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作者:孤雲      更新:2020-10-14 14:29      字數:2519
  這段時間的澳洲大陸,幾乎所有人都在忙著,派出去探索的隊伍先不說,留在基地的指揮部成員和專家們,聘請了商團大量的人員參與勘察,為城市規劃提供數據。

  這個工作繁重,地形地貌,河流走向,河流流量,水文情況,地質結構等雖然困難重重,但有人有時間還是可以解決,最大的問題是氣候,包括曆史上的台風和颶風情況,專家們是兩眼一抹黑,沒有任何文字記錄,就連找個人問問都沒有。

  對此,專家們是頭大如鬥,沒辦法,隻能從地質結構上,判斷曾經發生的台風和颶風的烈度,另外一個就是從野生動物躲避自然災害時,選擇的庇護所進行判斷,時間,肯定是曠日持久。

  城市總的規劃一時半會出不來,但不影響局部的建設,比如港口建設,比如移民小區建設等。

  港口建設沒什麽好說,本身就是抗擊台風的最前沿,按照明帝國港口建設的最高標準實施便是,找到足夠水深的地方立即開工,指揮部給出的時間是在三個月內建成一個臨時港口,為的是各種材料的卸載,當然,工期緊,要求高,價格肯定下不來,對這些工程公司來說,難度從來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他們在意的是工程造價。

  移民小區的建設同樣不是難題,找一個避風的地方建設就是,小區的建設不會影響整個城市的規劃,隻要各個小區之間留有足夠的空地就成。

  這個方法是規劃專家提出來的,在實踐中證實可行。

  雖然商團帶來了很多建設材料,但對一個新興城市的建設來說,隻能算是杯水車薪,更別說整個澳洲大陸了。

  對商團來說,當務之急是建立水泥廠和鋼鐵廠,很快,建設水泥廠和鋼鐵廠的報告送到了指揮部。

  王景弘一邊看報告一邊眉頭緊縐,曾經的設想是將澳洲大陸作為原材料輸出地,沒想到剛剛登陸,可以說立足未穩,商團便來一個當頭棒喝,完全脫離了原有計劃,當時想的是,在自己這一世控製住,哪怕不能完全杜絕,也要控製住規模,現在看來有點一廂情願。

  而從目前的情況看,恐怕連規模都無法控製,此口子一開,想要控製那就是癡人說夢,資本的逐利性不是人的意誌可以左右的。

  控製礦產量來限製鋼鐵廠的規模,這倒是一個好辦法,隻是想深一層,發現礦產量同樣無法控製,在利益的驅動下,資本家會繞過法律和政策,甚至通過遊說,從而修改法律,怎麽辦,隻能是走一步是一步了。

  農牧業公司還在丈量土地,尋找水源,尋找適合生長的糧食和動物,忙得一塌糊塗,忙歸忙,他們內心滿足,多好的土地啊,一幅美好的田園風光出現在

  腦海中,金燦燦的稻田或者麥田一望無邊,微風輕輕送來泥土的芬芳;另一邊是一群群的牛和羊,它們悠閑的吃著嫩綠的牧草,小牛小羊則是在嘻戲玩耍,天地人融合在一起,和諧美滿。

  美好確實美好,就是在豐收的時候,突然發現沒有足夠的人力進行收割,恐怕死的心都有,對這個問題,明帝國各地已經開始出現,好在大陸的城市化水平高規模大,農忙的時候,政府組織城市裏的年輕人參加義工,到農村幫助農民收割,總算沒有出現大問題。

  澳洲大陸不同,就那麽一丁點人口,去哪裏找義工?

  太平洋艦隊出征前,王景弘專門拜訪了科院錢院長,向他提出研製收割機器的要求,並且由弘欣慈善基金會提供資金,想來應該差不多成功了吧,王景弘是未雨綢繆。

  現在擺在王景弘麵前的是建設鋼鐵廠的問題,阻止不現實,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將

  鋼鐵廠的控股權掌握在弘欣集團手裏,至於百年之後,命都沒了,誰還管得了這麽多。

  有一個問題,王景弘始終想不明白,原時空澳洲大陸就是一個資源輸出國,難道他們沒有煉鋼技術?又或者他們不知道建設鋼鐵廠比純粹輸出鐵礦石賺錢?一定有原因,隻是自己想不到,為此,王景弘專門發報問馬和原因。

  馬和同樣想不明白,最後組織經濟學家,金融專家進行討論,最後得出的結果:這是人為設計,鐵礦石的控製權落在了外國財團手裏,他們不希望澳洲大陸自己煉鋼,因為不符合其他國家的利益。

  原來如比,問題是,現在控股的還是明帝國的財團啊,這要怎麽整?難辦。

  其他工廠建多少都無所謂,包括水泥廠等,要知道,鋼鐵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始終是各個國家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沒有鋼鐵,國家的脊梁骨就硬不起來。

  第二天,王景弘將商團代表請到指揮部,想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商團暫時不建鋼鐵廠。

  王景弘:“各位請坐,你們的建廠報告我仔細看了,很好,隻是有一些小問題想跟你們探討。”

  代表1:“王督好,商團最大的股東是弘欣集團,說白了王督就是我們的老板,有什麽直接下令就行,探討讓我們受寵若驚。”

  眾人紛紛附和,都是成功的商人,隻要不涉及利益什麽都好說,這一手他們玩得賊溜賊溜,無懈可擊。

  說實在的,很多時候,王景弘並不願意跟商人打交道,圓滑,世故,從不把話說死。

  王景弘:“商團的運作我以前沒有介入,現在也不會介入,將來同樣不會介入,作為一個政府官員,具體介入到商業運作中,與理不合,與法律不容。”

  代表2:“那是王督高風亮節,王督的人品世人敬仰,王督是明帝國的楷模,王督的道德高過喜馬拉雅山。”

  王景弘笑道:“得了,收起這一套吧,在我麵前沒必要溜須拍馬,好聽的話留著對別人說。”

  代表3:“就是就是,來之前我就對他們說,王督是什麽人,王督是神,以解救天下蒼生為己任,怎麽可能接受恭維不是,現在可好,要不是王督提醒,還不知道要錯到什麽時候。”

  王景弘:“行了,說來說去還不是這些,我們還是進入主題吧,我看了你們的建廠報告,其他都沒有問題,關鍵是鋼鐵廠,一來還不知道這裏有沒有礦藏,二來嘛,你們商團這次隨太平洋艦隊遠征,據我的了解,你們好像沒有帶來煉鋼設備,現在要求總部運設備,是不是改運鋼鐵產品更為劃算?”

  代表1:“對這個問題,我們商團進行過討論,我們認為這塊大陸有沒有高品質的大型礦藏不好說,但小型的的礦藏肯定有,因此,我們提出的建廠規模還不到大陸最大鋼鐵廠的十分之一,主要理由有兩個,一是費效比的問題,從明帝國大陸將鋼鐵運到這塊大陸,就算日夜兼程都要差不多三個月,運輸成本太高,回去的運輸船又沒有足夠的貨物,起碼目前沒有,而整個大陸的建設用鋼鐵全部由明帝國運來簡直無法想象,在商言商,這個方式不可取。”

  代表1:“第二個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