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順應潮流
作者:孤雲      更新:2020-10-14 14:29      字數:2601
  到達京城的當天晚上,王景弘與湯加王國國王進行了一場兩人之間的深入對話。

  國王:“王督,能不能詳細講講你們明帝國放棄皇權的理由?”

  湯加王國的國王還算是一個明事理之人,知道明帝國放棄皇權一定有他的理由,雖然內心非常的排斥和抗拒,但沒有在歡迎儀式上當場翻臉,除了畏懼明帝國強悍的軍事實力外,也想深入了解這種政治架構是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王景弘理順思路,以他特有的、充滿感染力的磁性聲音開口道:“國王陛下,我們華夏文明有五千年的曆史,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也有三千年,期間經曆了無數的朝代,你們湯加王國現在的文明相當於我們華夏一千多年前。”

  差距是明顯的,但具體到落後多少年,國王不置可否。

  王景弘:“在我們明帝國之前,所有的朝代都是實行皇權製度,皇帝一人獨大,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種製度存在無法彌補的缺陷,每一個開國的皇帝都具備統領天下的霸氣和才能,而且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經曆了血流成河的殘酷戰爭,人民急需休養生息,隨之進入太平盛世。”

  這一點王國內心非常認同。

  王景弘:“隨著社會的安定和生產力得到恢複,皇權不受任何約束的弊端一步一步顯現出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社會進入到惡性循環中,離下一次的改朝換代為時不遠。”

  國王對此充滿了疑惑:“王督,何以如此?”

  王景弘:“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第一代的皇帝是從千千萬萬的傑出人才中脫穎而出來的,他本身具備了領袖天下的能力,而皇帝的後代隻是在皇子中挑選,先不說這個繼位者是不是皇子中最傑出的一個,其能力根本無法與天下的豪傑相提並論,他不過是在法理上成為了統治者,治理國家的能力想想就能知道。”

  國王:“王督,你說的有道理,但他可以挑選有能力的人才對國家進行有效的管理。”

  王景弘:“國王陛下,表麵上看是這樣,實際上無法做到,因為他自己本身不具備甄別人才的能力,這個選出的人才,如果這個人真的具備真才實學,結果就是皇帝被架空,又或者他的才能根本無從發揮,假如這個人不具備真才實學,其後果更加不堪,他領導的內閣將對皇帝唯唯諾諾,與皇帝直接管理國家無異。”

  國王陷入深思中。

  王景弘:“最關鍵的還不是這些,權力不受任何的約束才是根本,很多匪夷所思是事件就是這種無限權力的表現。”

  這句話聽得國王內心劇震,想想過往的一些事件,還真的是這樣,如果國王的權力受到

  約束,這樣的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

  國王:“好吧,我承認你說的有道理,那麽,現代文明的基礎是什麽?”

  王景弘:“現代文明的基礎是平等,人生來平等,而最能表現這種平等的是一夫一妻製和家庭子、女享有相同的繼承權。”

  國王有點好奇:“你們明帝國的皇帝也是一夫一妻製?”

  王景弘:“法律公布以前的妃子由他們自己決定,願意繼續與國王過的,法律默認為事實,不願意的可以選擇離婚,他們所生的子女同樣享有皇帝所有財產的繼承權,我們明帝國明成祖在法律生效後,有百分之七十的妃子選擇離婚。”

  這點可以理解,畢竟皇帝的年紀不小了,而妃子基本上都是年輕貌美的青春女子,誰也不願意過這種無性的寂寞生活。

  國王:“我有點好奇,你們明帝國的皇帝是在怎麽樣的情況下接受變革的?”

  王景弘:“首先,我們明帝國的皇帝是一位具有超前意識、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一早就發現這個問題,隻是想不到解決辦法,隻能一步一步的慢慢來,其中起到最為關鍵推動作用的是科技的突飛猛進,科學上的每一次突破都造成整個國家政治架構的地震,原來的那一套完全適應不了新的形勢和經濟發展,在這樣一個形勢下,再加上皇帝的感悟,那些既得利益集團不得不麵對現實順應潮流,這個變革大概花費了十幾年,現在還不是很完善,但我們國家已經形成共識,一步一步向前發展。”

  王景弘說的平淡,好像微風吹過湖麵,靜靜的猶自不覺,但聽在國王耳朵裏是波濤洶湧,他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劍拔弩張。

  國王冷靜一會:“王督,你看我們國家如果完全照搬明帝國的政治架構,有沒有這種可能?”

  王景弘:“從社會結構看,基礎不夠,但好在有我們明帝國的先例,完全可以推行,以你們湯加王國的國土麵積和人口總數,想要建立完整的工業係統不現實,但進入工業文明沒有問題,前提是湯加王國要實行變革,打個比方,如果你們的法律無法保證投資者的利益,我們明帝國的資本家肯定不會前來投資,哪怕是有再高的利潤也不會,他們不願意承擔因為國王的一句話變得血本無歸的結局。”

  國王心裏想,沒有明帝國的商人前來投資,不要說進入工業文明,就是度過這次自然災害都有點困難,搞不好被憤怒的老百姓活埋都不是不可能。

  國王:“王督,我們國家現在最需要的是糧食和藥品,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幫助我們?當然,我們用黃金支付。”

  王景弘:“我們是因為避風抵達你們國家的,台風過後我已經通過內閣命令西

  蘭洲和華洲大陸的海外省籌集相應的救災物資,包括糧食,藥品和日用品,現在已經在路上,這些是我們國家無償支援你們的,我們兩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後,我們還會支援你們一些基礎設施,這些同樣是無償的,具體哪些基礎設施得由我們國內派來的專家評估,至於盈利性的投資,這些是資本家的事,我們國家隻會提供相應的指引。”

  國王:“我沒有問題了,雖然感情上有點難受,不過這是大勢所趨,我們明天就簽外交協議吧。”

  王景弘:“明天就簽?不用與眾大臣商議?”

  國王:“不用,最多明天由你們的專家解釋解釋,不要忘了我現在還是說一不二的國王。”

  王景弘:“也是,我已經習慣了明帝國的那一套,在我們明帝國,所有重大的決定都要經過集體的討論和表決,隻有達到法定的人數才能生效,比如與你們建交,明天簽署的協議隻是暫時的,隻是我們政府同意了,最後還得議會批準。”

  王國一臉的驚魂不定:“那是不是說,這個協議有可能不批準?”

  王景弘摸了一下鼻子:“理論上是這樣,實際上是走一個程序,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

  國王:“也對,要是一個人就可以決定,跟以前有什麽區別,對了,簽完協議我想到你們明帝國看看可以嗎?”

  王景弘:“應該沒有問題,但要得到內閣的批準。”

  國王:“一個來回不知道猴年馬月,我有點迫不及待。”

  王景弘:“我們有電報,瞬間可達,不存在來回的問題。”

  王景弘的一句話提醒了國王,差點把無線電忘了,表情有點尷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