聯盟的整合。”

  這個時候,土地部門負責人開口道:“這個問題看起來非常棘手,實際上我認為是一件好事,是一個整合聯盟的契機,隻要將這兩個部落處理好了,剩下的其他部落隻能就範。”

  大王:“有什麽高招?”

  土地部門負責人:“我認為大王可以將這兩個部落直接拿下,將這兩個部落並入部落裏,理由嘛,就以這兩個酋長夥同原來的大巫師,密謀犯上作亂。”

  大巫師:“將犯上作亂的罪名安放在他們頭上我認為可行,可以省卻了解釋的麻煩,也符合大王整合聯盟的強勢姿態,但將兩個部落吞並我覺得有點操之過急,容易造成其他部落人人自危的局麵,到時候你防備我,我防備你,對整合不利。”

  眾人覺得大巫師講的有道理,紛紛將目光看向大王。

  大王思考了一會才開口:“好,就按大巫師的辦法,明天由大巫師帶著我的親衛,前往這兩個部落宣布這個結果,並且以神的名義指定這兩個酋長的長子繼承酋長之位,出任新的酋長,同時以神的名義規定,以後的酋長由長子繼承,我不想再看到這種血腥場麵的出現。”

  大巫師:“大王的這個辦法好,指定新的酋長,既可以避免這兩個部落的內亂,同時新上任的酋長一定會對大王感恩戴德。”

  大王:“在宣布新酋長的同時,將我們部落現在的政策頒布下去,命令他們必須執行,作為部落盟主,他們這些部落隻需要上交一定數量的稅賦即可,同時規定酋長的親兵不得超過二十人。”

  大巫師:“大王,這些酋長可以擁有親兵,那以後是不是也可以擁有常備軍?我在瑪雅王國考察的時候,發現他們每一個城邦都有自己的常備軍,城邦與城邦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依我的觀察,這些城邦製的政體無法將他們的戰鬥力完全發揮出來,資源不能完全整合不說,平時的內耗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發展,我認

  為我們聯盟不能走這樣的路。”

  大王:“現在說這些為時尚早,等到成立常備軍的時候再考慮不遲,關鍵是我們的擴張必須成功,隻要取得成功,我們就可以將內部這些部落慢慢消化,我研究過老師帶回來的情報,我發現城邦製不是你想成立就能夠成立的,很多時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比如我們部落聯盟與其他部落聯盟的勢力旗鼓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時候,以期長時間處於無法取勝的戰爭狀態,還不如成立城邦製,兩個城邦之間還好辦,等到那個城邦的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城邦製也就結束了,如果是許多聯盟組成的城邦,恐怕誰都無力改變。”

  大王的這個分析相當到位,華夏在秦之前的社會就是這種狀況,如果將各個諸侯看成城邦,那麽,秦之前的國家製度也是屬於城邦製,之前的有識之士不是沒有人看到這一點,也有無數的諸侯雄心勃勃,春秋五霸就是最傑出的代表,直到秦始皇的橫空出世,經過連年的征戰,才最終實現了華夏的大統一,直到現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