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競爭選拔
作者:孤雲      更新:2020-10-14 14:29      字數:2590
  太平洋艦隊臨時指揮部,第二次擴大會議正在召開。

  解決了陸軍兵力的問題,海軍則是就近抽調約三分之一的艦艇,至於專家,主要是語言學家,地理學家和動植物學家,語言學家主要是與原住民進行溝通,術業有專攻,溝通方麵,太平洋艦隊的官兵們實在是難以勝任,哪怕是來自後世的王景弘,同樣是雞同鴨講。

  語言學家總能夠想到最直接的辦法,在短時間內實現雙方的溝通,而地理學家和動植物學家主要考察地形地貌和屬於當地的動植物,那些埋藏在地下的資源,隻能放在下一步,前提是發現新的大陸或者島嶼。

  會議開到這裏,隻剩下最後一個議題,這次出征由誰掛帥,當王景弘提出由自己掛帥時,立即招到所有與會者的強烈反對,眾人的想法很簡單,什麽都你王督做完了,那要其他人幹嘛!

  總之,像這樣的分支任務,沒有人願意王景弘掛帥,都想獨自去闖一闖,經過幾輪的淘汰,最後的爭奪的人選剩下太平洋艦隊副指揮官張立和太平洋艦隊參謀長劉光。

  劉光———山西人氏,今年三十五歲,家境一般,早年從軍,經曆過元末明初的幾場大戰,從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太平洋艦隊的參謀長,除了聰明好學,勇敢無畏之外,運氣同樣爆棚,始終得到上天的眷顧,多次負傷都大難不死,一次次在鬼門關打轉,最後都頑強的活了過來。

  俗語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實在不假,每一次負傷康複都官升一級,在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時,劉光身先士卒緊緊跟在馬和後麵,為朱棣奪取皇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得到馬和的高度賞識,隨後被送到軍官學校進修。

  在學校學習,對劉光來說是打開了另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將戰場上用鮮血得到的實戰經驗,融匯到軍事理論中,整個學習過程如魚得水,慢慢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劉光已婚,育有四個小孩,兩男兩女,家庭幸福,家屬目前在京城定居。

  劉光長相普通,個子中等,把他往人多的地方一放就再也找不到的那種,說話平緩,為人厚道,但原則性超強,算是馬和的得意弟子,擔任太平洋艦隊的參謀長綽綽有餘。

  唯一的遺憾是錯過了聯合艦隊的第一次遠征,第一次遠征的時候還在學校學習,畢業後參加了掃蕩蒙元帝國的戰役,由他率領的其中一路大軍,從家鄉山西出發,作為一路奇兵,劉光率領的這路大軍從草原的左邊切入,不糾纏,不戀戰,突破一道一道的防禦,走過千山萬水,克服了種種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難,最後到達烏拉爾山脈,成功切斷了蒙元勢力的後路,為掃清一切反明勢力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

  這次戰役是明帝國采用新的戰略,一步一步蠶食蒙元帝國的生存空間,在蒙元帝國人心不穩,內外交困之時發起的終極之戰,從此明帝國北方再無敵人,玉宇一片澄清。

  回到京城,適逢明帝國組建兩支遠征軍,在總部與馬和的推薦下,劉光出任太平洋艦隊參謀長,能夠踏進海洋,劉光可以說得償所願,為此,劉光是下了苦功夫,對海軍,對海洋進行了惡補,對指揮艦隊信心滿滿。

  每當聽到聯合艦隊(第一次遠征)取得的成就便心潮彭拜,恨不得親自參與,到了太平洋艦隊,第一次與王景弘接觸,發現王景弘的眼光之遠大,思慮之深遠,意誌之堅定,思維之跳躍驚為天人。

  劉光發現,與王景弘交談,自己隻有聆聽和提問的份,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哪怕是與馬和麵對麵都沒有這種壓力,終於知道什麽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以前有關王景弘的一切都是道聽途說,見麵後才發現傳言不虛,劉光對王景弘的人品,道德,才華佩服得五體投地,慶幸能夠在王景弘的直接領導下為華夏民族建功立業,唯一無法接受的,還是王景弘那把鬼哭狼嚎的嗓音。

  一路走來,劉光除了做好參謀長的工作,不斷向全體同仁學習心得知識,真正做到不恥下問,隻要王景弘有空,劉光就會不失時機的拋出自己的疑問,對這個如此好學的參謀長,王景弘基本上是有問必答。

  一路戰鬥一路成長,現在,有一個可以充分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擺在麵前,再不珍惜,恐怕會像星爺演的至尊寶一樣後悔莫及,致敬星爺!

  劉光與張立的指揮官之爭,表麵上各占一半難分伯仲,實際上劉光處於下風,首先是級別上差了半級,另外一個不利因素是,張立以參謀長的身份參加了聯合艦隊的第一次遠征,表現突出,指揮了剿滅陳祖義海盜集團的戰役(黃雁是其指揮的其中一個合成營營長),整個戰役可圈可點,在極短的時間內全殲陳祖義海盜集團,成績斐然,在第一次遠征的高級別指揮官中,張立傲視群雄,僅次於王景弘,在聯合艦隊擁有很高的威信。

  雖然有諸多的不利因素,但劉光不會放棄,回憶曾經走過的荊棘路,有多少次都是在不利中反敗為勝,困難嚇不到勇敢的人,這個時候,劉光想起與王景弘的一次談話,記得當時討論的是民生問題,到後麵話題一轉,變成了哲學方麵的問題,其中王景弘的一席話至今記憶猶新。

  王景弘:“任何事物都具有兩個方麵,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換,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互相轉換?有利?無利?有利

  反過來不就是無利嗎?王督各個方麵都無人可比(唱歌除外),最後不是全體不同意他出任這個指揮官嗎?想到這裏,劉光雄心萬丈,對即將到來的最後時刻充滿了信心。

  根據選拔的程序,下一步由兩個競爭者分別發表演說,最後由與會者投票,當然,王景弘有一票否決權,這點眾人沒有任何的異議,他們相信王景弘的人品。

  首先由張立發表演說,在他的演說中,目的、理想這些王景弘在開會初已經說過,因此沒有重複贅述,重點放在第一次遠征取得的成就上,特別是指揮兩路集團剿滅陳祖義海盜集團的戰役,娓娓道來,自有一股金戈鐵馬的氣勢,演說幾度被掌聲打斷。

  張立的目的隻有一個,讓所有的與會者相信,自己有這個勇氣,有這個能力完成這次的任務。

  聽了張立的演說,台下很多人都在心裏想,這次的指揮官非張立莫屬,劉光畢竟是第一次參加海洋遠征,對其海上的指揮能力多少有點存疑,陸地上再大的戰績與海上都沒有具體的聯係,海軍需要的指揮能力比陸上要求更高,涉及到更多的兵種。

  輪到劉光發表演說,在演說中,劉光首先表示佩服張立的指揮才能,相信由張立任這次出征的指揮官,一定能夠完滿完成艦隊交代的任務,甚至超額完成也是意料之中。

  畫風不對啊,不是競爭演說嗎?怎麽一開口淨是拍馬屁的話,不會是自己放棄了吧,眾人如是想。

  劉光說到這裏停了一下,接著話風一變“但是。。。。。。”

  天不怕地不怕,最怕講話之中來一個“但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