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回 秦歸的視界(二)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4-28 06:27      字數:2693
  第一百二十一回秦歸的視界(二)

  離開法蘭西帝國,秦歸一行進入西班牙帝國,法蘭西皇帝一直送到兩國邊境,依依不舍,千叮囑萬叮嚀,就差灑落相別,看得雙方部下暗自腹誹:丫的,兩個大男人,什麽時候變成兩個小女子了?而且還是愁腸百結的多情女子,是不是吃錯什麽了?

  秦歸這一路出訪大軍,結束任務後,計劃在葡萄牙登船返回意大利王國,因此出現了依依不舍的情景,分別的時候,秦歸代表明帝國,向法蘭西皇帝發出訪問邀請,得到皇帝的當場應承,五年後,法蘭西皇帝一行正式訪問明帝國,明帝國各方麵取得的成就,把他們嚇得眼睛都不敢睜開,比當初劉姥姥進大觀園還要震撼,恍若進入神仙國度。

  在法蘭西期間,西班牙帝國和葡萄牙帝國已經完成了宗教改革,這兩個國家在歐洲隻能算是中等國家,不管是人口方麵,經濟方麵,還是軍事實力方麵,都比其他強國差了一截,改革順理成章,沒有遇到任何阻力。

  進入西班牙,代表團發現這裏的建築與法蘭西,意大利截然不同,差不多都是教堂式建築,可見教廷在西班牙有多麽恐怖的能量,也就是在近幾十年才開始式微。

  西班牙人的衣著粗獷,飲食粗糙,行為方式直接,沒有多少文化底蘊,法律觀念淡薄,喜歡強者為王的遊戲,特別是在海上,一言不合就是刀劍相向(沒有火器,隻能登船肉搏),他們差不多都是海盜後裔,血液裏流淌著海盜基因,隻能把他們定義為剛剛脫離野蠻之人。

  他們欺淩弱者尊奉強者,在明帝國麵前,倒是挺能裝孫子的,搞得代表團哭笑不得,以為走錯了國家,拿錯了副本。

  與西班牙帝國的合作一切順利,代表團對西班牙不是特別感興趣,考察相對馬虎,但商團的表現完全不同,他們發現西班牙的金銀等貴重金屬特別多,感到非常詫異,經過了解才知道,他們的重金屬都是在海上搶來的,有時候,國家軍隊也扮成海盜到海上搶劫,甚至跑到一些小國登陸搶劫,那些商人和小部落恨死了他們。

  西班牙帝國在陸上的實力不怎麽樣,但海上實力首屈一指,直逼拜占庭帝國,超過了英格蘭帝國,德奧帝國,法蘭西帝國和意大利王國,與葡萄牙帝國,荷蘭帝國旗鼓相當。

  開始三個國家經常因為利益的原因發生海上衝突,有時是你贏,有時是我贏,時間一長,三個國家發現,這樣的衝突得不償失,最後在私底下達成協議,三個國家在海上互不侵犯,有利益衝突的時候,協商解決,

  這樣一來,其他國家的商船更加悲催,幾個國家不得不派出軍隊護航,苦不堪言,這種狀況

  直到幾個強國分別從明帝國訂購了幾艘大型軍艦後,形勢才開始好轉,三十年之後,曾經的海上強國隻能仰法蘭西帝國,德奧帝國,英格蘭帝國,意大利王國的鼻息。

  用大明元決算,開始西班牙的商人不願意,他們要求直接使用重金屬作為貨幣進行交易,被明帝國商團一口拒絕:願意使用大明元進行交易的熱烈歡迎,不願意使用大明元進行交易,沒關係,我們可以將貨物運到其他國家。

  在商團準備將貨物裝船運走的形勢下,西班牙商人不得不屈服,他們曾經想假扮海盜將這批貨物劫持,在看到明帝國聯合艦隊的寶船後,打消了這個非分念想。

  真到了海上,還不知道誰劫持誰呢,要知道這次出征的聯合艦隊,到現在還沒有打過一仗,閑得發黴,鬱悶得半死,要是有人送人頭,送戰功,他們絕對願意叫你“大哥”。

  結束了西班牙帝國的訪問,秦歸一行進入葡萄牙帝國,葡萄牙的情況與西班牙差不多,生存環境更加惡劣,葡萄牙人也更加的彪悍,但實際的戰鬥力不敢恭維,地方不大,裝備落後,科技落後,文化落後,經濟同樣落後,訪問團根本沒有把他們當做對手看待,用隨團的陸戰隊指揮官的話說:與葡萄牙做對手,等於是武術冠軍打一個殘疾人,勝也是輸,敗也是輸,勝敗都是輸,無聊。

  以明帝國目前的實力,實在是有傲嬌的本錢,但他們不知道,在原時空,就是西班牙語葡萄牙這樣的小國,對了,還有荷蘭,幾乎占領了全世界,連華夏都有一個澳門被葡萄牙統治,直到英格蘭崛起,才從他們手上奪取了大量的殖民地,那個時期,是華夏人民心裏永遠的痛!

  戰爭,很多時候比的並不是地方的大小,人數的多少,對工業國來說,農業國就是他們碾壓的對象,人多地大不過稍微增加點難度罷了。

  隻有在各方麵處於同一水平的時候,人多地大才有可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就像原時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軸心國就是被同盟國的人多地大活活熬死。

  在葡萄牙,大明元的使用沒有受到商人的任何抵製,他們已經看到了西班牙的結果,抵製沒有絲毫的意義,他們算是看明白了,明帝國不在乎是多一個小國還是少一個小國,你不使用大明元,隻能表示你進不了群,想玩?可以,找那些還沒有開化的土著吧。

  在葡萄牙,秦歸發現這裏的日常飲食食用奶酪特別多,問了訪問團的營養專家,得到的回答是:這裏的生存環境差,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而奶酪可以有效的補充熱量。

  這個回答秦歸不置可否,心裏想:信你才有鬼,這裏又不是北歐寒冷不毛之地,用不著靠這些

  來禦寒。

  雖然搞不明白,但不妨礙秦歸喜歡奶酪,吃遍了各種食品,總感到不甚滿意,心裏難免失落。

  某天,秦歸閑來無事,走進遠征軍廚房找吃的,剛好看到廚師在做糕點,其中有一種點心叫蛋撻,是遠征軍官兵們的至愛,喜歡程度差不多達到了蛋糕的水平。

  看廚師細心操作,秦歸突然靈光一現,心想,在蛋撻裏加上奶酪會怎麽樣?會怎麽樣?會怎麽樣?

  這種瘋狂的想法一經出現,再也無法揮去,叫停廚師的操作,將自己瘋狂的想法說了出來。

  瘋狂的想法,遇到一個更加瘋狂的廚師,這個廚師名叫劉來,今年二十八歲,從小對廚藝有一種癡狂的追求,屁股像是尖的,怎麽都坐不住,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肯安心讀書,把他老爹氣得吐血,沒辦法,隻好由他。

  劉來有一個其他小孩沒有的特點,對味覺特別敏感,隻要一進廚房,就是拿棒子都趕不走,看他這樣,家裏隻好早早讓他去酒店當學徒,一做就是十幾年,從一個小學徒,成長成一個名動四方的大廚。

  聯合遠征軍出征前,劉來被招入軍中,二十多歲當兵,這在明帝國絕無僅有,是王景弘破格招進的,麵對其他人的異議,王景弘一言九鼎:“我們明帝國是一個吃貨大國,對吃的追求沒有上限,對於特種人才,軍隊同樣沒有年齡上限。”

  就這樣,劉來跟隨聯合遠征軍到了歐洲,聽到秦歸的創意,劉來兩眼放光,二話不說開始實踐,經過九次試驗,終於大功告成,蛋撻加上奶酪,經過嚴格的烤製工藝,一出爐色香俱全,好香,廚房一下子湧進一群吃貨,爭先恐後,也不怕把舌頭燙熟。

  香酥嫩滑入口即化,與弘欣蛋糕屋出品的蛋糕有得一拚,把秦歸美得找不到東南西北。

  在吃貨們的慫恿下,秦歸當仁不讓的給這種蛋撻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