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回 抵達帝都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7-20 00:11      字數:2200
  第二天早上八點半,眾人在天津地方官員的歡送下,登上前往京城的火車,隨著一聲鳴笛,火車徐徐駛出了車站,向著京城前進。。。。。。

  現在的火車改用內燃機後,速度上去了,從天津到帝都隻要兩個多小時,用這時代人的話說,不是一般的快,感覺像在飛。

  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想的,要是有了飛機,那飛機算什麽?還別說,飛機的研究同樣獲得突破,自從伽利先生到明帝國後,空氣動力學得到突破性發展,飛機的出現指日可待。

  從天津到帝都的距離也就不到130公裏,以火車六十公裏的速度,加上中途停車,時間大概是兩小時五十分鍾,這個速度的確夠快,與汗血斑馬的最高衝刺速度相當,因此乘客有一種飛的感覺。

  中間有三座小城,每個小城停十分鍾,說是小城,這也要看跟誰比,在明帝國確確實實屬於小城,五線城市,可是與歐洲比,比很多小國家的都城還大,繁榮程度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沒有可比性。

  當下正是收獲季節,一路上麥浪滔滔,金燦燦的連綿不斷煞是好看,令歐洲眾人感慨的是,原野裏幾乎看不到一個閑人,每個人都在忙碌著,這樣的情景在歐洲無法想象。

  單單農業或者畜牧業是容不下這麽多勞動力的,隻有工業,特別是剛進入工業社會的工業,能夠容下的勞動力幾乎沒有上限,明帝國目前正處於這種狀態,而歐洲是人滿為患,不是說歐洲的總人口太多,而是沒有容納所有勞動力的工業。

  上午十一點一刻,火車順利抵達帝都火車站,受到明成祖和內閣成員的熱烈歡迎,規格之高僅次於聯合艦隊的第一次凱旋,歡迎儀式結束後,眾人兵分三路,自然科學方麵是一路,由馬和與李洪帶領前往帝都大學,發動機研究所隸屬於帝都大學,他們最先出發,沒辦法,這些科學狂人已經急不可待。

  第二路是來自歐洲的藝術方麵人才,他們由文化尚書和博物館館長秦歸帶領,前往帝都博物館,他們對藝術品更加感興趣。

  第三路是聯合遠征軍營以上指揮官,他們將隨同明成祖朱棣和內閣成員前往皇宮,主要是匯報這次遠征取得的成績,晚上參加由內閣主持的歡迎晚宴,包括社會上的名流和藝術家們,唯一不參加歡迎晚宴的是科學方麵的學者和學生,用閣相的話說:“不要理他們,把他們當初透明的空氣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歡迎和支持。”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科學家自有他們自己的一方淨土,他們對所有的迎來送往興趣欠缺,他們對世俗的目光不屑一顧,他們是黑夜裏探索光明的先驅,他們的功績萬世皆知,他們的名字永留青

  史!

  藝術家到了博物館,從外表看博物館平平無奇,除了大之外,外觀乏善可陳,進去後才知道什麽叫眼花繚亂,博物館建築龐大,裏麵分成不同的展館,所有的藝術品分門別類,從第一個展館開始,所有人的腳步變得異常沉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賣出一小步。

  天啊,每一個館藏都是無可替代的藝術珍品,這些藝術品就像有一種神奇的魔力,看到他就再也移不開眼睛挪不動腳步,從中午吃過簡單的午飯開始參觀,到下午五點,才參觀完兩個館藏,博物館一共有三十六個展館,全部參觀完還不知是猴年馬月。

  晚上參加晚宴,這些藝術家無心美食和美酒,他們圍坐在一邊,繼續探討下午看到的藝術品,渴望的眼神完全將他們出賣,這群人中,秦歸最是得意洋洋,不斷向歐洲的藝術家介紹這些藝術品的來曆,每一件藝術品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往經曆,在秦歸說書般的介紹下,這幫歐洲的藝術家全部變成了秦歸的粉絲,令秦歸的虛榮心得到了巨大的滿足。

  第二天一早,這幫家夥再次來到博物館,今天第一個參觀的是書畫館,一進去,眾人的目光就被清明上河圖所吸引,宏偉的構圖,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纖毫畢現的細節,將這幫歐洲藝術家震撼得呆若木雞,天啊,這是神品,絕對是神品。

  單單這幅畫就耗去了整整一個上午,最後他們一致得出結論———無與倫比,不可複製!

  他們流連忘返,他們大飽眼福,他們如癡如醉,他們花了一個月時間才參觀完博物館,館藏之多之精讓他們歎為觀止。

  在這些藝術品中,當然少不了斷臂的維納斯。。。。。。

  隨明成祖朱棣到了皇宮,簡單吃過午飯便進入正題,首先由黃雁代表聯合遠征軍向朱棣和內閣報告這次遠征的經曆和取得的成就,整個報告過程掌聲不斷。

  黃雁從第一集團說起,一直到完成任務凱旋,采用的是記事方式,屬於時間的流水賬,沒有華麗的語言,全部都是平淡無奇的事實和數字,黃雁知道,這些大佬在這裏不是來聽故事的,他們需要的是冰冷的數字和現狀。

  黃雁的報告分成外交,經濟,法律,宗教,文化,軍事,物產,人才等八個方麵,用無可辯駁的數據全麵闡述了這次遠征取得的成績,特別是招攬人才方麵,黃雁全盤采用科院副院長李洪提供的數據,聽得眾人膽戰心驚,這麽多頂級的科技人才留在歐洲,不出二十年,歐洲的科技完全能夠與明帝國並駕齊驅。

  這些都是人精,他們心裏非常清楚,明帝國不缺少應用方麵的人才,就是在應用的創新方麵同樣不缺人才,但明帝國缺少

  戰略性的科技大咖,像伽利先生這樣的物理學大咖,不是想培養就能夠培養出來的,他們屬於天才的那一類人。

  至於物產方麵,從南美洲找到的動植物已經在明帝國生根開花,並且取得了難以想象的成功,高產的玉米、土豆和花生,搞得農業尚書大吐苦水,不得不一再限製耕種麵積,明帝國的疆土太大,人口才一億多一點,麵積比原時空大了差不多十倍,隻要不是出現全球性的自然災害,明帝國不存在,也不可能出現糧食緊缺的情況,痛並快樂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