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回 新的一頁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4-15 12:21      字數:2877
  第一百一十四回新的一頁

  教皇是一個意誌堅定的信仰者,在他的認知裏,神具有無上的權力,作為神的使者,在人間,應該同樣具有無上的權力,他本能的想反抗,不顧一切的反抗,那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不怕死,但他怕死得不明不白,死得像路邊的野狗,留給世人的是一段笑話,這才是對神的最大褻瀆。

  教皇從情報係統得到確切情報,明帝國有一種如同幽靈一樣的槍手,在明帝國稱為狙擊手,可以在兩百米以上的距離一槍爆頭,平時,你根本感覺不到他的存在,隻有在關鍵時刻才會出手,一出手就是石破驚天,被狙擊手選為目標的人,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死亡的命運,而且死了還不知道是怎麽回事,無聲無息(狙擊槍加裝了消聲器),槍手找不到,隻能冤死,真正是哭都找不到墳頭。

  麵對殘酷的現實,教皇不得不低下高昂的頭,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心裏非常清楚政治的含義,如果認為華夏廣闊的疆土是充話費送的,明帝國就是一個人畜無害的兔子,這個人不是公知就是腦殘,無藥可救,顯然教皇不是。

  見無人反對,法律大臣站起來宣讀修改後的法律,洋洋灑灑,聽得眾人頭昏腦漲,修改的地方其實不多,重點也就三條:

  一是任何人,任何團體,任何機構,任何宗教都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國王與教皇概莫能免。

  這一條法律教皇勉強可用接受,因為法律限製的不僅僅是教皇和教廷的權力,同時也限製了國王與政府的權力。

  二是軍隊屬於國家,國王為全國武裝力量總司令,任何人,任何團體,任何機構,任何宗教都不得擁有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

  這一條嘛,也無所謂,反正又沒想過發動戰爭,誰愛管誰管就是,現在的意大利王國早就失去了爭強好勝的雄心壯誌,教皇如是想。

  三是信仰自由,法律規定意大利公民有信仰任何合法宗教和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權利。

  聽到這裏,教皇撐的一下站了起來,對國王怒目而視,國王搖頭苦笑,低聲解釋:“這條是明帝國強烈要求加進去的,我們政府方麵完全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休,最後隻好妥協,在這條法律條款上,加上了合法兩個字。”

  教皇:“你的意思是……”

  國王:“不錯,隻有我們認可的才是合法的。”

  教皇無奈的坐下,在宗教方麵,教皇與國王信仰的都是同一個宗教,他們都是宗教最忠誠的捍衛者,這也是教皇與國王相互詆毀壓製,又能夠維持和平共處的根本原因。

  表麵上這個條款沒問題,隻要意大利王國不承認,其他宗教就不可能

  取得合法的地位,沒有合法的地位,傳教與信仰都是違法,問題是,你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行,像明帝國的道教和佛教,你敢判定他們不合法?想想就好。

  這條法律帶來的後果是,其他歐洲列強的宗教在意大利同樣獲得合法地位,當然,歐洲本來就是一家人,不同的宗教也不過是原來宗教的分支,原時空因為宗教不同,信仰不同引起的宗教戰爭,在這個時空再也沒有發生,實在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

  法律大臣宣讀完畢,國王見沒有不同意見,開口道:“既然沒有不同意見,我宣布,新的法律在這一刻正式生效。”

  掌聲,歡呼聲,一浪接一浪,經久不息。

  也不知道吃瓜群眾在興奮什麽,這些法律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他們都是虔誠的教徒,與教皇信仰同一個宗教,軍隊屬於誰領導有區別嗎?但他們就是高興,就是興奮。

  鮮花廣場的審判,以這樣的結局結束,除了聯合遠征軍和國王,以及幾個大臣外,其他人沒有一個能夠想到,就算再大的腦洞也想不到,教皇想到的最壞結果,隻是與國王方麵武力對峙,最後談判解決。

  沒想到,真沒想到,審判結束後,國王首先對軍隊進行改革,成立了總參謀部,在莫臣的建議下,將那些忠於教皇的軍官集中進行學習培訓,隻有轉變思想,達到要求的軍官,才會重新得到任命。

  對這一套,國防大臣大惑不解,私下問莫臣:“莫指揮使,有必要花這麽大的力氣嗎?”

  莫臣:“完全有必要,隻有這樣,才能做到軍令統一,才能做到令行禁止,這是打勝仗的首要條件。”

  國防大臣一臉懵逼:“打勝仗?我們要打仗嗎?跟誰打?”

  一個國家的國防大臣是這樣的想法,隻能證明這個國家的軍隊就是做做樣子的軍隊,打仗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莫臣心裏想:怎麽會有這樣的國家呢!

  一時之間,莫臣不知說什麽好,隻能在風中獨自淩亂,甚至想死的心都有。

  見莫臣沒有回應,國防大臣又問了一遍,莫臣無奈的搖搖頭:“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打仗,更不知道跟誰打仗,我隻知道,一個國家的軍隊,平時要加強訓練,戰時才能戰勝那些威脅國家的敵人。”

  國防大臣:“我們意大利王國在歐洲是最強大,最先進,最富裕的國家,唯一有可能威脅到我們國家的隻有奧斯曼帝國,現在有了你們明帝國這個朋友我們還怕什麽,除非他們想被你們按在地上摩擦。”

  這樣都行,莫臣是啞口無言,奇葩見多了,就沒有見過這麽奇葩的,這麽快就賴上了。

  審批以戲劇性的結局收場,意大利政府

  與教廷之爭告一段落,國王重新掌握對國家的控製權,很快,老百姓就忘了這場世紀之爭,直到幾百年後,學者們回過頭一看,才發現這場意大利政府與教廷之爭,對世界產生的影響,超過了曆史上絕大部分事件,是歐洲進入現代文明的分水嶺,其積極意義怎麽評價都不為過。

  風吹過湖水,些許的漣漪很快消失,老百姓該幹嘛還幹嘛,慢慢的,所有人都發現生活變了,變得更加方便,變得更加幸福,不僅僅表現在物資的豐富上,還表現在文化上,言論比從前自由多了。

  以往很多時候,在不知不覺中,會莫名其妙的被指違反了宗教,輕則一頓嗬斥,重則傾家蕩產,而現在不一樣,有沒有違反宗教得由法律說了算。

  聯合遠征軍發現,意大利人的腦洞同樣不小,在美食方麵與明帝國有的一比,而在藝術方麵比明帝國更勝一籌,至於科技方麵,不好意思,有潛質的人才差不多都到明帝國留學了,畢業後會不會回來隻有天知道。

  王景弘在率領太平洋艦隊出征前,在明帝國內閣的擴大會議上,說了這麽一句話:“如果那些留學生畢業後大部分選擇回到原來的國家,隻能證明明帝國的教育是失敗的,怨不得別人,需要的不是強行挽留,而是反省反思。”

  這個時代的意大利老百姓真的幸福,工業產品可以銷售到歐洲其他地區,農產品按明帝國的要求,全部被明帝國包了,轉手貿易同樣風生水起,政府有錢了,首先投入到市政建設,沒有多久,一個幹淨的羅馬城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讓人不可思議。

  天,原來還可以這樣生活,以前都是白活了。

  國王看在眼裏甜在心裏,一次與莫臣的交談中,表示現在的羅馬城,就是神仙居住的仙境。

  莫臣聽後搖搖頭:“不是吧,這樣就是人間仙境?我覺得國王陛的定義下得早了,應該到明帝國看看再說。”

  國王握緊莫臣的雙手:“明帝國到底怎麽樣?跟相片上的一樣嗎?”

  莫臣:“相片上隻是其中一些場景,實際上的明帝國,比相片上的更加先進,更加漂亮。”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聯合遠征軍準備凱旋之時,國王與一眾大臣提出來不容拒絕,不容反駁的要求:“我們要訪問明帝國!”,其中還包括教皇與一些神職人員,搞得黃雁措手不及。

  蝴蝶的翅膀輕輕一扇,在歐洲產生了一陣又一陣的風暴……

  (本章完)